古代诗歌鉴赏能力与考点针对性训练

2012-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2年12期
关键词:渔舟意象诗人

田 斌

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怎样让诗歌鉴赏的备考收到较好的效果呢?以下谈谈我们学校的一点思路和训练点:

一、加强文化积累,夯实鉴赏基础

古诗鉴赏考查的范围由内容到形式,分布很广,对鉴赏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他所具备的鉴赏知识、生活阅历、审美情趣等等,在诗歌鉴赏的考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诗歌文化的积累在我们的备考中尤为重要。我们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诗词的文体知识。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各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如果掌握了诗歌、词、曲的平仄、押韵、对仗,并对诗的严肃庄重、词的清丽妩媚、曲的诙谐幽默有所了解,我们才能从诗歌的遣词造句中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诗歌的内容,而在这基础上,才能对其艺术形式、意境风格有正确的分析、体会。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事理关系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那为什么作者不这样写呢?如果掌握了律诗押韵的要求,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不这样写有两个的原因:一是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二是诗人在“浣女”、“渔舟”之前先写“竹喧”、“莲动”才符合现实感觉的顺序,吻合审美情趣,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所遮蔽,等听到竹林里的喧声,看到莲叶的摇动时才发现浣女、渔舟,从隐处显现真象,才显出情趣,才富有诗意,也更显出诗人用语的含蓄,构思的巧妙。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也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我们的做法是主要抓住内容和风格两方面,让学生区分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以及豪放派、婉约派等诗歌类别的特点,把握鉴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例如,山水田园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的鉴赏首先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3.学会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求学生,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放到当时的文化背景上去分析理解。因此,课堂上,我们会向学生讲解和分析诗人的经历以及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这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诗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的体现,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因此,学会知人论世,就是最准确、最简捷地把握了理解诗歌的方法。

例如,就时代风貌而言,三国时期战乱频繁,促成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再如,唐朝既是封建社会最繁荣最富强的时期,也是诗歌繁荣的黄金时代,因此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所以才有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气概。

4.积累教材中出现的常见文学典故。

文学典故的运用是古典诗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典故的运用,使诗歌语言凝炼,含义深远。可是,如果遇到“典故”不知所措的话,就必然影响到鉴赏的效果。因此,我们让学生把教材中出现的有关文学典故加以积累。例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我们想到廉颇的遭遇,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便可体会其中包含的深沉的感慨。

5.掌握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文化意蕴。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炼。诗人往往通过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读者只有领悟意象的寓意,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因此,我们印发资料要求学生熟知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这样,既作为文化积累,也为学生古诗鉴赏找到突破点。如:《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陶家”究竟是不是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家呢?如果熟知陶渊明平生最爱菊,家中种了很多菊花,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流传的佳句更是他在《饮酒》中写下的,我们就可以推断元稹把种植菊花的地方比作陶渊明的家,秋菊开满家院的繁盛景象,就不难想象了。正因为有如此引人的佳景,才使诗人专心致志 “遍绕篱边”赏菊,连太阳西斜也不知道。

二、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计划的全程落实

1.提出复习任务,自学定向。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提出自学指导意见,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梳理知识,自主检测,同桌互相批改。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

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诗歌,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表达技巧几个方面有重点地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2.挖掘与教材结合紧密的考点,拓展延伸。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挖掘出体现单元特点的能力点,升华所学知识。要用教材中的材料做例子,进而和高考试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迁移。利用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作为典型例题,自学、探究、交流,找到答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教师重点讲解。

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变式题目重点讲解以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构建扎实的知识框架,提高应用规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利用检测题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检测之后,教师总结讲解。随堂检测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监督。检测过程中,学生不准看课本和笔记,不准相互讨论,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检测结束,教师公布答案,同桌互相批阅。

三、加强书面表达,增强规范作答意识

不少老师反复强调,千万不要忽视书面表达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要形成语言,思维却大打折扣。不少学生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甚至病句、错别字连篇,严重背离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训练时,应加强学生诗歌鉴赏的书面表达训练。我们的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是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另外,考生一定要掌握规范的答题术语,并能做到分门别类,熟稔于胸,一旦作答即能调兵遣将,克敌制胜。如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之分,而间接抒情又主要分四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和寓情于景。描写手法则主要有:白描、烘托与渲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交错。明乎此,对于本次省质检诗歌鉴赏题要求“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不至于将本属于抒情手法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误作本题的答案。

总之,诗歌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层次高的创造性活动。如果能重视上述的几方面知识的积累,并养成多读名作和有关赏析评价的文章的习惯,开拓思路,扩展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语感,提高素养的话,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鉴赏分析实践后,诗歌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渔舟意象诗人
田公平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意象、形神
我理解的好诗人
渔舟绕落花
诗人猫
题《渔舟晚归图》
渔舟晨曲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