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应该“炼”深度

2012-08-15 00:49李强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深度文本

李强

作文应该“炼”深度

李强

生活中不是缺少深刻,而是缺少发现深刻的眼睛。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并将之运用于作文写作中,我们的作文一定会变得深刻起来的。

作文 生活 思考 深刻

老师们常常感受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思想深度不够,缺乏思辨能力,与高中学生身份不符。高考考纲上对作文的发展等级考查第一条就是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简单地说,这个要求就是高考时要写出有深度的作文,而要写出有深度的作文,就一定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指的是什么呢?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三级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三级通常被称为“高级思维能力”。高考自然是考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新课程目标要求非常重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对写作目标的表述是“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如何让学生作文深刻起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深刻起来呢?下面谈一些个人的做法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堂上多“炼”学生思维。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可能让学生多读书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读书,少条分缕析的讲解,把时间还给学生。将教材上的优秀文本深入地挖掘下去,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活跃兴奋起来。譬如说,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用投影投出老教材上的选文,让学生找出新老教材关于《荷塘月色》选文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思考哪种选文更好,结合文本谈理由。再比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谈谈自己最欣赏的人是谁。有欣赏烛之武的,有欣赏郑伯的,有欣赏晋文公的,还有欣赏秦伯的,各自在文本中找出了充分理由。最后,让学生猜猜老师最欣赏的人物是谁。此刻,学生非常兴奋,绝大多数认为是烛之武,而老师边摇头边说佚狐——佚之狐。在学生睁大眼睛等理由的时候,老师把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帮助老师找理由。最后,老师陈述理由一二三。

第二,作文审题立意上“炼”深度。在接触作文题目后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作发散状勾勒出审题立意时的思维轨迹,然后快速筛选出自认为有深度有话可写的思路来写。譬如说,作文题目“补课”。此题可记叙可议论,它可以很清楚地考察出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般思维想到的是节假日学生到老师那里补文化课;更进一层想到是除文化补课之外补道德课、补艺术课、补健身课等;最好的是立意高远,从大自然、人类社会、人本身等找一个切入口,谈谈其对我们人类如何补了一课,如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国家需要补上防灾减灾救灾这一课、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我们人类需要补上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课等。

第三,通过语言“炼”思想。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语言既可以表现思想,语言又可以深化思想。很多高考优秀作文之所以显得“深刻”,都与语言耐人寻味有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高考优秀作文中获得启示,研究和学习“通过思想美化语言、通过语言深化思想”的技巧,语言对于思想来说,不仅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你的思想,还可以成为思想的磨刀石。琢磨语言,也就是在砥砺思想,使之更锋利、更明亮。对事物进行“立体透视”,不但能够让思想具有穿透力和深刻性,而且会产生铺陈的华章,飞扬的文采。一般通过这样三种方法来砥砺磨炼。

(1)引用文化名人的语言,成就自己的深刻。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道出了一个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它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不就说明了人定胜天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吗?

(2)语言的思辨性是可以“炼”就的。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虽然是“不要轻易说‘不’”,却是充满了思辨性,很明显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如“一个巴掌会弄出什么声音来?”考生见了这样的题目,千万别慌,更不能凭直觉回答“一个巴掌拍不响”。先不妨引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话,老实承认 “我知道我不知道”,然后把问题中的几个看似简单的关键词如 “一个”、“巴掌”、“声音”等逐一分析一遍,从中发现玄机,再引经据典,从容地展开论述。最后下结论时一般要有意闪烁其辞,切忌把话说死。一个巴掌虽然拍不响,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深刻的内涵自然显现。

(3)借助修辞、哲理来“炼”造语言。如“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长城的美在于其雄浑、壮阔;长江的美在于其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那是气势磅礴的中华魂。塞外的美在于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高窟的美在于其凝集历史经典,展现民族文化。因为它是炎黄子孙们的心灵交汇,是华夏儿女亿万颗心灵撞击出的火花!”“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成熟,但我们自信,因为那是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选择!”如此等等,作文语言就能熠熠生辉,作文的深刻性也就令人折服。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缺少深刻,而是缺少发现深刻的眼睛。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并将之运用于作文写作中,我们的作文一定会变得深刻起来的。

江苏扬中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深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