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事 抒真情 创特色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2012-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真情中学生作文

凃 敏

写作贵在一个“真”字,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说自己真实的话,抒自己真实的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即“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大城市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的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假、大、空,情不真,意不切,有时甚至是胡编乱造。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结合农村中学特点,作了如下几点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出路。

一、坚持一个原则,即“不熟悉的不写”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例如有的学生为了使所记的事情意义“深刻”,所写的人物形象“高大”就凭空编造或任意拔高,结果情节上弄虚作假,让读者一睹便知。还有的同学作文时,喜欢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由于对人或事所知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更何况读者呢?其实农村作文教学只有立足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孩子们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除,因为切断了土壤中农作物的毛细血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有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3)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学生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放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二、把握一个尺度,即“不具体不精练的话不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的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具体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炼具体了,作文也有了感染力。

三、追求一份情,即“不动真情誓不休”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做”,高考作文明确要求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更斯语)这便是以情动人。但是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使人恶心,唯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心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四、降低一道门坎,即:“淡化要求,多元评价”

作文时应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即淡化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创意的表达,只有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才能让他们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结合作文教学的科学理论,引导农村中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我相信,他们的作文也一定能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猜你喜欢
真情中学生作文
我用真情守护你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