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才是作文的生命

2012-08-15 00:49罗峰华
中学语文 2012年15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真情生命

罗峰华

真情才是作文的生命

罗峰华

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情感是我们学生写作的一个促动点与爆发点,作文无非是为表达自己的感情。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然而,近年高考频繁出现大量引经据典、堆砌华丽辞藻、内容情感却空洞苍白的“浮华”作文。缘何“做着青春梦的少年,口是心非地说着带白胡子的格言”?一方面是由于高考优卷作文的误导,另一方面是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我们呼唤作文要回归现实,回归生活的本真。

高考作文 浮华作文 回归真情

笔者连续几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在讶异于考生创造力缺失的同时,对当下泛滥的假大空作文深有感触,笔者将就考场作文的一些浮华现象作成因探析,若能有抛砖引玉之效,则幸甚。

先看一组所谓的“题记”和“万能开头”: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美的;落落余辉,我携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采一束最灿烂的;漫漫人生,我采撷那最美的音符——诚信。这是关于“诚信”的。别急,接着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淼淼春烟,我拾一片最柔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要的——信念。这是关于“信念”的。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美的;落落余辉,我携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采一束最灿烂的;漫漫人生,我选择苦难,——苦难也是一种幸福。这是关于“苦难”的……

类似的开篇每年都不断冲击着你脆弱的神经,在看似优美的句子下,其内核是一丝不挂的。至于此类浮华辞藻的堆砌文章为何会泛滥成灾,个中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高考优卷作文的误导

最典型的要算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卷《独上高楼》: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该文乍看语言华丽,可是这篇文章要传达什么呢?别急,人家2004年重庆的作文话题是“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可是考生经过嫁接,硬是套到了2007年浙江的作文话题是“行走在消逝中”,还没完呢,福建2006年“留一点空白”也套上了……再看当年的一些所谓满分作文,仍然是2004高考重庆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请允许我摘录片段: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就这么一篇明显堆砌辞藻的作文,在阅卷老师心中却是这样的评价: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

好一个“文采斐然”,“掉书袋”成了那个时代作文的香饽饽,于是所谓的“文化作文”接踵而至,批量诞生了。聊举几则:

【例1】2006年河北卷《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垂青史,他舍弃了“钟鼓馔玉”,做了一世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追求金钱和名利,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卷册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写进了你我的灵魂深处。

【例2】2006年广东卷《菊·月·山》: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原本心中无他事,只抱着“寒窗读书十年苦,只为一朝天下名”的信念,梦想走入宫廷,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他不知道,那酒醉迷金的大门之后隐藏的是黑暗,是污秽。虽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都不能使他快乐,因为他感觉到迷失了自我。终于,他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跳出了那本不属于自己的官场,他在心中雕琢出一轮明月。从此把明月作为自己的天使,再次过上了“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的游侠生活。

太白,抱月长终,也找回了人生的方向,成就了美酒游侠之美名。

【例3】2007年山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得意的神态,多么自负的心理。作为一名诗人,李白的怀才不遇加上不满朝政的荒诞,在他最失意之时,依然能够拥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心态,纵游于诗意之中,好不潇洒!

【例4】2007年浙江卷《消逝亦是美》:

穿越历史的长河,去品读一种叫做消逝的美。

曾记否,在那烟花三月的时代,他放白鹿于青崖之间,梦未满,也不会圆满,于是他便离开长安畅游祖国大好河山。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时光已经消逝。但如今,举杯邀明月仍是一种美的享受。

限于篇幅,笔者无法把历年的那些所谓 “文化作文”一一“示众”。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或间接或直接引述古人诗文,牵强说教,这类人物尤以李白、司马迁、屈原、陶渊明、苏东坡、项羽、李清照等为代表。套上所谓的文化,就成了有“文化底蕴”。那些古人成了万金油式的万能素材,诚信话题用,忠君爱国可套,和谐发展照样行得通,梦想话题更适合。评卷教师对“滥情体”的青睐有加,又刺激着后来的学生们竞相效仿……这就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自产自销和自满自足的封闭体系,并且有着很强的“自我复制”和“自性繁殖”的能力,只要高考评卷依旧推出优秀“滥情作文”,只要高考评卷还认可这也是一种“文体”,它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而繁衍不绝。

于是学生的思维枯竭了,模仿套作成了最有效的追求,此风不刹,不仅误尽作文,更误教育!所幸近年来不少省份开始对这种滥情的“文化作文”说“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浮华文风将灰飞烟灭。

二、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

以下两段文字摘录于某网站所谓“优秀范文”。

1.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鸥,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羽翼。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沓然西去。

2.如果生命是水,那么诚信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那么诚信是跳跃;如果生命是小鸟,那么诚信是飞翔;如果生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诚信是浇灌大树的甘露;如果说生命是一朵绽放的鲜花,那么诚信是促成花开的激素。

这类文章是典型的“贴标签”,例文1中,我们把“信念”换成“梦想”“爱心”“勇敢”“友情”等全都讲得通。而例文2中,把“诚信”换成类似的词语同样行得通。就这么大而空的行文,为什么还在我们的学生作文中不断出现,这其中除了学生判断能力的误区之外,更多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本身出了问题。有一次某校老师开作文公开课,竟然是“文化作文”的写作指导,素材无一例外的全是前文说过的那几个常客,套上所谓的名言诗句,佐以道德的说教就成了文化作文了。老师似乎还得意于自己的创造,还搞了个“万能开头”,课堂上也下水几篇,殊不知这样的作文教学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满嘴空话谎话套话以致雷同化模式化的作文是我们作文教学的要义吗?他用“滥情体”指导学生们是那么自然而然。于是学生在这样的套子里越陷越深。这次期末考的作文《小议“萧规曹随”》,可是有多位学生就那么开篇了:风儿对小草说:“既然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做好自己绿茵茵的小草,给这个季节添一份绿意;悬崖对瀑布说,既然无法成为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那就做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给山涧添加一缕清泉。”我实在搞不明白这段文字和“萧规曹随”有何关联,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在评改作文的时候能适当提醒,加以制止,那前面那种“盈盈月光……”似的滥情文字该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吧!“套话作文”的致命弱点,在于思想的苍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思想素质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对自己生活中有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有一定的认识储备,诸如追求科学之道、修身立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治学成才之道、思辨分析之道等等。作文,原本是思想的流淌,道德的宣扬,只有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身生活的认识,才能防止或避免空洞肤浅虚情假意的套话作文。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才是遏制套话作文的关键。

三、真情才是作文的出路

面对种种滥情浮华作文的冲击,语文老师显得势单力薄,这更需要坚守坚固的作文道德防线。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懂得真情是作文的生命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实际、人们的思想实际、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传统文化等,要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感受、体察生活,多积累写作素材,或生活积累,或阅读积累,独立思考,积极引导他们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让作文真正地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尤其是学生的实际,写乡村不总是桃花源式的乡村,不总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乡村,不总是捉鱼摸虾的童年,或许现在的乡村没有那么唯美,农民再不是纯粹的农夫,他们更多的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游荡在城市的边缘,那里也不是他们的归宿。于是那年上海市写“他们”的作文因为关注农民工而引来叫好声一片。只有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才能抒写真情。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是创作的根本,也是我们写作的根本。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情感是我们学生写作的一个促动点与爆发点,有了情感的摩擦、碰撞,才能激起写作主体的创作欲望。要“为情造文”,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写的作文表达的感情也必须真实。我们坚决反对“为文造情”,对于“为分造情”的文章更要重拳出击。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的,以捏造家人逝世、自己残疾来博取阅卷者的同情,骗取高分。这样的作文抒发的情已经不仅仅是“虚情”,它已经是一种道德的沦丧了。而一味空喊口号的颂歌式作文也不适合时代作文的需要。今年高考作文动不动就喊 “朋友,让我们拥有梦想奋勇拼搏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如果没有梦想,就会死路一条”……凡此种种,哪有真情?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为什么这三篇文章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正是因为它们表达的感情真实、丰富而又独特。

所幸,高考作文已经关注那类真正的“真情”文字了。新的《考试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也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比如“有文采”一项中,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这表明高考作文从指导思想上开始反对不良的文风。2011福建省唯一的满分作文 《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王立根老师在点评这篇优卷时,这样说道:“首先,表现出中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对人生的思考,中学生在作文中一定要倾吐健康的感情,关注现实,体验生活,思考。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优秀作文,作者完全被袁隆平的创造精神所感动。”这样的真情文字才是最最感人的文字。

众所周知,教育源于生活,无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昭示我们重新审视作文教学,让写作回归学生的生活,把生活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育生活中幸福成长,我们希望学生的作文既有生活现象也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人的气息,唯有真情,作文才有生命。

福建南安市延平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真情生命
我用真情守护你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