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对接:跨越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2012-08-15 00:46中国农资崔海涛
中国农资 2012年34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配方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张 番

本期采访嘉宾: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部门相关负责人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推广研究员赵永志

山东省土肥站站长高瑞杰

黑龙江省土肥站站长胡瑞轩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长青

天脊集团济宁销售公司经理索利君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凡国

昆明农家乐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章福

新闻链接

农企对接“三定一评”

不管是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体系,还是以推进配方肥下地为重点,农技推广工作都离不开企业力量的参与,这也正是我国积极推进农企对接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行动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和规范农业部门的服务为前提,以发挥大中型肥料企业生产供应配方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关键,通过农企合作构建配方肥推广应用平台,为配方肥区域化需求和规模化生产找到结合点,统筹兼顾配方的科学性和企业生产的可行性,提高配方肥市场占有率,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

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 “三定一评”:一是确定配方肥供应区域。今年全国筛选确定100个县(场)、1000 个乡镇、10000 个村作为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区域,力争实现配方肥推广应用到县域主要作物、主要土壤类型和所有行政村。按照“部省共建、上下联动”的方式,对示范县(场)、示范乡镇跟踪管理。二是确定配方肥供应企业。根据肥料企业规模、配方肥生产积极性、技术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信誉等基本条件,采取“企业自愿、省里推荐、行业协会会商、部里审定”的方式,筛选确定了中化化肥等100家肥料企业为2012年全国配方肥推广试点企业,并以100个示范县(场)为核心试点区域,加强农企合作和配方肥产需对接,共同推动配方肥推广应用。三是确定配方肥推广模式。近年来,各地探索了整建制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六大模式,即以政府为主导、农工商合作推动的合力推进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合作社带动模式、实行订单式生产供应的配方肥直供模式、以挂牌认定基层肥料经销商为主体的定点供销服务模式、以农化服务组织为主体的统测统配统供模式、以乡村智能化配肥网点为主体的现场混配供肥模式。四是开展年终绩效考评。年终农业部将对各省区市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下年度有关项目资金安排的参考依据,对试点企业考评的结果将作为下年度确认农企合作试点企业的参考依据。

当下我国的农技推广模式众多,其中主打模式有:推广机构主导型、科技项目带动型、市场引导型等。虽然我们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做了很多具体的制度设计,也在推广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其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专家认为,多年来农技推广的各方力量始终不能拧成一股绳。在此背景下,农业部提出了“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模式,其核心就是将涉农企业纳入到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中来,广泛开展农企对接,在政策引导下整合农业部门与企业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

多矢量结构让农技推广力量分散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矢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一个物体的运动,最终是多种矢量作用合力的结果。在我们现在的农技推广体系中,就存在着各种矢量。从农业种植管理部门、农资厂商到科研院所、农垦系统、种植专业合作社,甚至类似中粮这样的农产品大收购商,都在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农技服务。每一个案例都有着成功的收获,似乎我国农业生产并不缺乏农技支撑。然而仔细计算就会发现,每一个案例都捆绑着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只是缩小到个别农户身上,放到整个中国农业生产大版图中就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力了。农技推广体系中散乱的多矢量结构,让我国农技推广在最后一公里中没有一个合力。

即便在每一分散的力量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就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部门来说,长期存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队伍不够壮大,素质参差不齐,激励体制不够健全,缺少科学的考评机制等,这都限制了作为政府体系的农技推广相关部门职能的发挥。从企业视角看,企业考虑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技推广项目时,最重要的意图是增强竞争力,扩大销量,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但目前农企对接效果却大打折扣。据山东省某企业负责人介绍,因为生产配方肥工艺的限制,很多企业在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很难按标准完成配方;相关部门压低配方肥采购价格,打击了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的积极性;由于分工不清,农业部门过多干涉企业生产的相关事项,使双方合作蒙上阴霾;部分农业主管部门人员参与化肥经营,利用公职权力敲诈企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他认为企业的利益不能很好地被保障是农企对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农企对接形成合力的问题上,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凡国认为,大家都在搞农化服务,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农化服务,缺乏共性。比方说现在的推广,每个厂家都要做示范,但是示范结果往往不能直接地表现出产品有多好,不能形成核心技术。企业没有没有必要重复浪费精力和人力,应该让科研院所进行试验总结,通过差异性的分析得出共性的技术,只有合理地共同推进,才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企业的农化服务在技术上还有限。从资源和人力的角度讲,企业的投入非常大。而在同一个地方,有不同的企业去讲课,每个企业的农化人员讲得内容和方法不一样。因此,闵凡国建议,农业部门应该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统一的区域手册和土壤数据,供企业参考。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则提出,企业与政府农技推广侧重点不同。农业技术推广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企业和拥有技术的科研院所的工作。市场经济下,许多推广通过市场行为可以完成。科研院所研究出一个新的技术,为了获得成效,自己就会推广,企业应用了新的技术,为了获得利益,也会想办法进行宣传。作为农业技术,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膜方面的技术都可以与效益挂钩,需要商业的形式来促进。另外,不乏一些技术必须由政府部门来推广,如由垅种改为平播栽培技术,发明技术的人员不能与设备和设施结合起来,就需要政府掏钱搞培训。有了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农技推广方面的工作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因此,政府在农技推广方面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农民的素质、改变农民的理念、增强农民的知识上。从政府部门来讲,目前一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社会上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认知和推广滞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能不能及时了解这些新的技术,并对全国的各种技术进行对比和总结,从权威的角度发布适合于中国农业的技术,而不是受企业利益驱动进行引导。从市场和企业行为来讲,企业对产品新技术的推广有积极性,但也容易受利益驱动误导农民。一个企业在农化服务的过程中就是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如何防止企业在进行产品和技术推广的同时夸大其辞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农技推广由行政化向服务供给化转变

如今,农资产品的推广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经营方式转变为服务型,即由过去的技物结合发展为经销服务一体化。农业部已经意识到要采取更开放更多元的方式,让企业参与到政府提供农技推广体系中,解决农技落地问题。这种思维的改变,让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由行政推广向服务供给转化。

黑龙江省土肥站站长胡瑞轩十分认同建立服务体系的观点。他认为,产品推广不能仅仅依靠经销商,要将好产品、好技术推广直接变成农民消费行为,就离不开服务。服务体系也是产品得到推广和普及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黑龙江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正在建设配肥站,每50万亩耕地核心地区建一个配肥站,就地为农民开方配肥,解决了国家投资巨资为农民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不会算、不会配,也加工不了的问题。过去的经销商现在可以承担配肥站项目,就成了农技服务的一个窗口,不仅从产品上有种子、肥料、农药,一体化经营,而且有专家指导进行农技咨询。每个配肥站有科技图书、电视讲座等,农民在配肥站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站点配备农业技术服务专家,按照作物,把服务、配肥和产品的经销一体化。据他介绍,黑龙江配肥站建设采取的办法就是对企业招标,国家投资设备,企业投资场地和资金等,统一管理,对制定配方、测土配方施肥资料的应用统一组织,产品统一包装,从而达到质量跟踪的目的。

作为企业自然非常愿意借助行政的力量推广农技服务,天脊集团济宁销售公司经理索利君认为,农技部门广泛开展农技培训工作离不开企业的力量。他所在的公司就在山东汶上县设立了农民科技培训基地,特别聘请了专家为当地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农技培训。从去年3月份以来,基地已经开展培训服务300多场次,培训农民超过15000人次。培训内容除了对天脊产品的介绍外,还会讲解大量实用的农业技术。公司通过农技培训服务拉动销售的战略十分显著。因此,企业有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有能力办好这件事。

在土肥圈里,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推广研究员赵永志是被公认的先行建立多元化推广体系,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的佼佼者。在他看来,农技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推广体系与推广队伍,其中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农资生产企业、种植大户以及行政部门、媒体等的广泛参与。只有健全这种多元化的推广体系才能真正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实际上,对企业而言,参与农技推广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如果不参与到农技推广这个大系统中来,产品推广就会受到限制,竞争力就低,那么企业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目前在农技推广方面,企业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积极与农业相关部门合作,参与配方肥的生产。这是大势所趋,是企业争取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二是建立自己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直接走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长青告诉记者,众德集团2005年就建立了农化团队,并聘请了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等机构的专家。众德利用这支队伍直接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服务。除此之外,企业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比如众德与科研机构合作一些示范项目,众德公司为这些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利用相关项目的示范作用来推广公司的产品,积极参与农技推广工作才能构建出多赢局面。

赵永志提出农技推广需在六方面有所突破

转变理念是前提

技术成果转化是技术创新和技术产生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所以这不仅是技术推广部门的问题,更应该从政府、社会的层面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

技术研究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技术成果不仅要先进,更要实用、可操作。农民有很多既有的观念很难改变,如果产品不高效、不容易操作,那是很难推广的。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给农民推广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简化。

技术推广人员需要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队伍

我国技术推广的队伍不够壮大,素质参差不齐。农技推广队伍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很多技术推广人员并没有做好实质工作。这涉及到改革、政策、投入以及人员培养的问题。

健全激励体制

尊重农技推广人员的成果和劳动;适当提高农推广技人员的待遇;健全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考评机制,比如农村的农技人员写论文是短板,现在是没有论文、没有技术成果就很难获得相应的荣誉,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多元化要注重各体系间的衔接与融合

农技推广需要多元化的体系,技术研究人员研究的是理论,这些理论要让基层人员接受才能来指导农业生产,同时技术研究人员也要了解生产实践,要从生产当中总结出一些实用的理论加以推广。农技推广人员要和行政人员、企业相结合,最终把推广和政策、技术物化结合起来。

技术物化需要企业的参与。各方要认识到农业生产是一个融合的产业。相互合作,各方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各方的利益才会有更大的保障。一定要支持和鼓励那些讲质量、讲信誉、乐于和农技部门合作的企业。同时让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只有这样农企对接才能长远,企业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技术物化是解决农技推广问题的最好办法

测土配方机制成为 “农企对接”抓手

根据农业部有关文件要求,测土配方施肥仍是今后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这也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要推进配方肥下地,必须探索高效的推进模式,并不断向配肥施肥环节深化,向改进施肥方式方面延伸,并尽快形成“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配送、农民用肥”的良性运行机制,带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成为农企对接的抓手。

今年山东省择优安排18个县,360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示范,每个县都有10个以上整建制推进示范村。整建制区域基本做到建议卡入户、示范田到村、施肥方案上墙、农民培训全覆盖,并有包村队伍。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样板有的看,经验有的学。山东省土肥站站长高瑞杰在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时强调农企合作是关键。肥料企业是配方肥产、供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农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引导企业按方生产供应配方肥。今年,山东省确定了50家“山东省配方肥推广统计企业”,总生产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为了农企对接的顺利开展,山东省也作了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比如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山东省农业厅将对配方肥统计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初调整一次。凡发生制售假劣产品的企业,将取消其山东省配方肥推广统计企业资格,并限制永久禁入。他们积极协调与工商、质检等部门为配方肥生产、销售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要督促企业在产品生产、入库、分销、配送、入户等环节设立产品流向台账,构建配方肥生产供应追溯体系,努力实现每袋产品可追溯。

农业部农技推广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测土配方工作中的第一轮测土工作已结束,很多项目县已经进入新一轮测试土壤样品周期,对全国耕地土壤的肥力状况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与土壤测试配套的肥效试验在各地广泛开展,为科学制定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配方肥配方奠定了坚实基础。既然测土和配方已经做出了成绩,怎样运用它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为此,今年3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启动了2012年全国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试点行动。在全国选择100家肥料企业与农业部门对接以解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肥料结构不合理和科学施肥技术落地难的问题。

在试点探索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例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主要以增产、增效、节本为基础,县域肥料配方适用范围不大,需要定向配肥,因此按方生产的配方肥产量较小。另外,生产配方肥还要求办理登记证、印刷包装袋等,对企业的要求较多。在这些方面,小企业反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为此,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已于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强肥料配方研制与应用管理,切实解决配方适应范围小、难以形成生产供肥规模等制约配方肥大面积应用的问题。在肥料配方的研制与应用管理上实行 “一上一下一公布”的运行机制:“一上”即要求每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依照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效试验结果,科学制定适应于县域各种农作物的肥料配方和基追肥方案,并上报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一下”即要求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专家会商的方式,将省辖范围内众多的肥料配方进行归并、分类,形成适应省域范围内的肥料配方;省级农技推广机构将形成的肥料配方反馈给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再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基肥、追肥方案进行微调,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一公布”即要求省、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肥料配方适用范围和区域,一方面引导企业生产经销配方肥;另一方面,指导农民选用配方肥、合理施用肥料。

在配方肥经销服务方面,鼓励地方选建配方肥的营销点。由于配方肥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要筛选有技术的、可信度高的经销网点,一个乡镇培养两三个配方师和技术人员,专门从事配方肥经销服务工作。这样,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能够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层次地展开工作,从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的长效机制。

据了解,农企对接启动至今,试点的实际操作情况已经有所反馈。在100家大型肥料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大中型肥料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农化服务得到普遍加强,配方肥生产与经销服务形势看好,测土配方施肥已经成为农企对接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配方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一招值千金 配方建奇功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绝密配方(下)
绝密配方(上)
创建农技推广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见成效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