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或是一场溯源型变革——土壤调理剂备受关注带给农资行业的启示

2012-08-15 00:46中国农资郑敏
中国农资 2012年37期
关键词:土壤改良农资调理

□《中国农资》记者 郑敏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资源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土壤环境的变化。由于农作物连作造成的土壤板结、土传病害不断加重;常年高产出、高投入造成土壤中各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化肥不合理施用和灌溉方式不当造成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都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尖锐,国民对食品安全的渴望也让农业环境修复势在必行,耕地保育成为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土壤调理剂、土壤有机质提升等产品和技术项目应运而生,社会对土壤环境的关注也引发了农资行业的思考。

近八成耕地需要改良土壤

当前土壤改良主要有两大方面,一种是中低产田的改良;另一种则是原本是优质土壤,由于长期掠夺式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土壤伤害。

据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黄庆介绍,我国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从土地资源质量状况看,我国土地资源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要素组合严重不平衡;从降水看,我国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面 积 分 别 为 32.3%、17.8%、30.8%和19.2%。而且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高产稳产田占耕地总面积21.54%,中产田占37.24%,低产田占 41.22%,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78.46%。

除了自然原因外,还由于不合理耕种等原因所造成土壤生产力退化也十分明显,譬如土壤酸化、板结,由于连续种植所带来的连种作物障碍、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也危及粮食安全。记者在山东寿光地区采访时就了解到,在寿光一些连作大棚里,由于过去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土传病害的发生频率非常高,为了防治土传病害,农民不得不在盛夏季节,在土壤里喷上农药,连续焖棚3个月。不仅如此,由于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在板结、酸化的土壤上,施用的化肥利用率问题也是积重难返。

在当前我国农业要求保障粮食增产稳产的条件下,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也多次强调,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依靠提高单产来保障粮食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断改善、提高土壤生产力。在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中,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一直是工作的重点。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琦也指出,土壤生态健康是植物健康的基础。可以通过调控土壤含水量、调控土壤结构、调控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比例、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培养健康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而在这一过程中,显然土壤调理剂的功能格外见效快。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蔡典雄提出,我国现有缺水和季节性干旱面积约15亿亩,其中70%以上是干旱缺水和坡耕地。而这些土壤都可以通过具有良好的保水抗旱功效的土壤调理剂产品来进行土壤优化。

土壤调理功能产品受追捧

在提高土壤质量的过程中,对于农资企业来说,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开发生产出改良土壤的功能型产品。从我国农业发展历程来看,之前在农资使用方面更多关注的是作物增产增效功能,但近年来,在过度使用耕地造成的土壤生产力退化明显的农业资源环境背景下,人们对土壤修复重要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各类土壤改良功能型产品也纷纷出炉。不少企业产品开始大打“环保牌”,土壤调理剂产品受到行业热捧。

“耕地面积世界第四,修复工作却远远落后于别国。”在此前业内组织的首届土壤调理剂产业发展峰会上,大众农科董事长林小明就大声疾呼,土壤修复产业到了发力的关键点,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土壤调理剂,是由农用保水剂及富含有机质、腐植酸的天然泥炭或其他有机物为主要原料,辅以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元素组成,经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着重强调的是“保水、增肥、透气”三大土壤调理性能。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提到,在修复改善土壤的过程中,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是修复退化土壤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作用主要有改善土质,使酸化、盐化、板结、施肥过度土壤恢复活力。改善土壤连作障碍,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良性循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减少落花落果,提高结实率,提早收及延长采摘期,增加果实营养水平,商品性好。预防病虫害、病菌对植物危害,增强抗病、抗菌、抗逆能力。以及分解土壤、植株体内肥料、农药残留,钝化重金属对环境污染。提高土壤保水性改善土壤吸附性能等。

据蔡典雄介绍,目前我国约有40多厂家生产40多种类型的调理剂产品。从功能看,主要分为土壤保水剂(吸水剂、保湿剂)、土壤-植物抗蒸腾剂(抗旱剂、FA等)、土壤改良剂、水肥调理剂、土壤结构剂和液膜等。

业内也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登记的42个土壤调理剂产品中,用于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产品最多,为21个,占42%;用于配肥提高有机质含量的产品为10个,占20%;用于修复土壤生物学障碍的产品为7个,占14%。

改良土壤还需系统跟进

实际上,现在国内土壤调理剂市场已经慢慢形成,尽管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显然企业对土壤的关注,发展既高效环保又改良土壤的综合功能产品的意识被逐渐唤醒。除了业内一些如河南帝一肥、河北根力多、广东田师傅等主打土壤调理牌的企业外,大化肥企业也会在产品中有意识地添加进改良土壤的功能型产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上,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也是开辟农资市场蓝海的方向之一。

如果说,通过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是西医疗法,见效快、效果好的话,那么通过长期对土壤进行“调养”则是中医疗法。就如一些西药会带来副作用一样,业内专家也指出,长期单纯依靠土壤调理剂来改良土壤也需要注意对植物和土壤的负面影响,如含钠离子型的调理剂产品,容易造成土壤pH值升高、土壤结构被破坏。此外,使用调理剂要考虑植物根系生长的营养要求和对土壤透气性的影响。

因此,专家提出,土壤改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念到进行系统协作。黄庆就提出,除了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来提高外,还可以通过水旱轮作、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牧草、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和保肥保水能力。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也表示,在土壤改良这项系统工程中,土壤有机质水平提升和粮食增产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现在北方旱区,0.1%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40公斤/亩粮食生产地力,南方稻区0.1%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53公斤/亩粮食生产地力。平均来看,土壤有机质提高0.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的稳产性提高10%-20%。为此,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实施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

但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来改良土壤,迫切提升土壤质量已是大势所趋。业内农资企业在通过农资产品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必须要注意用地养地结合的问题。

综合专家观点,土壤改良对于农资企业的启示在于:一是农资行业要摒弃过去农资产品一味追求高产、优质的观念,在开发功能型、有针对性、环境友好型肥料上加大力气。二是要研究配套设施农业和肥料形态上下功夫。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就指出,当前农资行业必须要在农业新理念、新空间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养分形态、含量和助剂”新理论在实际中的普及和践行,给中国肥料和植物营养的研发领域带来更多的新课题,施肥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农化服务将更加细致。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科学种植方面的培训,企业将由现在的卖养分向卖养分形态搭配和相关技术方向转变。譬如指导科学施肥用药,合理做到用地和养地结合。

专家指出,农资企业只有关注到这些农业产业方向,发现行业需求转变,从意识上、行动上实现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才能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实现农业生产和农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土壤改良农资调理
设施葡萄土壤改良必要性及措施
雨水花园土壤改良原理与技术
骨炭的土壤改良培肥和小萝卜增产提质效应研究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理聚合物组合在洗发水中的应用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