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治疗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2012-08-15 00:42张扬谭岩刘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3期
关键词:生存率肝功能原发性

张扬 谭岩 刘冰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张扬 谭岩 刘冰

目的探索微创治疗与DC-CIK细胞治疗肝癌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确诊病例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24例进行TACE,术后1个月,行冷冻消融,术后一个半月应用DC-CIK治疗。结果患者半年生存率为91.67%。1年生存率91.67%。经TACE治疗后ALT、AST、Tbil在术后显著性上升,AFP水平显著性下降,CT下坏死病灶内可见碘油沉积,24例患者无完全坏死病例。经氩氦刀治疗后肝功能无统计学差异变化,AFP水平下降,CT表现20例肿瘤完全坏死,4例肿瘤残存,经免疫细胞治疗后ALT、AST、TBil均明显降低,治疗后AFP明显减低,CT下2例患者肿物明显增大,2例患者维持稳定,2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结论DC-CIK细胞治疗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可有效的降低AFP的水平。

原发性肝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微创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及生物治疗。近年来,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优化组合的综合治疗日益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氩氦刀冷冻治疗与TACE相结合,取得较好疗效。肝癌的细胞免疫治疗疗效显著,其中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能更直接,更有效的抗肿瘤细胞。然而,DC-CIK联合微创介入两者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明确报道。本研究对24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自体DC-CIK细胞疗法结合微创治疗方法,旨在研究更有效地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影像学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选择的患者血液,心脏,肺,肝,肾功能,凝血机制无明显异常,造影剂过敏试验呈阴性。排除标准:肝功能child-C级患者并重度黄疸;肝脏肿瘤体积大于或等于70%以上;广泛的肝外转移;严重感染。选择的24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均为在吉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7.6)岁,其为男16例,女8例。

1.2 实验方法 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24例,采用DSA介入方法将肝肿瘤进行化疗栓塞,栓塞术后1个月,采用氩氦刀将残余肿瘤进行进一步冷冻消融,术后一个半月应用自体DC-CIK细胞治疗进行全身治疗。观察经上述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包括肝功能(ALT/AST/TBIL)的变化,癌胚抗原AFP的变化,影像学肿物形态大小的变化等。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其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两组数据之间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开始治疗患者每3个月随访,6个月,生存统计结果本组患者,22例存活,2人死亡24例,六个月存活率91.67%。1年生存率统计数字如下:存活22例,死亡的两个人,占91.67%。(P<0.05),半年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在这项研究中,DC-CIK细胞生物调剂免疫结合微创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六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91.67%,高于同行文献报道[2]。通过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冷冻,能有效地控制肿瘤。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除了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冷冻,热疗等还需要纠正全身性免疫缺陷,故生物治疗成为按照上述治疗方法后的又一种新的治疗方法[3]。经微创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可导致肝内残留的癌细胞迅速扩散,导致复发,因此,本研究不仅采用序贯微创介入,而且结合免疫治疗以补充和刺激调动患者自身的生物反应,提高免疫功能的质量,然后消灭肿瘤细胞,防止其复发和转移的目的。DC和CIK目前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前者识别抗原激活免疫系统,后者通过多种机制杀死肿瘤细胞,二者联合应用发挥了协同作用,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效应细胞,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作用[5]。在这项研究中,通过自体DC-CIK细胞输血,减少AFP表达水平,对肝功能无不良影响,经临床观察,已有一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改善,这表明,经过微创序贯治疗和细胞生物免疫治疗可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

[1] 莫妮,许培扬,张玢,等.肝癌研究进展.医学研究通讯,2003,32(5):47-48.

[2] Mendizabal M,Reddy KR.Current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d Clin North Am,2009,93:885-900.

[3] 吴沛宏,张福君,赵明,等.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T导向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901-904.

[4] 邱春丽,代引海,邱利,等.520例原发性肝癌的供血动脉临床分析。现代肿瘤医学,2008,17(3):513-515.

[5] 王帆,周石.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6):123-124.

130051吉林省人民医院

经TACE治疗后术后3 d,ALT治疗前(66.33±17.39)U/L,治疗后(98.34±26.23)U/L,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治疗前(58.65±8.19)U/L,治疗后(100.58±20.75)U/L,在术后也显著性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bil治疗前(28.38±12.63)μmol/L,治疗后(65.37±23.45)μmol/L,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经TACE治疗后,对肝脏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经TACE治疗后1个月,检测AFP水平,治疗前(1000.86 ±216.32)ng/ml,治疗后(320.75 ±63.22)ng/ml,下降十分明显,P<0.05,但仍高于正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经TACE治疗后,增强CT示:24例患者无完全坏死病例。

经氩氦刀治疗后3 d,ALT治疗前(45.36±7.88)U/L,治疗后3 d(56.33±16.39)U/L,治疗后1个月(40.58±6.56)U/L,AST治疗前(50.24±10.25)U/L,治疗后 3 d(78±32.20)U/L,治疗后 1 个月(47.55±9.32)U/L,Tbil治疗前(33.48±9.26)μmol/L,治疗后 3 d(48.38±12.40)μmol/L,治疗后1个月(28.26±6.56)μmol/L。各指标治疗后3 d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述变化均为一过性,在术后1个月肝功能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变化。经氩氦刀治疗后1个月,检测AFP水平,治疗前(312.36 ±57.32)ng/ml,治疗后(133.45 ±19.69)ng/ml,显著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氩氦刀治疗后,增强CT示:有20例可见肿瘤完全坏死表现;有4例患者肿瘤残存CT表现。

经免疫细胞治疗前后肝功能,ALT治疗前(45.33±7.69)U/L,治疗后(41.60±6.38)U/L,AST治疗前(58±12.20)U/L,治疗后(54.56 ±8.96)U/L,Tbil治疗前(20.38 ±5.40)μmol/L,治疗后(18.6±5.87)μmol/L,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TBil均明显降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应用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治疗对肝功能无显著性影响。AFP结果:治疗前(126.78±20.56)ng/ml,治疗后(24.38±16.35)ng/ml,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正常值比较AFP稍高于正常,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CIK与DC细胞治疗后,增强CT示:2例患者肿物明显增大,2例患者维持稳定,20例患者肿瘤完全坏死。

猜你喜欢
生存率肝功能原发性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