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强基运营商三管齐下实现流量经营—对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网络监控处 孔松

2012-08-15 00:50张鹏
通信世界 2012年44期
关键词:运营商终端协同

本刊记者 | 张鹏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引发的流量风暴确实让运营商始料未及,话音业务增速放缓与数据业务的倍数增长已经形成鲜明对比,运营商的收入比重发生改变。为了对应流量冲击和数据压力,流量经营成为了国内各运营商的“必修课”,而如何实现其中的“经营”二字,业界也存在诸多讨论。面对这项涉及终端、接入、核心、平台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运营商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流量经营工作,而来自国外电信业的先例又会带来哪些启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业务已成为运营商面向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业务。话音时代,用户需求较简单,网络承载的业务也是单一、固定的,通过发展新用户等粗放的增长方式即可产生可观的利润;流量时代,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多元化,网络承载的业务也是丰富、复杂、多变的,并且流量迅猛增长的同时还带来一系列挑战,例如流量价值待提升、量收增长不同步,网络资源使用不均衡、效益不高,客户感知不佳甚至局部网络拥塞瘫痪等,破解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流量经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网络监控处项目经理孔松告诉记者,“流量经营”是对流量业务的精细化的管理,目前中国移动以手机上网为核心、以多网协同为基础,从业务设计、市场营销、规划建设、网络优化、终端投放等多个维度加强协作,增加业务收入(开源)、提升网络效益(节流)、提升客户体验(强基),实现数据流量收入规模和收入占比的持续增长。

避免“短板效应”

《通信世界》:面对流量经营,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接入网以及计费支撑环节等都有参与,那么“流量经营”究竟需要哪些环节和管道共同实现?

孔松:流量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流量经营需要做到“三个协同”。首先是多网络之间的协同,不能仅从单一网络角度考虑问题,应综合考虑2G、3G、WLAN等多种网络的覆盖、能力、质量、终端基础等特点和现状,充分发挥每个网的优势,实现流量在多网间的均衡高效地承载。

其次是“端管云”各环节间的协同,流量业务流程涉及终端、接入网、核心网、平台等端到端环节,任一环节的短板都会对全局产生影响,应统筹各环节构建智能管道,如通过终端与网络的协同实现将合适的流量疏导到合适的网络上、业务支撑系统与网络的协同实现用户策略的有效传递以便提供相应的QoS、业务与网络的协同实现针对业务的资源调度。

第三是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做好流量经营必须穿越组织结构中的部门壁垒,基于统一的数据分析支撑手段,建立业务设计、市场营销、规划建设、维护优化、终端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确保流量经营工作的落地。

四大场景加速分流

《通信世界》:流量经营非常复杂,运营商的管道中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如何创新方法,支撑流量经营的有效落地?

孔松:流程方面,建立了业务设计、市场营销、规划建设、维护优化、终端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确保流量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方法和手段方面,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整套面向抓重点问题维度、形成关联数据表格、确定解决问题关键步骤的流量分析方法,综合关联网管、资管、经分、信令监测等手段,形成了网络协同(TD分流、WLAN分流)、收入增长(定制终端精准营销、预装客户端拉动流量、自有业务精准营销和优化、流量套餐设计和营销)、效益提升(高流量低收入用户应对、新兴互联网业务冲击应对)、质量保障(客户感知评估和保障、HTTP业务质量提升)等四个方面的系列应用场景,促进了流量分流、提升了网络质量,同时也对精准建设、精准营销、有效拉动流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家运营商各有偏重

《通信世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面临无线网络流量激增的情况,根据三家运营商的网络情况,比较其“流量经营”策略有何不同?

孔松:围绕流量经营,三家运营商在终端用户、业务产品、网络资源三个方面都有布局,但是由于不同运营商的用户基础和网络制式的特点和现状不同,流量经营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中国移动2G网络存量用户庞大且网络负荷较高,需加强多网间的协同均衡;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规模尚小,提升用户规模是主要工作;中国联通在以iPhone为代表的明星终端拉动方面有所表现,但仍需加强3G网络的连续和深度覆盖,提升客户感知。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通信世界》:国外运营商在流量经营方面有何经验和实战值得参考?

孔松:放眼全球,流量经营已成为全球运营商共同面临的问题,许多运营商针对自身情况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

1、取消不限量套餐资费、采取灵活的资费策略。在Skype等OTT业务的冲击下,国外运营商普遍调整自己资费政策,采取更灵活的资费策略,如增加套餐内语音、短信含量,降低OTT业务吸引力。例如at&t于2010年6月取消了新用户30美元的不限量套餐,今年年初全面叫停该套餐,几乎在同一时间,Verzion、NTT docomo、KDDI等国外运营商也全面收紧流量资费。

2、构建智能管道,基于多维度实现灵活策略控制。根据用户级别、应用类型、时间、位置、终端等多个维度,灵活组合策略,实现对流量业务的管控和差异化服务,提升流量价值和网络效率。根据HeavyReading的调研,预计2012年底全球88%的移动运营商部署PCC(策略和计费控制架构),实现网络效率提升、业务增值/用户体验保障、深度融合优化等三个方面的应用。

3、加强数据挖掘,支撑大数据时代的流量经营。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未来的企业竞争是基于数据的竞争。Google、苹果、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数据的挖掘分析方面引领浪潮,已成为运营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其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步步蚕食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应充分认识到流动在管道中的数据是运营商最核心的优势资产,更好地分析利用好数据,已成为运营商制胜的关键。因此整体考虑运营商的数据战略,统筹部署流量分析优化系统是国内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猜你喜欢
运营商终端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