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主导产业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分析

2012-08-15 00:45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开发区总量

姚 遥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上海 200233)

马歇尔(A.Marshall)认为,作为产业演进发展形式形态之一的产业集聚,具有“虹吸性”,即需要物质资本、人力资源、创新技术等多要素的协同作用。高新技术开发区肩负着引领产业发展导向、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培育产业领军人才的重任,更多的凭借园区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协同正外部性来“释重负”,因此对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区域技术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提出园区未来以“一五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即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航空、汽车研发配套、环保及新能源以及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与此同时,促进人力资源要素供需匹配、丰富人力资源要素渠道、增强人力资源要素技术禀赋则成为漕河泾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本文从人力资源总量、学历禀赋分布、留学引进人才、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等角度深入分析漕河泾主导产业人力资源分布状况。

一、漕河泾主导产业人力资源总量逐步增加,但占比日趋下降

“十一五”时期,上海漕河泾开发区主导产业人力资源总量总体逐步增加,但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略有波动。2010年末,漕河泾园区人力资源总量达10.85万,虽然较2009年相比稍有下降,但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仍名列前茅。从比重看,“十一五”期间,主导产业人力资源数占园区所有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日趋下降,且2010年总量占比达到历年来的最低,即58.4%,比上年下降5.5%,降幅较大,且与2007年的最高值75.8%相差17.4个百分点,现状不容乐观。由于2010年世界经济仍处于“次贷危机”的“甩尾”阶段,区域经济复苏缓慢,而园区内主导产业企业规模层次不一,横向依附性较强,因而受到了极大冲击,人力资源总量及占比数据低迷。

二、漕河泾主导产业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高,拥有专业职称和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

上海作为我国多元化人才资源汇聚地,区域内人力资源技术禀赋高,横向竞争力强。漕河泾开发区依托高新科技园区品牌优势,不断集聚高新技术领域优秀人才,截至2010年底,园区内拥有具备专业职称人数达19797人,其中主导产业拥有专业职称人数占7.6%,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创历年来新高。

从学历看,开发区底蕴最为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在集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方面较其他产业具备相对优势,2010年拥有2527个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历年来处于人力资源质量层级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内,生物医药产业高学历人才总量近年来稳步提升,自2007以来,年均增长19.4%,2010年达到359人;“第三阶梯”内,汽车研发及制造、新能源暨材料产业高端人才总量呈上升态势,2005-2010年均增长维持在5%-6%,其中2007年新能源产业国家产业政策公布后,高端人才量短期内迅猛增长,但受限于政策的时效性,增长回落速度较快,2008年以后随着政策面利好因素的不断释放,增长日趋平稳;“第四阶梯”航天航空产业近年来高端人才总量变动幅度明显,2010年同比增长60.3%,但与其他产业相比,总量基础较为“单薄”。不过,该产业近年持续受关注,加上“神九”等一系列航天航空产业利好因素堆积,产业迈入强势发展期,产业内高学历人才总量及占比值得期待。

三、漕河泾主导产业留学引进人才总量快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漕河泾对于海外归国的高端人才一直抱以热忱欢迎的姿态,并积极营造留学引进人才创业、就业的内外部环境,近年来留学人才服务环境体系不断完善,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集聚人才”总纲目标“添砖加瓦”。截至2010年底,漕河泾累计引进国外留学归国人才入园创业、就业人数达1946人次,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1603人,占园区引进留学人才比例达82.4%。

作为漕河泾力推的“一五一”产业,其准入门槛高、技术集成度强,因此对于产业匹配的留学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5-2010年漕河泾园区留学引进人才总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31.1%,2010当年留学引进人才277人,创历年来新高。至2010年底,园区主导产业累进引进留学人才1205人,占园区留学引进人才总量61.9%。与此同时,引进留学人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次也伴随着总量的增长而稳步增多,近五年年均增长27.7%,2010年底达1040人次,占主导产业留学人才总量86.3%。且2010当年引进243人,同比2009年增长66.4%,创历年最大增幅。按此趋势发展,未来园区留学人才引进将迎来 “爆发期”。

四、漕河泾应届毕业生吸纳体系逐步完善,主导产业就业吸纳特征有所分化

最近,漕河泾开发区人力资源公司被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批准为上海市“201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效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受理单位,漕河泾应届毕业生吸纳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漕河泾致力于吸纳、培养高素质符合产业导向需求的人才,2010年园区共吸纳2689名高校应届毕业生,与2009年同期总量基本持平,年均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聚焦主导产业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1948人,平均增长率12.3%,2010年当年吸纳2527人,产业吸纳高效毕业生总量一直占据横向产业“头把交椅”;相对于电子信息产业,航天航空产业吸纳高校毕业人数总量较低,各年总量差异不大,维持在年均20-30人,主要原因在于该产业技术禀赋较高,因此产业对于刚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技术水平持保守态度,从而降低了产业对于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汽车研发与制造产业呈现阶梯式增长态势,阶梯间距幅度较大;新能源材料产业吸纳态势呈“N”型走向,总量较为不稳定,分段年份偏颇严重,这与新能源产业政策时效性有较强联系;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吸纳高校毕业生总量增长迅速,年均涨幅达到43.5%,特别是2009年增长率达164.9%,总量347人,按此发展,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漕河泾吸纳高效毕业生的主要产业之一。

五、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分别从人力资源总量、学历分布、留学引进人才、吸纳高校人才等角度对漕河泾主导产业人力资源分布现状特征的分析可知:一、主导产业人力资源总量近年来持续萎缩,不及早期相关产业人力资源总量,且萎缩比例持续放大,这对于园区坚持“一五一”主导产业发展产生潜在的问题,值得相关园区管理部门重视;二、主导产业学历分布过于集中,横向差异性较大,一定程度上源于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漕河泾品牌产业,园区扎根已久,但对于未来园区规划多产业同步发展的路径而言,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应引导学历分布朝着均衡化态势发展;三、主导产业留学引进人才持续增多,且留学人才内高等学历人才占比较大,对于高新技术园区是利好的消息,园区应完善留学人才的安置服务体系,从而确保人才贡献于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四、园区主导产业吸纳应届毕业生持续增多,一方面解决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生活难题,有利于高科技技术人才“传班接代”,但随之而来的落户等人力资源相关配套问题也随之衍生,因此亟需园区管理部门跟进。

[1]Marshall Alfred.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61.

[2]毛瑛.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6(08)

[3]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http://www.shgzw.gov.cn/gzw/zt2012/more.jsp?artid=19720.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开发区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