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之“五力”探析
——以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为例

2012-08-15 00:49周睿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五力团委团员

周睿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之“五力”探析
——以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为例

周睿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加强团组织建设是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强化团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五力”,不断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育人功效,引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取得全面发展。

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五力”

团的基础在基层,活力来自基层,服务广大青年学生同样要靠基层团组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高校团组织事业发展的需要。激发团的组织活力,关键是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优化各项资源配置,进而形成高校团组织建设发展的最大合力。

一、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团组织的感召力

思想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想教育指对人的各方面思想、观点产生影响的教育,狭义的思想教育指形成一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价值意识的觉醒,促进价值意识的更新,传递一定的衡量大众群体的价值标准和影响个体发展的价值选择标准,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理想、信念,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院团委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的思想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从思想上武装团的基层组织。加强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突出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从思想源头上做文章,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加强增强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把握好团员的思想;引导广大团员立足社会需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突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阵地”,从而增强团组织的感召力。

二、健全制度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应使高校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化,也只有搞好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团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把握正确方向,抓住工作重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民主之理念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升大学生的全面能力,还要完善基层团组织的各项制度,以制度为保证,为提升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创造条件,通过制度建设,固化成功模式,全员发动,使基层组织建设长期坚持,保持建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引导机制,建立全员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有力的监控保障机制等。文通学院团委坚持“育人为本,敢为人先”的理念,围绕提高团组织建设水平和团组织的凝聚力这一中心,构建一套适应时代要求、切合基层实际、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提高文通学院团委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团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形成规范的制度之风、开放的民主之风、正气之风。

2.强化学风建设,营造和谐之环境

在加强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与学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学风建设与基层团组织制度建设在培养目标上是统一的,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文通学院一直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的治学之本。我们在学风建设上以实施课堂文明规范为重点,加强晚自习、早操与宿舍管理,努力建设良好学风。主要体现在“四个精品”:一是早操精品,二是课堂精品,三是晚自习精品,四是宿舍精品,使得课堂文明有序、早操的整齐划一、晚自习安静真学、宿舍整洁和谐。

因此,我们把基层团组织的制度建设和学风建设作为基层团组织建设体系中的核心,进而强化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同样,文通学院团委制度制定之后,学生会和团总支的学生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所以,我院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措施和科学决策,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落实。

1.完善组织部门,构建网络化结构

文通学院共青团采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团建模式,即以团委为中心,以学生会和团总支为两个基本点。学生会、团总支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学院党委和团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班团支部开展各项有益于青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发挥团总支的育人机能和服务机能;完成校党委和团委交办的其他任务。学生会组织机构由主席团、办公室、学习部、宣传部、权益生活部、外联部、文艺部、体育部和女生部。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2名,主席团成员9名;各部门设部长1名,执行副部长1名,干事若干组成。团总支设团总支书记1名,副书记3名。另外,设组织部、宣传部、秘书部及社团部四个部门部长各1名,副部长各2名,干事若干。构建文通团委基层组织的网络化体系。

2.扩大团员队伍,加强素质培训

团干部总数为457人。其中14-22岁团干部数为333人,22-28岁团干部数为122人,28-35岁团干部数为2人。基层团组织总数为134个。其中基层团委数为1个,团总指数为3个,团支部数为134个。今年新建团支部数26个,建团方式是新生团支部。

文通学院团委成立了团校,定期对主要团干部以及团员代表进行培训。新生团支书作为学校团组织中新一批成员,不仅肩负着建设优秀班级团支部的重担,更承担着发扬壮大学校团组织的重任,真正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培训,为他们日后全面开展班级团支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新生团支书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加深他们对团组织的理解与认识。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的指引下,文通学院团委的团建模式呈现出结构化的网络体系。部门的设置全面而具体,团组织的覆盖面之广、团员的数量之多、团干的选配之精,使团员队伍不断壮大,团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四、丰富团日活动形式,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主题团日活动是由团组织领导策划、组织实施的以广大团员青年为主体的围绕着一定主题展开的旨在提高团组织影响力,提升团员青年能力和素养的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题团日活动能凝聚团结青年,增添自身活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是实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主要途径。

在主题团日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高团员干部的合作意识和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通学院团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活动:“文通学院组织”党员义工进社区活动、“文通学院10年级入党积子关爱社区”放心吧、文通学院举行10级学生分会暨团总支成立大会、文通学院举办学生会主席交流座谈会、文通10新生开展“环保走进社区,共创绿色家园”团日活动、文通“2011,寻找我身边的榜样”新生主题团日活动观摩会。

文通学院团委以主题团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使团的工作深深扎根于普通团员青年之中,积极开展调研,虚心听取团员青年的意见,做好总结提炼,并将此经验化、成果化,不断增强扩大我院团组织的影响力。

五、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团组织的驱动力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进入新世纪以后,参与团日活动群体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团员的主体是新时代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前卫、主体意识较强,对于新事物好奇心、接受力都是以前没有遇到的,基于当前新环境、新现象、新问题的现实状况,高校主题团日活动唯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功能、达到目的。

1.搭建多彩平台,力争与时俱进

文通学院团委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推陈出新。在主题上力争突显新颖性,内容上力求丰富而多彩,形式上做到多样性与智慧性,时刻体现时代节拍。文通学院主题团日活动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将党团紧密地结合统一在基层团支部和主题团日活动中。但同时又要注意目标定位合理,注重活动过程,重视主体参与,使广大“90后”的团员主体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利用团日活动这一教育的平台,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个体在舞台上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展示自我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动员能力得到了历练、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宣传能力得到了强化。经过持续性、计划性、系统性的团日活动的开展,文通学院团委基层组织的根基显得更加的厚实,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取到巨大的提高。

2.接纳反馈信息,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为了更好地使团日活动不断地出新、出奇,更好地服务于我院的学生成长需要,我院团委建立了信息评价反馈机制。

在主题团日活动中的导向性作用,针对主题团日活动,我院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评价:第一,自我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活动本身,每次大型的团日活动结束后,团组织从活动宣传、活动理念策划、组织实施、影响效果等方面评价主题团日活动的成与败、得与失。第二,他人评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组织者很难发现自我问题与不足的存在,采用座谈倾听的方式填补个人参与性评价的缺失,强化个人参与性评价。把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全面地进行总结形成建设性建议与意见,并促进指导今后的团日活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高校团组织建设工作也要有新的思考。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各高校团委应当努力拓展高校团建和团员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基层团建应坚持把个人素质提升与基层组织服务水平提高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1]刘川生主编.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1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党史文苑,2010,(12).

[5]陈华洲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10.

G64

A

1673-0046(2012)8-0084-02

猜你喜欢
五力团委团员
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
我国滑雪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五力模型分析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波特五力模型在研判公司价值规避投资风险方面的应用研究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