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要义与路径

2012-08-15 00:49杨中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杨中兵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遂宁 550001)

试论高校体育创新教育的要义与路径

杨中兵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遂宁 550001)

培养具有创造型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作为高等教育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因此,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概括了基本概念、总结了体育创新教育的要义、探讨了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路径。试图为我国当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创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冀图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体育创新教育;高校;要义;路径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在呼唤着创新,创新教育也是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出其特有教化功能,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和塑造出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和深刻探究的课题。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解决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健康水平等问题,而且要构建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的创新教育体系。开展创新教育,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据此,应依据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出高校体育学科特有的探究性功能,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为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体育创新教育的意涵

创新(Innovation),其来源于拉丁语,英译为:(bringforth newideas)。此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德(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成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进入经济系统的过程便是创新。定义包含了“新”、“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三种不同层次的要素,明确指出“独创”、“变通”和“精进”都是创新。

我国朱永新教授在其主编的《创新教育论》中,将体育创新界定为:“是指创新主体在特定的体育运动领域中,对创新客体在现有体育运动理论与技术实践基础上所进行的发明或改造且实现一定社会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体育创新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本文中将其定义为:体育创新教育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体育教育过程。即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运用科学系统的教学策略,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培养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和动机,训练学生的体育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技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其以学生创新素质发展为出发点,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体育创新教育的要义

1.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

我国体育教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主要类型侧重于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体制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因知识面窄、专业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强而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出现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市场体育人才的需求仍有较大程度的错位和脱节现象。因此,作为培养各类体育人才主渠道的高等体育教育必须教育反思和调整培养方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为导向,要善于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体育人才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2.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学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核心,以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体育创新教育,也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扬学生创新精神为宗旨,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体育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体育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旨为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核心的真正落实。因此,也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3.是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由于受大学扩招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甚至出现了一个就业岗位就出现上百名大学生竞争的局面。在现在的人才招聘会上,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时,从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激烈市场竞争的视域出发,很少再关注大学生在大学时代的考试成绩和管理经验,而是已悄然转轨到是否是“创新型人才”的维度。所以,高等体育教育要善于抓住机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体育人才,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4.是大学生未来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法宝

踏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每个大学生的最终归宿。开展和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活动也是就业后的大学生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社区不同于当年的高校,不可能有宽阔的操场、齐备的体育器材设施,如何进行身体锻炼和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就必须以创新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创新活动。将大学学到的体育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运用到社区体育上来,使其成为开展终身体育的重要法宝。

四、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路径

1.要加强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要培养出富有体育创新能力的学生,前提是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为后盾。相关研究表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要加强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1)首先教师必须学习体育新课改理念,不能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方式,在授业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求异性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去探求未知。(2)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灵活运用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参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去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精神、更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4)教师要积极参加体育科研活动。体育科研的目的就是为推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体育教师为达到此目的,必然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2.树立创新教育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每次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都是以思想中的观念革新为先导,因此首先必须正确把握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树立创新教育观。高校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反思,通过学生自身实践与体验,唤起学生创新的动机与兴趣,指导他们学习和运用创造的方法,为完成目标去体验不同的效果和收获,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人格。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及进取心等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便利条件。因此,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坚持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摒弃墨守成规的思想,激活自己乐于创新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强化创新主体的人格培养,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精神。困难面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能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态。第三,要强化创新协同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3.构建多维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多维互动”,就是指要改变过去体育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体育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群体等多向互动局面的出现。多维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可分为问题研究式、实践操作式、集体激发式、授道解惑式等体育教学模式,各类体育创新性教学模式各有其特殊的具体操作规律,但是都必须共同遵循主体性、开放性、挑战性的原则。首先,要贯彻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贯彻开放性原则,体育教学内容不拘泥教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心态是开放的,不局限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第三,要贯彻体育创新性原则,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与教师、体育课本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活跃有赖于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空间,加以教师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讲解,使课堂形成“比、学、帮、超”的局面。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心理特点,将实用体育内容与健身体育、生活体育、保健体育等现代化体育内容融为一体,使其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和更多选择性,从而有利于与大学时期乃至未来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需要相结合。以体育游戏为例,可以把一些传统的游戏项目介绍给大学生,让他们创编新游戏内容以及游戏规则再进行组织游戏教学,从而更有效地达到体育创新的目的。尤其是合作性学习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练习过程中,将全班学生按不同程度进行优化组合后再分组,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结果评定。这样,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导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后,就会集思广益,伙同寻求最佳方法。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进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总之,要顺利开展体育创新教育,就必须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营造良好的创新体育教学环境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传统学校是培养通才的地方,也是扼杀天才的摇篮。其暗指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能压抑、扼杀学生的创新素质。故,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作保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前提就是首先教师应注意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一种鼓励创新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以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形成一种求奇、求新、求变的精神状态以及思维方式、独立观念与自主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各种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创新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而高校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同时革新那些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束缚作用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同时,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创新型师资队伍为保障,有了创新型师资队伍,才能不断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朱永新主编.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高燕华等.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6):81-82.

[3]凌文杰等.论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岱宗学刊,2006,(3):110-112.

[4]张金梁.高校体育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5):127-128.

[5]杜裕.谈大学生体育创新意识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75-76.

G64

A

1673-0046(2012)8-0121-02

猜你喜欢
创新型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