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探析

2012-08-15 00:49张宏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意译新词英译

张宏涛,高 栋

(1.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探析

张宏涛1,高 栋2

(1.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新词不断涌现,相伴而生的还有它们的英译。论文将在介绍网络新词定义及产生途径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策略,提出汉语网络新词的英译应遵循“信”、“顺”的标准,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及阐释法等翻译方法。

网络新词;直译法;意译法;阐释法

在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虚拟性、传播性,已经越来越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网络也成为了现代人自由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网络新词指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具有生动贴切、简单明了的特点,同时也具有趣味性、调侃性。网络新词的产生使网络交流更具有时代特色,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语言系统。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评议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我们的语言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很大,有计划地对汉语新词语进行动态跟踪考察,有社会语言学价值,又有词汇学意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另外,面对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网络新词,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我们有必要通过对网络新词的分析探索出适合网络新词翻译的策略,从而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理解偏差和交流障碍。

一、网络新词介绍

新词是一个统称,它包括新词及新语。另外,新词既可以是新造词,即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也可以是新义词,即旧词赋新义。网络新词指该词发轫于网络,随之被大家接纳并广泛使用。网络新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思想观念的变化,如闪婚;语用心理的变化,如由于交际时求新求异的心理,网友们使用杯具、坑爹、伤不起等词。网络新词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创造新词,如“给力”、“卧槽”等;二是旧词新用,如“粉丝”、“躲猫猫”等;三是派生词,如“×族”、“×哥”、“×门”,“月光族”、“龅牙哥”、“艳照门”等。

二、网络新词的英译

对于翻译原则,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直译还是意译;功能对等还是形式对等;靠近源语还是靠近译入语;以原作者为中心还是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原作者写作的目的还是译者翻译的目的。但所有理论都落实到同一个焦点上,即如何将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有人主张在译文中保留一些“异国情调”,有人则主张用地道的译入语。顾正坤提出翻译标准多元化,多元化标准相互补充这一很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翻译的唯一的绝对标准就是原作本身,但这是一个根本达不到的标准。而翻译的最高标准应是最佳相似度。为了达到这个最佳相似度,译者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达到目的。他提出,由于翻译的功能多种多样,人类审美趣味也多种多样,加上译者和读者的层次也大不相同,所以,为了不同的翻译目的,满足不同的审美兴趣以及不同读者的需求,一个作品完全可以有多个译本,翻译的方法也完全可能多种多样。美国著名的翻译学家奈达指出:“翻译是在接受语(receptor language)中寻找和原语(source language)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下文将以上述翻译原则为基础讨论汉语网络新词的翻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把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的最完美的方法是使译文的形式与内容和原文的形式与内容一致。翻译英语新词也是这样。例如:“卧槽族”可翻译成“job-hugging clan”,指在职业生涯中立足在选定的岗位上扎实工作,不愿冒险跳槽的职场人士。

2.意译法

一些汉语网络新词翻译成英语时无法找到对等的英语,这时就不能使用直译的方法直接把它翻译成英语。多亏有了意译的灵活特点,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再现在英语中。在能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意译打破了语言结构的限制,使目标语言所产生的信息更能让读者接受。所谓意译,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内容,在形式上另有创新的翻译方法。

2010年网上最流行语句“神马都是浮云”,原本是一名网友在用汉语拼音输入电脑时的误操作,把“什么”输入成了“神马”。网民们认为这是一种新创意,于是跟风效仿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从新华社一篇报道广州亚运会的评论文章《淡定!“神马”都是浮云》看出,官方媒体已经肯定了这个来自网络的热语。“神马都是浮云”在网络语言中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虚无飘渺、超然于世的感叹。网络上存在着这样的译文“God horsesare floating clouds”,这种简单的直译方法无法让外国读者联想到超然的语境。有译者将其意译为“All is vanity”。圣经的《传道书》第一章第二节出现:“Vanity of vanities,says the Preacher,Vanity ofvanities!All is vanity.”意思是说“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笔者认为,这句话并非鼓吹人生的无聊或无所事事,而是反映一种世俗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的人生态度,用“All is vanity”作为翻译,更能凸显“神马都是浮云”的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版。在《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第一集中,画面一开始,师徒三人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面写着“天竺”二字。弄得师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从此,“给力”一词迅速蹿红,一发不可收拾,甚至登上一向权威、严肃的《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的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同时,“给力”也受到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纽约时报就对“给力”一词进行了解释。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也有人说“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在闽南话中,给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日常生活中,“给力”、“不给力”这两词已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例如:“这课上得枯燥,不给力呀!”、“这装备真给力呀!”等等。

“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中的“给力”可译为“interesting”或者“attractive”。在“魔兽世界”等网络游戏中,如果看到好的装备,玩家会喊出“这装备真给力啊!”这句中的“给力”则可译为“powerful”或“effective”。

《生活周刊》发出一条微博:“有一个新单词诞生了,ungelivable”,网友们纷纷转载,“不转的话就太ungelivable了!”ungelivable这个词,虽然看上去是个英语,前缀“un-”在英语中表示否定,可翻译为“不”,后缀“-able”是英语中的形容词后缀,而中间的“geli”却是直接音译自中文的“给力”。这一“中式英语”虽然符合英语的构词规则,但老外绝对看不懂。

偷菜是网络公司开发的模拟现实生活中农场操作过程的一款网络游戏,如开心农场、QQ农场。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中,人们可以像现实中一样经营自己的虚拟农场,如种菜、施肥、收获等等,与现实中不同的是,这里的偷菜是容许的,一时间“偷菜”成风,使得这款游戏迅速风靡网络。“偷菜”可以意译为“steal crops from neighbors”,但网友创造出“vegeteal”一词,这个词是由“vegetable”和“steal”两个词合成的,这词貌似复合英语构词特征,但英文词汇能否接受还得经历时代的淘沙。

3.阐释法

阐释法指的是在直译后加上说明性、解释性的语句,注解释义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将补充释义或限定释义的词语置于对应词之前;另一种是将一般由“指……”或“一种……”形式出现的补充性释义置于对应词之后的括号内。这种翻译方法虽略显累赘,但有助于读者了解所翻译新词的准确意义,所以也值得我们借鉴。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网民们创造了一个新词——“裸婚”,随即“裸婚”成为2008年热门网络新词之一,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的现象。“裸”字如今成了一个时髦词,取其“没有装饰、没有附加物”的意思,网络上开始流行各种“裸”族词,如裸博(指从小学念到博士没有任何工作或社会实践经验的博士)、裸官(指一些贪官把存款、妻儿都安排到国外,准备逃亡他国)、裸退(指退休后不担任官方、半官方乃至企业、民间机构或群众组织的任何职务,连顾问等名誉职务也不担任)等。

裸婚若翻译为“naked wedding”就大错特错。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的报道开头就提醒读者们称,“这些‘裸’字的新闻标题吸引了大量读者,我希望当你点击阅读之后不会失望地发现,内容其实跟不穿衣服毫无关系。”所以,“裸婚”只能阐释为“getmarried withoutany ceremony,dinner party,or honeymoon traveling”。但裸捐即可直译为“all-out donation”,裸检也可以翻译为“full-body scanning”,而裸奔即可取英语中的“streak”一词。

另一个例子是近日流行“咆哮体”,这种网络文章中有大量的感叹号以及“伤不起”、“有木有”等网络热词,写这种文体的人旨在表达一种情绪的释放,“咆哮”的是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和感受。笔者将“咆哮体”试译为“roaring style”(awriting style on the Internet,featuring heavy use ofexclamatorymarks to vent thewriter'semotion)。

三、结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民众心态的变化,将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网络新词,对网络新词的翻译,我们应允许并包容一些中式英语的存在,但鉴于考虑理解及交流的问题,译者应按照“信、达、雅”的基本规则来翻译,以便进行有效的交流,避免产生误解。杨全红曾经说过:“至于自本民族语中新生的词语,特别是那些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本国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则应以“信”和“顺”为标准,或移译,或义译,或直译加注”。

[1]刘洪泉,付霆轶.浅议“给力”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2).

[2]林书武.奈达的翻译理论简介[J].当代语言学,1981,(2).

[3]莫小雯.汉语网络热词英译浅谈[J].魅力中国,2011,(6).

[4]杨全红.简论汉英新词新语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5]杨全红.汉英新词翻译:一项费力难讨好的活儿[J].中国翻译,2003,(9).

[6]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H3

A

1673-0046(2012)8-0185-02

本论文为2012年中北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英语新词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意译新词英译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摘要英译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