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00例疗效分析

2012-08-15 00:48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热毒利巴韦脑炎

张 玮

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所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特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可通过不洁器具、空气飞沫、污染的水源以及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该病防治后复发率极低。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并发心肌炎、脑炎、脑水肿、脑膜炎等,重症患儿会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即便存活,患儿也很可能留下后遗症[1]。手足口病病源体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多见,主要由于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在托幼和学校引起流行,常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手掌、足部和口腔出现皮疹、疱疹和溃疡,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引发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甚至是死亡,严重危害儿童健康[2]。本文作者从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及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儿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4岁。住院天数5-7d,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围出现丘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mm,数量不等,疱疹液较为浑浊,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

1.2 实验室检查 所 有患儿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正常的儿童有82例,18例白细胞总数升高,心电图检查正常的有88例,12例异常。

1.3 治疗方法 1 00例患儿入院后常规隔离,休息,饮食清淡,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儿童发热采取保守的方法给予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如布洛芬口服液,必要时镇静止惊治疗。采取有效的维生素C 0.1g/kg,溶解在5%葡萄糖100m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给予儿童抗病毒治疗,维持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随机选择50例使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抗病毒治疗的患儿,利巴韦林l5mg/k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日,热毒宁0.6ml/k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日;随机选择50例单独使用热毒宁抗病毒治疗的患儿,热毒宁0.6ml/k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日。并发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疗,监测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心肌保护,对症治疗严重的儿童。

1.4 疗效判断标准 以 退热和皮疹消退时间来评价疗效。(1)退热效果评价:1-3天显效,4-7天好转,7天以上无效;(2)皮疹消退效果评价:1-3天显效,4-7天好转,7天以上无效。

2 结果

使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抗病毒治疗,50例患儿治愈44例,显效46例,没有无效的儿童,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为100%,通常3天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有4例患儿联合治疗后4-7天临床症状才出现明显缓解,出院随访无后遗症;单独使用热毒宁抗病毒治疗,50例患儿治愈40例,显效38例,没有无效的儿童,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为100%,通常3天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有12例患儿治疗后4-7天临床症状才出现明显缓解。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 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 d,平均3-5d。一般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上出现单纯形,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炎症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通常1周才能痊愈,预后良好。在某些情况下,皮疹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在少数情况下,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最危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危重患儿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后遗症[3]。

3.2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 治 疗主要是及时、早期用利巴韦林抗病毒、热毒宁等清热解毒等治疗,普通病例预后良好。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我们体会在出现惊跳、抖动症状时应及时给予甘露醇降颅压、糖皮质激素抗炎、减轻脑水肿治疗,对病情缓解有利,虽然激素的应用有争议,但小剂量短期应用笔者体会利大于弊,对于并发脑炎不一定每例均做腰穿检查,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综合考虑。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并非所有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都需要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病例退热时间明显缩短、症状缓解较快,可延缓病情进展,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有重要临床意义[4]。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且皮疹有明显的特征,诊断容易,治疗要及时、早期治疗,就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普通型经过治疗,预后良好。重症患儿的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于持续高热、惊跳、肢体抖动,精神萎靡,颈项强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年龄小于3岁者要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激素抗炎、必要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缓解病情进展,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

4 结语

在手足口病好发季节,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体息,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口腔溃疡、流涎等临床表现,要尽快就诊,确诊后及时隔离。早发现、早隔离及早期抗病毒治疗可大大减少手足口病的危害。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抗病毒治疗可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1]王丽华.浅谈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8,8(15):292-293.

[2]杜曾庆,刘晓梅,李凌媛,等.手足口并发脑炎1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3(16):277-278.

[3]白君莲.郝玉娥.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J].生物学教学,2008,151(18):11-12.

[4]徐冬萍.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J].健康必读杂志,2010,7(7):211.

猜你喜欢
热毒利巴韦脑炎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