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晋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012-08-15 00:49武慧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晋祠园林景区

武慧民

(晋祠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25)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刘少奇、陈毅等人都来过晋祠,下榻晋祠宾馆。当时的晋祠难老泉水灌溉周围的千顷沃野,稻花芳香,绿树成荫,游人无不赏心悦目。近年来,晋祠景区通过2004年和2007年两次综合整治,景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旅客综合接待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太原旅游首善之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为生在晋祠、长在晋祠、工作在晋祠的笔者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在此谈些对于晋祠文化旅游的认识,供业内人士参改讨论,不足之处欢迎批评。

一、晋祠自然园林文化的特色

晋祠自古属于文化园林,以宋代圣母殿旁的难老泉水驰名国内外,及现存战国时的智伯渠与宋代建的鱼沼飞梁等水系建筑闻名于世。自明以后又有历代名人围绕难老泉水题诗作画写匾,成为晋祠旅游的文化亮点。解放后,国家建设了晋祠公园,在晋祠公园的难老水系中蓄成了南北两湖,供游人划船垂钓,或在水系边树木花丛中小息。晋祠公园门外周边村庄由难老泉水灌溉的上千亩稻田,净化了晋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晋祠独有的特产“晋祠大米”。古人以“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赞美这晋祠外八景“大寺荷风”的醉人美景。然而,由于工业的发展、地下水的馈乏,导致晋祠难老泉水流量变小直至断流,成为发展旅游的障碍。所以,综合保护水源,禁止晋祠地下水源的采用,已成为景区大环境整治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

晋祠文化园林的第二个特色,就是晋祠的名木古树、珍花异草。晋祠博物馆现存的周柏唐槐如同难老泉水一样,吸引众多游人情不自禁地去抚摸、留影,这正是古人留给我们不可替代也不能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陆续发现介休绵山的秦代古柏、中阳柏洼山景区的龙凤松、代县县衙院里的宋代古槐,因受到景区建设改造的影响,相继一个个枯死,让人遗憾不已。所以,对于晋祠名木古树的保护,要像保护眼睛一般,应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另外解放初栽种的一些名贵树种也应是保护对象,不能因缺水就将池塘上的树木砍伐,尤其不能以建设破坏树木。现在晋祠博物馆门外,国家花巨资拆迁腾出了空地,不能满足于种草,作为景区的整体规划讲,要发展名贵树木,像前人留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园林生态一样。如榆次老城、皇城相府,及一些城市街道的绿化都很讲究,晋祠也不应落后。

目前,晋祠景区园林文化的生态环境受周边工农业、当地的民居建设、道路开拓影响,环境呈恶化趋势。这是近年来晋祠旅游名声下降、收入反不如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点症结。从战略眼光上讲,晋祠风景区的占地很大,最适合园林开发种植,我们热衷于搞各种促销活动,缺少的是基础工作,使得晋祠丢掉了原始生态的美,因此,应该开拓晋祠文化园林,而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近年来,晋祠文化园林的旅游建设受到了现代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的大气候影响,从政府到领导在叹息声中束手无策,笔者认为,从立法与政策的角度去治理刻不容缓。

二、晋祠文化艺术的旅游内涵

晋祠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展示晋祠文化艺术宝库的精品旅游规格,是晋祠旅游的定位与核心。山西有许多文物景点是属于无山水,如五台山佛光寺、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但为什么近年来旅游业同样火爆,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而晋祠至少有数百年的旅游历史,又有位居省城太原的优势,反到被人淡忘,接待团队旅游越来越少。关键是对于自身价值与旅游精品的展示缺乏宣传,以至掩盖了晋祠文化旅游的亮点。

人常说:没有资深阅历的记者,未必能来访晋祠。首先,晋祠得名于唐叔虞祠,俗称晋国的祠堂。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祠景区已与晋阳古城毗邻。宋代以前,晋阳古城有过辉煌的历史,从现在晋祠龙山的昊天观、童子寺燃灯塔、龙山石窟来考察就足以为证了。而对于晋祠历史文化的研究,自明以来就有傅山、朱彝尊、杨二酉、刘大鹏这些古代的学者,著书立说宣扬晋祠,被人称颂,遗憾的是,今天的晋祠,在外人的眼里,只能是与金人、圣母大殿、周柏合的影,未能引起众多学者对晋祠旅游文化的宣传。取而代之的是,游客刚至晋祠,就有跑出租车、照相的,以及黑导游蜂涌而至拉客、抢客,十余年间竟未能将这一很小的问题解决,给游客造成很坏的印象。绵山、平遥、王家大院、皇城相府等地的管理井然有序,并不是晋祠的这种混乱情况,足见晋祠景区综合管理的不得力,景区服务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层次影响了自身旅游业的发展。

就深层次的文化艺术讲,晋祠有完整的宋代侍女像、百余通北魏石刻、唐王李世民的行书碑铭,有傅山住的遗址、墨遗,有满园子的古建筑、雕刻、彩绘、诗词、摄影,它完全是一个艺术的宫殿。但来晋祠的人能有多少看得懂,又有谁知道中国王氏、张氏是起源于此,晋祠能够称得上被人宣传的,近年来并不火热,甚至很难见到。晋祠的文化艺术并不为更多的人向往,是晋祠失去宠爱的一大原因。

三、重塑晋祠典雅布局的建议

就晋祠作为文化园林在人们的印象中讲,一直是太原人接待亲朋好友的最佳去处,是因保持了古朴典雅的自然风貌,有山有水,人可以随意小聚。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晋祠历经多年的修缮建设,公园的路全部硬化,与花丛树木呈两种风格,曲径楼台并非让人观赏。很早就不收费,现在变得无人管,实际是缩小了旅游的范围,不像以前人们在晋祠可以登上悬瓮山俯览全景。

另外在晋祠公园内,现在还可以看到个别的古建筑尚未修缮开放,却有新建的民居影响整个旅游区的美观。以晋溪书院和董寿平画馆为例,宣传文化名人无可非议,但作为晋祠博物馆的建筑与原有的内容格格不入。从吸引游人的角度讲,如同是故宫里面有了新建筑。且作为博物馆,有些古建筑,与原有的内容根本是两回事,令远道而来的客人失望。由此可以看出,晋祠在展示文化旅游上没有成功地、系列性地介绍晋祠的展馆,是极大的缺陷。因现在银川的西夏王陵、包头的成吉思汗陵以及山西省的几个民俗展馆,都以展馆的形式给人文化享受。晋祠的立足点似乎只是在太原的人,没有想到向外界更多的人介绍晋祠、天龙山、龙山相关的景点,好像无人组织似的,即使要去天龙山,只有私人出租车,并无公交,使修往天龙山的柏油路多年来未曾有旅游效益,而实际上天龙山、龙山景区是属于晋祠旅游区的范围。

现在无锡的“三国城”、介休的绵山、浑源的恒山,都是即使自驾车,进去就让你游一天也出不来,显示了旅游业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与延伸性。晋祠景区的接待内容是人们匆匆忙忙只看博物馆,并不游览周边的景区,让人感觉景区是越来越小,这说明整体布局不周密,尤其对于古建筑的解说介绍,缺少了文化内涵。

从2001年开始,国家先后投资14亿元实施晋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拆除了与晋祠景区风格不相协调的建筑36万平方米。依照唐风晋韵的文化脉络,根据历史风貌和整体布局的统一要求,新建了景区建筑,改造了水系,完善了景区基础设施,调整了绿化风格,丰富了文化内涵。先后完成了老君庙、上生寺、下生寺、南大厅、玉兰园、玉花寺、公园东大门及牌坊等一大批文物景观复建。改造了景区入口广场,改善了景区道路系统和水景观系统。建成了主景阁、园门、过亭、重檐亭、圆廊亭等园林小品。修建了清华堂,改建了景区全天候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消防管网,新建了景区照明系统。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晋祠景区已向逐步形成以山水、园林、古建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人文风景区迈进。其历史文化、神话文化、宗教文化、宗祠文化、祭祖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为全世界华人、华侨寻根问祖创造了条件。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晋祠必定会成为太原乃至山西旅游观光的一张新名片、新亮点。

猜你喜欢
晋祠园林景区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晋祠周柏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