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松年看“苏学北行”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7期
关键词:词坛词序蔡氏

董 慧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世居余杭。宣和末,从文靖守燕山,败绩降金,遂为真定人。蔡松年是金代著名词人,其与吴激、宇文虚中等仕途“军儒”一道开启了金代百年词运。“萧闲词”是蔡松年人格的艺术再现,不论是鹿鸣吹笙的宴飨酬赠,还是诉说故国家山的黍离之悲。“萧闲词”的主体内容很好地诠释了蔡氏作为“贰臣”的矛盾心理。对于“萧闲词”的风格体制形成之因,文章从金源文化的深刻影响,以及蔡氏有意“步武东坡”等方面予以关照,认为金源文化质朴刚健的特质,以及苏轼豪放词风的姿态,使得“萧闲词”显现出清宕、疏旷的格调。也正是蔡松年将北宋“东坡体式”引入金代词坛,遂使金代词文学获得了较高的发展起点。我对于涉及本论题的研究进行了阅读,就研究现状而言,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吴蔡体”的研究。“从词学渊源看‘吴蔡体’与北宋词风有着极大的关系。大概而言,‘吴蔡体’实为北宋词风的流衍与新变,所谓‘国初文士如宇文太学、蔡丞相、吴深州之等,不可不谓之豪杰人士,然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东坡范式的确立,为词的创作开拓了一条通途。因此,对北宋词风沾溉颇多的金初词人在词风的继承上便不能不杂有宋词的因子,带有北宋词的痕迹。“就前代作家对金代词坛影响而言,苏轼为最元好问曾说:‘百年以来,诗人多学坡谷。’”清人翁方纲更是一再倡言“苏学盛于北”之论:“当日程学盛于南,苏学盛于北,如蔡松年、赵秉文之属,盖皆苏氏之支流余裔。遗山崛起党、赵之后,器识超拔,始不尽为苏氏余波沾沾一得,是以开启年后文士之脉。”吴蔡体的渊源确应追溯到苏轼,其意义也不仅限于金初词坛。蔡体不仅指称词的一种风格,而且揭示了词的一个流派。它不仅具有共同的风格,而且有公认的领袖,典范的作品,紧密的队伍,以及久远的影响。

2.对蔡松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生平仕历的考辨,文化人格的争论,以及对其文学地位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如王庆生的《蔡松年生平仕历考述》对蔡松年生平仕历进行了比较翔实的考论。刘锋焘《从彷徨守节走向消释超脱——论蔡松年文化人格的转变》一文对蔡松年入金后的心理状态及其文化人格的转变进行了探讨。《论金初作家蔡松年》、《金代文学研究》、《金元词通论》等文章都写了蔡松年文坛地位的论著及文章。这些论著和文章主要是从蔡松年词学成就。文坛地位层面对其政治心态、出处矛盾、与辛弃疾的师承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张仓礼的《金代词人群体的组成》和张晶的《辽金文学论稿》都从不同方面对蔡松年及其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开创了一些新的角度,为学界的蔡松年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对金源文学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金源文人对苏轼的文学史地位、文学典范的推崇与认定,表现在对其文章包含诗词的学习模仿上,表现在对苏轼文艺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苏轼对金源文坛的文、诗、词诸领域均见深远之影响,从而形成金源文学独具的风景。

“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著作能自权拉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不以武也”。金建元开国之初,还是个野蛮的民族,先后灭掉辽与北宋,入主中原,其诗文在第一时间受到了北宋文坛的巨大影响。北宋文坛先后以欧苏为前后两大宗主。而北宋诗的高峰与繁荣则在苏轼宗主诗坛之后,其影响于金者,苏轼的雄浑自然充沛浩荡更适合北人粗犷质朴遒劲的气质,苏轼文人风范与亲和力也使他更容易为北人所推崇信仰。

由宋入金的著名学者有宇文虚中、蔡松年、高士谈、吴激等人,使金源文坛第一次呈现生气勃勃的景象。直至松年之子蔡珪,才最后确定了“国朝文派”。“唐宋文派”至苏轼宗主文坛的时期,完成了唐宋文派的重振与集大成,在这个承传统中,苏是“唐宋文派”的最后振起者与完成者,而金源的“国朝文派”则是其正传之后结成的正果。

金源词坛,首先接通苏学北上的是金初的蔡松年,松年生于东坡死后的数年,字号萧闲,其词学东坡尤为明显。他曾自言:“追和老坡韵,寸步不离。”元好问也曾评道:“百年以后,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有集行于世。”金代词坛,因其特殊而微妙的文化心理,严酷动荡的社会现实,士大夫多推崇东晋雅士精神,其实质即神情高秀,宅心物外;雅咏玄虚,超然终身。这一点恰恰承坡词“超旷”之特质而发扬之,故松年词几乎没有脂粉味,直抒胸臆,写萧闲早退之思,慕园林泉石之乐。这一风格对以后的辛弃疾和元好问的继承发扬坡词是起到关键的作用。

蔡氏词的一个重要艺术倾向便是学苏,以苏词为典范,自觉地师法东坡。苏东坡“以诗为词”,其词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在现存的苏词中,有相当数量的词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风格。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这句常表现为对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的赞美。宋胡寅曾说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志,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这是对东坡词的豪放风格描写。所以无论是从追和东坡词韵、化用东坡词句,遵循东坡词调、学习东坡词序以及用典等方面都着力去效法东坡,这在蔡氏词具体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蔡氏接受东坡影响,并有意在创作技巧以及修辞造句方面的学习东坡词风。

在词体风格方面,虽然蔡词也有风格多种,但主导的词风还是同东坡词的劲旷豪宕十分相近且笔力劲道也堪与东坡词相媲美。如“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皇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璧。五亩苍烟,一丘寒碧,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嵬隗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这首词蔡松年步东坡词韵做新曲,后被元好问评为金词压卷之作。我们仔细品味全词,不难发现其气势之磅礴,也不能不赞叹其胸襟是何其旷达,其意蕴又是何其的深远。这与东坡词雄浑之势、豪健之体又是何等的相似与相通。松年不为儿女柔情所羁、作慷慨激昂之语,这大概就是蔡氏继承东坡词风而又超越苏词藩篱的明证。蔡松年这些作品中格调、内容等都有与苏词相近之处,这是蔡松年学习东坡的最有力的证明。正如赞赏金人之词作“清劲能树骨”时首推蔡松年,相信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蔡氏词学苏词还体现在其效法东坡,大量的使用词序。苏轼的词作有363首,其中有词序的是39首,占全部词作品的11%,无论是从词序总量上,还是词序占全词的比重都列当代词家的第一位。而蔡松年的现存词有86首,其中有45首词有词序,占其全部存世词作的52%,但从词序的数量上不难看出松年效法东坡的程度之深。

蔡松年在仕金文人中地位高,身份特殊,词名也盛。他官居相位,是金初重臣,很自然地使他成为词坛领袖之人物。他引导其他词人的创作,蔡松年之词在题材、形式等方面也引导了金代词坛,开创了百年词运。在形式方面,蔡氏擅长写长调,这种形式成为后世金代词坛词作的典范形式。

蔡松年是由宋入金的词人,宋金易代之时政治、民族、文化都有巨大的碰撞,使得蔡松年其人其词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因为受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影响,身在异朝的蔡松年,内心不免思念故国。另外由于文人性格中的软弱以及文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所禁锢,使他有勇气到他朝从政去,最后位列宰辅,成为金代文人中“爵位之最重者”。但是金朝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均比较深厚,所以也使蔡松年怀有强烈的隐逸之情,现存的86首词就很生动地表达了他的这种矛盾心理,得使后世读者从中窥探出易代之际一个有良知的文人的挣扎与苦痛、真实而可悲的心灵世界,颇具震撼力。

注释:

①②李静.“吴蔡体”探辨.学习与探索.中国社科院,2007,(2).

③[清]翁方纲.石洲诗话.中华书局.

④金史·文艺传序.中华书局.

⑤蔡松年.萧闲词.中华书局.

⑥元好问.金史·文艺传序(卷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⑦[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中华书局.

⑧胡寅.酒边词序.齐鲁书社.

⑨蔡松年著.念奴娇(离骚痛饮).蔡松年词集.中华书局.

⑩蕙风词话.中华书局点校本.

⑪徐同林.“吴蔡体”略论[Z].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6).

[1]郭绍虞.宋金元文论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张惠民.宋代词学审美理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张晶.辽金元诗歌史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曾定华.蔡松年研究[D].广西大学,2007.6.

[5]张明星.金代词人蔡松年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2010.6.

[6]张惠民.从金源文论看“苏学北行”[M].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

[7]林明德.中国文学文学批评资料汇编[Z].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9.

[8]张明星.金代词家蔡松年全论[A].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5).

[9]李静.吴激、蔡松年的交往与词之异同探析.

[10]唐圭璋.全金元词[Z].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2]钟振振.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词坛词序蔡氏
一类无感蔡氏电路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振兴词坛温庭筠
基于三次多项式的蔡氏电路设计与硬件实现
关于主-从混沌蔡氏电路系统滞后同步的若干新判据*
汉语搭配信息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两宋闽地词坛松散性探析
元祐词坛的词体特征论新探
含x|x|的变形蔡氏电路系统的同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