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微 小 说”的 特 质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27期
关键词:篇幅文体文学

曹 彦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微小说”曾经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存在于小说家族之中,后来经过自身发展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也被称为“微型小说”、“小小说”或“袖珍小说”等。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小说”逐渐从微型小说的家族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种更具有普遍性与全民色彩的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它既与传统的“微型小说”相区别,却也继承了微型小说的一些审美特征。现今这种独立的“微小说”脱胎于网络,名称中的“微”字因此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表现其短小袖珍文体特征的“微”;另一种则是“微小说”脱胎的母体——“微型博客”,即“微博”的“微”。

“微小说”在网络中被定义为:“以微博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1]尽管“微小说”脱胎于微博,被认为是微博价值的延伸,但由于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人参与创作,现今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存在价值。新浪不但为此举办了微小说大赛,这种新兴的短小精美的文体还引发了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即“微电影”的产生与流行,并在广播剧和绘画上都出现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

然而和“微小说”在网络中的人气相比,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很多人认为,微小说并没有文学研究价值,它只是网络中形形色色流行文体的一种,最终会昙花一现而渐消失。另有一种广泛的观点认为,研究微小说的兴起是社会学问题,因为在这之中可以透视出一种广泛流行的社会心理,即现代人对于文学的忽视,他们缺乏耐心并热衷于简单快速的快餐文化,却又希望表达自身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然而这些并不能抹消“微小说”本身具有的文学特性。作为一种仅有140字数上限的文体,微小说的确是将语言压缩和简练化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学的逆流,但我们也并不妨将之作为文学问题来探讨,毕竟所有现时的文学现象都不能简单判定其好坏,也无法断定其价值,它们都是值得关注并付出精力来分析研究的。

基于此,本文将会对“微小说”的特质作一个浅显的探讨。

一、“微小说”中的小说要素

自“微小说”产生以来,关于“微小说”是不是小说的问题便一直存在着争论。“微小说”是不是小说的一种,这之中错综复杂并且涉及甚广。如果说微小说是小说的一类,它却无法形成宏大的叙事篇幅,跌宕的故事情节,也不具有圆润的小说技巧,优美的描写抒情,和正统的小说相比,缺少了很多光彩。从这些角度来看,“微小说”似乎够不上小说的条件。然而即使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微小说也没有丢失小说必要的各种要素。以一篇微小说大赛获奖作品为例:

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2]

传统的小说必备的三要素为: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在这篇微小说里都体现得一应俱全。环境是“村里”,虽简略但也有所描述。人物是“孤儿Nasa”和“村民们”。情节则是这篇微小说最出彩的部分,它具有三层含义:最表层的情节是村民们在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孤儿Nasa玩,第二层情节是由定语“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村民们平时对于Nasa这种可笑的行为故意持着一种善意的否定态度,第三层情节则是Nasa对此乐此不疲,并一直以为自己是打败外星人的超能力战士,因而可以想见村民们做这些事的原因是出于对孤儿Nasa的善意和关爱,并且他们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让一个孩子保留了快乐和纯真。从这个角度来说,“微小说”似乎又具备了成为小说的条件。甚至除了小说三要素之外,微小说同时还体现了一些小说的写作技巧,比如设置悬念,谋篇布局,甚至隐藏情节等等,从而让一篇小文字百转千回妙不可言。

尽管大部分微小说都能够拥有小说这三大要素,然而也并不能说它们就可称之为小说。小说的中心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一点也是“小说”和“故事”的主要区别,而由于篇幅短小,微小说塑造的人物往往不超过三个,并且人物个性较为单一,不能形成饱满的戏剧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相比,微小说更倾向于利用人物创造戏剧冲突。此外微小说的语言简约,细节精简,甚少使用一般小说中常见的形容词和副词,并且通常缺乏场景描述,这一点也是区别于一般小说的一大特点。我认为微小说设计悬念,热衷戏剧冲突的特点,使之具有了故事的某种特质,因而它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故事之间的文体形式。当然这和微小说的创作主体广泛是有一定关系的,由于并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的创作规范,导致微小说的成果多种多样,有些含有类似于小说的描述,有些是有寓言意义的故事,有些则是具有启发意义的片段,即使如此,微小说本身所含有的人文含量,也使它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故事和段子。由此可见,微小说的文体界定是无法一言以蔽之的,然而也正是这种难以界定和规范的特性,使得微小说有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二、“微小说”的审美特征

微小说与微型小说同作为袖珍文体,可以说微小说是更缩小了的微型小说,它同时也具有了一些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研究者曾经将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概括为三点:“微与小”为微型小说的形体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为微型小说的本质特征;“凝蕴和含蓄”为微型小说艺术形象的构成规律[3]。我认为这三点也可视作微小说的审美特征。

“微与小”主要是指微型小说情节的单一性和人物形象的单纯性,即由于篇幅与容量限制,微型小说不可能描述两个以上的具体事件,因此构成其结构的事件必须是单一事件,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也多数重点抓住一个侧面来突出一个人物。微小说更是如此,相比微型小说而言,它的篇幅更为短小,容量只足够容纳一个事件,且人物形象更为单纯,有些甚至通篇只有一个描写主体。如以下这篇获奖微小说:

他每晚回家走在楼道里,会用尖厉的口哨声点亮每一层的声控灯。忽然有一天,楼道里的灯换成了红外的,只要有人,所有灯都会亮起来。他很失落,半个月之后搬了家,换到了一个有声控灯的楼房里住。这个楼里的声控灯特别迟钝,他每次都要拼命吹响更为尖厉的口哨。他在这栋楼里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4]

这篇微小说篇幅短小,然而场景众多,但所有场景发生的事都指向了一个事件,即“他”每晚回家,一定要用尖厉的口哨声点亮声控灯,因此这仍是一个单一事件。并且这篇微小说的描述对象只有一个,即故事的主角“他”,并且最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执着于习惯,难以“放下”的典型人物形象。

“以小见大,以微显著”是指“在单一中追求精美,从单纯中体现丰富”[5],篇幅虽小,但却要探寻其中蕴含的深意,并且在单一情节里也要完成一个审美全过程。以一篇微小说为例:

2500年清明,他走进了器官银行。存好良心,三十年整。遂闯荡社会,一帆风顺。期至,取回良心,未污染,甚欢喜。病床上,他畅想有了良心后的种种打算。手术做了三天三夜,失败告终。诊断书上只有四个字:排异反应。[6]

这篇微小说是网络中广为流传的一篇,内容虽简单,其中却蕴含着残酷却无奈的现实意味,舍弃良心之人可在社会中一帆风顺,闯荡出天地,而一旦舍弃,这良心便再也寻不回来。并且末尾“排异反应”四个字可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颇符合微型小说中“结尾惊奇”这一欧﹒亨利式的艺术手段与特色。

“凝蕴和含蓄”中,“凝蕴”是指要将生活现象凝聚在某一点上,讲究艺术形象的凝蕴美,而这一聚焦点又必须是有审美价值和有包容性的,“含蓄”则是指缩小信息量,调动读者参与,讲究使用艺术留白。篇幅限制的艺术作品要体现更大的容量,则必须要有凝蕴和含蓄这两种特征,才能体现更为深刻的含义,若非如此,则会减弱其艺术效果,使得作品流于平淡。以一篇微小说为例:

电话里面 “This is a wrong number.Please check up and take the telephone number again……”;电话外面“孩子,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妈听不懂,但是妈想你……”[7]

这篇文字聚焦的是,生活在外的年轻人轻视亲情、忽视父母的社会现象,选取的点是母亲给换号码的孩子打电话,电话里却传来她听不懂的外语这一事件,而再换个角度思考,这位母亲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换了号码吗?不一定,也许她是知道的,却还是忍不住抱持着希望来拨打自己仅仅知道的这一个号码。这篇文字并没有描写出这一点,却可以通过读者的想象和推理得出这一结论,并且读者还可以通过这一句对话想象出一位举着电话满脸悲伤的孤独老人形象,这就是艺术留白的效用。

微小说和微型小说同为限制篇幅的文体,它们的容量却有所区别,微小说产生于网络微博,因而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而微型小说则是1500字。微型小说即使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且人物单纯,但情节描写仍符合小说的规范,1500字足够其写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高潮和结尾,即使有些微型小说并没有全部体现这些要素,但都至少含有这些要素其中的三个或三个以上。而微小说过于袖珍的容量不允许全部写清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因而其构成则以片段和描述居多,这就更加考验着作者选取聚焦点和艺术留白的功力。然而微小说的字数限制源自于微博,因此微小说也有可能随着微博的发展突破这一限制,适当延长自身的长度,也许届时微小说将会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除容量以外,“微小说”与“微型小说”最主要的区别是传播方式的不同。微型小说作为传统小说的一类,依赖于纸质书刊作为其主要的传播方式。而微型小说则依附于网络,它的发表载体为微博这一网络互动平台,无论是作者的创作还是读者的反馈都便捷和迅速,具有即时性。同时这种形式也更密切了写手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微小说”的特质与优缺点

由上文对于微小说与小说以及微型小说关系的陈述中,可以总结出“微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细节简化、语言简单、结尾出人意料等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心、结构巧妙、含义深刻、内容凝练则是它的本质特点。微小说还有它最为独特的一个特征,即发表载体为网络互动平台,读者可以随时看到内容,作者也可以随时和读者交流,听取他们的评论和意见,这一点无疑是进行文学交流的新方式。

作为以网络为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学形式,微小说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并且自它产生的两年多来,其自身所具有的优缺点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微小说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它是对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延伸和补充可引导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140个字的限制使得写手必须进行语言的锤炼,去掉滥用的形容词、副词,文字因此简洁、干净、有张力。二、如同前文所述,微小说的发表载体为网络互动平台,作者和读者双方可以进行即时交流。而且这种网络平台的运用也有利于“微小说”的传播。三、参与人数众多,创作主体广泛,激发了更大范围的广泛的创造力,同时也更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世界。这些都是“微小说”面对主流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微小说存在的缺点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一、缺乏强大的文学性,这一点也是它最主要的缺点。如前文所述,如果将现有的微小说算为小说类别的一种,从某种程度上说会使得小说的格调有所降低,因为它无法具有宏大的叙事篇幅,跌宕的故事情节,圆润的小说技巧,和优美的描写抒情。且由于创作门槛低,因而写作主体众多,导致微小说创作水平良莠不齐,并且多数语言浅显,并不精美。和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微小说的文学性实在处于劣势。然而字数的限制不能逾越,假使一篇微小说能够做到展现出一段有意义的故事,给人以触动和启发,已经十分优秀。二、创作遵循写作主体的主观意愿,内容大多是反映情感世界,能具有社会意义的佳作不多。然而我认为,微小说作为一种“野生”文体,这种随心所欲的个性,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微小说可以说是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并得到了愈来愈热烈地发展。但由于字数的限制导致了它文学性的限制,这一点的确无法改变,因而它也迟迟不能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同,甚至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况当中。我认为,也许我们不能将它视作主流文体的一种,却应该接受和正视它的存在,甚至也可以参与和引导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毕竟,一切新的文学形式都是应运而生,文学史告诉我们,所有的新的文学形式,都是从草根走向殿堂、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所以,对待新的形式,我们应该有一种乐观其成的宽容,不仅允许试验,允许失败,更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共同试验当中去,以使其臻于成熟和完美。

[1][2][4][6][7]引用自网络.

[3]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58.

[5]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34.

猜你喜欢
篇幅文体文学
Britain's“Shark House”
我们需要文学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体家阿来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