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地区革命歌曲的发展研究

2012-08-15 00:48孙四化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皖西红歌大别山

孙四化,陆 伟

(1.黄山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系,安徽 合肥230601)

皖西革命歌曲在革命中产生,又服务于革命,是革命中不可小视的力量,它在与反动势力的顽强较量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皖西人民的重要精神食粮。皖西革命歌曲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情怀。在革命年代,这些革命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在新时期,它将会鼓舞人们奋发前进,为积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起着功勋卓著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1]。从文化广义的角度,革命歌曲也是文化中的一种,且是比较特殊的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如今,孕育这种红色文化的特殊社会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红色文化也相应地会有变化,那么如何在新时期保留并发展红色文化呢?尤其是红色文化中的重要形式——皖西革命歌曲。

一、皖西革命歌曲的“余热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近些年,学术界对革命歌曲的研究掀起了不小的热潮,有关革命歌曲的话题屡屡出现在不同的媒体上。这说明革命歌曲不但在革命年代具有很强的功用性,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依然具有“余热价值”和社会意义。

张凤莲先生认为“红歌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政治上,“天然地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性”;在文化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开发利用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2]。余伯流先生则认为,“中国红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战争的生动记录,是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搏击中创造的艺术珍品,是中国革命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红歌所透出的是一种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以井冈山精神为源头,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同的历史阶段得到了延伸、深化、发展,演绎成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又延伸和发展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充满激情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总链条,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传家宝”[3]。李云洁先生则认为,红歌是“感动中国的力量”,它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审美内容的健康化、审美对象的大众化、审美包装的时尚化”,使得红歌这种“主流价值文化大有可为”,因为“时代呼唤红色精神回归”[4]。罗俊芳先生的观点是,“红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红歌丰富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红歌为培养民族精神提供了实践平台”[5]。

皖西革命歌曲的传播对于宣传党的历史,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意义深远。皖西大别山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里爆发了无数次重大战役,几十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别山,大别山映山红的不屈不挠精神,成为鼓舞中国人尤其是700万皖西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为激励人们牢记革命先辈的教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安徽省和六安市的有关部门,近几年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皖西革命歌曲中回顾党的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营造关心、支持、帮助革命老区发展的浓厚氛围,把红色旅游资源真正变成推动革命老区发展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扶持皖西革命老区的经济腾飞有机结合起来。

二、皖西革命歌曲在皖西红色旅游中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6],这一发展纲要的出台是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政策性保护,全国各省市纷纷展开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皖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已经成型的项目线路有: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金寨红25、28军军部旧址——独山苏维埃城——革命博物馆、金寨烈士陵园——天堂寨风景区——天堂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皖西大裂谷——东石笋——毛坦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万佛湖风景区——新四军四支队旧址;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佛子岭风景区—霍山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大别山白马尖主峰景区。其中有一条国家级旅游路线,即合肥—六安—金寨—霍山。该线路旅游景点主要包括:皖西革命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西镇暴动旧址群、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25军,红28军旧址群、金寨县沙河乡下楼房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国家级红色旅游主题项目的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里”。可以看出,皖西在红色旅游方面的资源是非常丰富和富有历史重大意义的,但是纵观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现状,当前对皖西革命老区的旅游开发主要关注在革命历史方面,包括重要的革命旧址、革命事件、革命人物等方面,在整体项目中并没有把皖西革命歌曲纳入到红色旅游资源当中,仅靠“大别山歌会”、“大别山民歌展示会”和零散的“红歌”比赛来传播皖西革命歌曲尚显单薄。

笔者以为,革命歌曲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支项,其作用跟其他历史性的红色资源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甚至从某些方面比历史性资源的作用和意义更深刻。首先,跟其他红色资源相比,革命歌曲是一种“活态”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音乐艺术是最能感染欣赏者感情的,也最能触动欣赏者,因此,唱“红歌”比其他革命历史资源项目更加直接的让欣赏者感受革命精神,再加上歌词所记录的革命事件和历史印记,欣赏者通过听、唱,可以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革命回忆。第二,红歌可以跟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可以将当地最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与革命歌曲进行交互式宣传发展。比如,可以鼓励广大群众运用和改编原有的革命歌曲,把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纲领、思想等渗透在歌曲的演唱中;或者是以革命歌曲的旋律配合以最能宣传皖西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的歌词,这样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效应。不管是皖西革命歌曲,还是皖西红色旅游,总归离不开皖西文化因素的影响,这是一种具有天然联系的纽带方式。把最新的与最传统的皖西文化融入在皖西革命歌曲中,既是对皖西文化的传播,又是对皖西革命歌曲的保留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皖西革命歌曲不断地融入新的活力,更加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同时又可以对广大民众和旅游者进行感同身受的影响和教育,使红色之旅不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深入人心,在思想上、认识上得以升华。而对于皖西红色旅游来说,这样的交互式发展方式无疑可以起到最广泛、最深刻、最低投入、高收益的广告和宣传效应。因此,皖西红色旅游项目的开发也应当把唱皖西革命歌曲作为一个重要的并列性红色旅游项目,在现有已成项目中可以加入皖西民间歌曲和皖西革命歌曲两个方面的音乐项目。安排游客学唱经典民歌和革命歌曲,同时进行音乐编创背景的讲解,包括革命歌曲曲调与皖西民歌的关系,与相应歌曲相关的革命事件的解说,与歌曲相关的革命人物的介绍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印发一些仿旧的小册子发放给游客,其中内容可以涉及皖西革命歌曲、革命人物、革命事件、人文地理知识等等。皖西革命歌曲在皖西红色旅游项目中开展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演唱“红歌”可以对游客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皖西文化传播、皖西音乐传播,拉近游客与皖西之间的心里距离,进一步树立皖西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三、皖西革命歌曲与现代音乐文化的结合发展

皖西革命歌曲是在皖西原有民间音乐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的革命歌曲,与当地的民歌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革命歌曲整体的基调就体现出一种昂扬健康的崇高性、和谐清新的优美感,所以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些歌曲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几代人耳熟能详,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日渐多元化,青少年流传的大部分是一些通俗、流行和时尚性的音乐文化。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运用现代音乐元素,重新编配革命歌曲,使其具有当今时代特征,迎合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这是抵制低俗文化、树立“浩然之气”最有效的方法。另外,皖西革命歌曲也可以借鉴和尝试“老歌新唱”,鼓励对其进行流行化的改编,培养年轻人对皖西革命歌曲的兴趣和热情。

皖西革命歌曲都是与当时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的,采取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调和艺术形式,语言朴素,且口语化和生活化,旋律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很少有雕琢、晦涩的痕迹。其歌词直接明了,直观表达爱和恨,以及对未来的愿望和理想。皖西革命歌曲这种直抒胸臆的特点,群众很容易接受,对当时群众和红军中的宣传鼓动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当今文艺创作和传播都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更是现代的一份珍贵音乐回忆录和红色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色文化的启示[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15109636.html.

[2]张凤莲.唱红歌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2):25-27.

[3]余伯流.传承革命精神的艺术瑰宝——略论中国红歌的历史轨迹及其深远影响[J].声屏世界,2008,(2):7-7.

[4]李云洁.“红歌”的美育功能、美学特质及其时代意义[J].理论视点,2007,(12):11-12.

[5]罗俊芳.论中国“红歌”热的当代价值[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1-22.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Z].2004.

猜你喜欢
皖西红歌大别山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又见大别山
苏区红歌串烧
回马枪
再见了,大别山
回马枪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回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