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护理

2012-08-15 00:54吴爱云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心源性球囊主动脉

吴爱云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已经普遍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其他机械并发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使进行了有效的血运重建,在症状出现的最初48小时内仍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阶段[1-3],及时地使用IABP作为急救性辅助循环装置,可纠正低心排量,改善心功能状况,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

1.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病房,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共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5~81岁,平均60.7±6.4岁,所有病例均需IABP支持。其中急诊PTCA(或冠脉支架)9例;择期PTCA(或冠脉支架)7例。

2.方法

(1)药物治疗:患者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2)IABP的应用:对于有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术治疗,在应用3~10d病情稳定后停止使用,其中15例没有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1例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

3.IABP的护理

(1)心理护理。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应做好病情的安慰、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体位护理。术侧下肢保持伸直,避免弯曲。右臀部垫以软枕,按摩骶尾部防止压疮。可定期拍打术肢。

(3)病情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观察患者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心力衰竭的改变,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出汗,尿少等心源性休克的表现。

(4)导管护理。保持管路通畅。术后绝对卧床,导管妥善固定,防止患者更换体位时打折、移位、脱落。

(5)IABP报警的处理。护士要熟悉报警系统,电源的连接,导管位置,有无漏气,氦气不足及触发模式。当心律紊乱时及时转为压力触发模式。

(6)并发症预防:①下肢缺血、动脉栓塞:应用IABP的主要并发症是肢体缺血,发生率是6.4%,IABP术后2h内每15~30mim叩诊足背动脉1次,2h后每小时观察并记录1次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以及皮肤温度、颜色及血管充盈情况。②局部出血及血肿: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③感染:预防感染是IABP成功不容忽视的关键步骤。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换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结果

16 例AMI患者在应用IABP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抢救成功15例,死亡1例。无下肢缺血、球囊破裂及主动脉夹层等发生。证据表明[3],IABP与溶栓或急诊PTCA或补救PTCA相结合,确实减少了复发性心肌缺血、再闭塞和再梗死率,改善短期预后。我院使用IABP治疗的患者,症状有缓解,血压有上升,使用多巴胺的剂量减少。

结论

随着IABP在临床上的的广泛应用,护士必须掌握IABP的各种检测指标、监测观察重点及预警意义等相关理论知识,如何避免IABP的并发症,获得最佳效果,以达到预定护理目标,也是提高IABP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1 马长生.心脏介入病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3-257.

2 朱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27例护理体会[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2):180-181.

3 陈朝辉,孙久华,王虹,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围术期的护理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社,2008,25(4):32-33.

猜你喜欢
心源性球囊主动脉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勘 误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