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教学方法研究

2012-08-15 00:54王丽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生药学生药粉末

王丽莉

《生药学》是药学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课。它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基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功效、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药学专业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能胜任生药研究、检验、销售、管理、生产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对现有的《生药学》教学方法做了如下思考:

1.多种方法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生药学》是研究生药来源、性状、显微、理化、药理、功效等内容的一门课程,每一种药材的下面几乎都列有这些项目,看似枯燥,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生药的时候,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生药来源时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法[1],按照药用部位将其归类,比较花类,果实类,根茎类,皮类等药用部位的特点,按照生药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归类,从而能够融汇贯通的掌握知识;讲解某种具体生药时还可以巧用歌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天麻时,归纳出"天麻长圆扁稍弯,点状环纹十余圈,头顶茎基鹦哥嘴,底部疤痕似脐圆"。简单易懂的歌诀,即形象描绘了天麻的性状特点,又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还可以运用生药学经典术语[2],例如黄连的"过桥",党参的"狮子盘头",川贝母的"怀中抱月",天麻的"鹦哥嘴"和"肚脐眼"等,将这一生药学的独有特点融于教学,加深学生对于药材性状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将生药的标本及粉末带入课堂,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视觉,触觉等多方面接触生药,增强学生鉴别生药的能力。

2.注重室外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生药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科学,这就要求学生能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后的实践中去[3]。所以实践课是生药学不可或缺的,它的成绩也应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在野外实践过程中,将同学分成几组,要求每组同学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找到至少10种有价值的生药,然后利用采药后的课余时间,同学互相研究,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图书馆及网络等多种资源对生药进行品种鉴定,鉴定后对生药进行压片,做成生药标本,最后将做好的标本,拿到课堂进行资源共享,教师对其鉴定结果及标本制作情况进行点评,根据情况给出分值,这样既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同学鉴定药材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往的《生药学》实验内容,就是对已知的几种生药粉末或者是混合粉末进行显微鉴定,这种传统实验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只要课前稍加复习,掌握粉末的特点,就可以轻松的鉴别各种粉末。这就要求我们对实验课进行改革,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选择药草园中种的药用植物,利用网络资源筛选出未被研究过的生药进行研究,利用课堂所学的生药学基础知识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对该药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包括组织横切面和粉末的绘图和特征描述)、理化鉴定(包括试剂的选择,配制,各类成分的提取,理化鉴定结果的描述与判断),最后将全部实验过程、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写成小论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的生药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这就为学生以后生药的鉴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跟踪生药学学科前沿 开阔学生的头脑和眼界:21世纪我国生药学的研究模式将发生新的重大变革,研究战略重心已经发生转移,主要是对道地药材、绿色药材的生产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其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在《生药学》课程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这些知识的渗透讲解,使学生了解现代生药学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为努力实现中药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保证中药质量的稳定,为推进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综上,《生药学》的学习不是机械的学习,需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生药学研究思路,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实践再反过来验证和充实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包淑云,年四辉,张艳华,等.《生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36.

2 张宏意.浅谈《生药学》课堂教学[J].中医药导报,2007,13(2):102-103.

3 谢小龙,王春雷,邓德英.辅以多种方法增强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J].药学教育,2012,28(1):49 -51.

猜你喜欢
生药学生药粉末
基于偏振光显微镜与λ波长补偿器联用在生药显微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K+掺杂对YBO3∶Eu3+粉末发光性能的影响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
生药学教学中关于“主动学习”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