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重组技术在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加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

2012-08-15 00:54韩跃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7期
关键词:热凝消融术臭氧

韩跃军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积累性劳损,颈椎失稳,椎间盘病理性炎症变化,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邻近神经、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以颈肩臂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占颈椎病的65% ~90%[1],发病率极高。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是在普通X线机或DSA以及C臂下操作。随着螺旋CT的普及,用螺旋CT引导作介入治疗成为必然。因此,笔者通过对螺旋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加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重组技术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螺旋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加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0-65岁,平均53岁。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其中C2-3有2例,C3-4有3例,C4-5有13例,C5-6有11例,C6-7有3例。

2.检查方法 采用Hatichi Pronto-XE螺旋 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扫描采用轴位扫描模式,扫描参数:120KV,100mA,层厚3mm,层距3mm,视野(FOV)160mm,然后在病变区改用1或2 mm层厚和层距行薄层CT平扫。用该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3D图像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图像以充分显示髓核突出的形态和位置。用窗技术选择分别观察椎间盘(WW 250,WL 35)和骨组织(WW 1500,WL 280),选择最佳穿刺部位。

3.治疗方法 在CT介入下,在颈椎间盘突出的层面经颈前外侧入路穿刺,把针尖刺入相应突出的椎间盘内,采用射频温控热凝仪按操作常规先进行方波定位刺激确认无误后,行60 s、95℃剂量射频热凝治疗3个周期,随后沿穿刺针注入医用臭氧5~10ml。

结 果

本组32例患者,在CT引导下全部行经皮颈椎间盘穿刺,行射频热凝治疗及注射臭氧治疗,成功率为100%。术前轴位像、MPR图像能够清晰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的形态、位置和类型:中央突型12例(12/32),旁中央突型15例(15/32),外侧突型5例(5/32),还可清晰显示颈前结构,便于调节穿刺针的穿刺方向,避开颈总动脉、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术中轴位像、MPR及3D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穿刺针的方向以及针尖的位置;术后轴位像、MPR及3D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医用臭氧在颈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中的分布。由于射频靶点热凝治疗仪可测定人体阻抗值,根据该阻抗值确定针尖没有刺入骨骼和神经,而是在突出的椎间盘内,此时,才开始进行治疗,非常安全。一般不需要注射麻醉药物。因此,穿刺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见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的并发症。

讨 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突出的颈椎间盘压迫神经根、硬膜囊、脊髓引起颈枕部,肩背部,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出现步态不稳,瘫痪,部分患者可引起排尿障碍[2]。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是髓核的进行性退变、水分减少、坏死块形成并纤维环后侧退变、断裂,髓核从断裂的纤维环中突出[3]。病理上椎间盘突出可分为三型:①后突型临床上绝大多数均属此型,包括外侧突、中央突、旁中央突;本研究也以后突型为研究对象。②前突型少见,易发生于胸椎间盘,多无临床症状;③椎体内突型。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局部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4]。由于纤维环后侧退变、断裂,因此中央突型较多见,本组为12例(12/32);纤维环后外侧没有后纵韧带保护,则旁中央突型最多见,本组为15例(15/32);纤维环外侧退变较轻,则外侧突型最少见,本组为5例(5/32)。

CT具有很高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对颈部结构的显示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方法[5]。螺旋CT是一种全新的CT容积扫描技术,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较普通CT更高,后处理功能极其强大。轴位图像能准确判断椎间盘突出部位、大小、横向及前后扩展情况,可显示椎管有无狭窄及其程度[6],对术前确定靶点有很大作用,但缺乏立体感。MPR图像可以更全面地显示突出间盘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矢状位重组及任意曲线重组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突出椎间盘对硬膜囊的推压情况[7],尤其是注射臭氧后,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情况显示更清晰。3D图像弥补了X线平片及二维CT的不足,可获得类似于“标本”且可任意角度旋转的三维立体图像[8],能清晰显示术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

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射频热凝器持续发出高频率射出的电流,使治疗靶点温度升高,对部分髓核产生直接或间接破坏,使病灶椎间盘变性、凝固、脱水、缩小。其特有的阻抗和电刺激避免了损伤神经的可能。而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作用机理[9]为:(1)即刻氧化作用;(2)抗炎作用;(3)镇痛作用,尤其是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能迅速使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而产生的炎性介质失活而达到止痛作用[10]。以上两种治疗方法的叠加即是物理性溶核和化学性溶核的完美结合,作用互补,疗效叠加,收到了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因此,螺旋CT重组技术在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加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可以准确显示靶点,引导术中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深度,清晰观察术后臭氧的分布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王春梅.胶原酶溶解术联合三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46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19).

2 王达建,王新敏,王春亭.椎旁靶注射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04.

3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8.

4 沈天真,陈星荣.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J].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307.

5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 CT[J].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53.

6 吕波,刘仲前,周翰.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颈椎骨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35.

7 谭松,薛向东,张云强,等.CT多平面重建图像在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3,9:25.

8 肖新华,潘富林,孟南方,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379.

9 黎飞,沐海玲,杨庆立.胶原酶联合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10 刘兆石,刘秀梅.前路颈椎间盘切吸溶核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7例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05).

猜你喜欢
热凝消融术臭氧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臭氧分子如是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