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关怀问题

2012-08-15 00:45曾天
关键词:人文精神关怀哲学

曾天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一、相互依存的哲学与人文精神

人们想要探寻生存的真谛,探求大气层、宇宙的秘密,在人们辛勤劳动的同时能够合理地掌控世界文化样式极为哲学。哲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学问的科目,它是由各个思想家通过经验、实践研究整理概况总结出来的,对整个世界做以系统全面的解释,进行论证总结,最后写成理论文字的表达形式。大家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整体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是哲学史上以及科学史上发展的必然性,主要体现了人类思想的真谛,通过哲学史上所研究的人文、理论等特性都从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哲学以一种思想科学的态势出现在人类的面前,成为人们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哲学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它与人文关怀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二者又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人文关怀就是通过人类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寻求及合理答案,它主要表现的还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将自我为标准来拟定尺度方向,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及意义为最终的目的,对其进行分析、认识、实践,挖掘出人类本身独有的特性,注重观察人类内心的世界,主要是以人类为基准的,进行全面的发展及定位,爱惜生命、保持真善美的境界精神。

当全世界都处于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候,有很多关于信息科技反作用的信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人类的整体个性以及主体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在不断地引起世界人类的关注。在很多的地方,很多的时候,人类最不想看见的就是,教育成为了应试教育,成为了强制性的一种手段,人类就仿佛是一种工具,这是违背人类初衷的。关于人文科学教育更加主张的人类的尊严、人类的自由、让人类达到最高的境界,达到人类最初的本性,是自我实现的表现,人本主义的教育本身就是自我体现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强调了自我的独立性,自我的自由性和自我的创造能力,这些都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的最高境界,自我发展的表现,虽然人文主义教育自己也有不足之处,但是从表现人类的整体价值及力量上是进步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却弥补了科技的发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哲学教育主要加强了人类的自由与人文关怀的程度

人文主义的学习思潮在西方多出现过,这是必然的历史产物,而且意义深远。譬如,早在15世纪的时候意大利就出现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人文主义思潮,主要的内容表现形式就是为了恢复人类以及发展人类的罗马精神,是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在意识,强调了人类的完善自我能力,以及解放人类。早在20世纪的初期,新的人文主义曾经在美国出现,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不断迅速发展生产力所导致的,很大的程度上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衡,很多的人也在不断地追求功利,这种趋势的出现只能用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拯救社会。1940年末期,很多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都在不断地进行反思:为什么很多随着科学的进步还会有很多的社会扭曲现象的出现,却将科学技术变成发达的武器,来伤害老百姓,发起战争?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和正确价值观的体现,这样人类才能用科学的手段来造福于人类,不会伤害别人。所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正确地引导了科学才能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安宁。政治对引导也存在着影响,但是也不能光靠政治,它所能完成的只是国家和科学政治权利之间的事情。有关个人、群体等关系的问题,主要还是依靠人文的精神。这种有机的结合主要也是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好的人才不仅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良好的修养品质,能够排解人们生活中的不愉快。最终的目的,就是我们不要因为科学的进步,还是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要自我完善,实现自我,才不会失衡,才能正确地体现人文精神,才会促使科学发展的不断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如既往地贯穿于人文精神与关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不能缺少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主要还是体现了其西方的传统,把不合理的地方抛弃掉,其观点主要还是将历史的唯物主义作为出发点,主要还是理解为人类的自身是由兽性与人性双重并行出现的,通过人类不断的进步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不断扬弃,体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本性,最终人性战胜了,人民解放了。其主体的特性通过历史原因以及实践性,指引人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很多的时间表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在中国整体发展历程中体现出它的优势,具有很有力的生命力,指引着我们不断的进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是中国现代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如何,详细地指出了人类劳动的价值观和剩余价值观,系统地表明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述了人类劳动的价值体现和人类的情感体现,以及人文关怀以及精神上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在《经济学手稿》中从3个阶段讲述了社会的发展阶段,也就是非常有名的“三大社会形态”论。“最早的社会形态”主要是不独立性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人类主要是通过群体的相互依赖关系而生存的。第2大的社会形态所表述的为“将物质作为依存的人类的独立面”,从某种形式上人类成为了自由人,但现实当中还需要物的统治;第3大的社会形态才是追求自由的人类真正的表现形式。这种自由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体现在个人本身的全面进步和大家共同的能力表现这一财富为基准之上的。这一观点主要表达的是人类如何依存,如何发展,自我价值的全新表现形式,自由个性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表现才能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我们国家的领袖江泽民曾经提过的“人类的全面发展”这一观点实际上就是和马克思哲学的人类解放的观点相统一,都是将人类从自然的环境中释放出来,都是人类解放的最终体现,人类存在的必然性就是为了达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统一性,人类和社会都是以现代化作为前提的。这一观点与儒家思想相整合,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与互补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很多的方面主要从横向与纵向方面来探讨古人与现代人的特点、中方与西方的特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都是以实践为基准的,主要体现了人类本身的活动和本质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的传统的有机整合使得人文传统相互互补,不断地取长补短,相互互动产生的,成为具有现代特色的人文主义。

历史性的唯物主义所展现的是社会人类进步的必然性,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人们已经从奴隶时代解放出来,不用再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共产主义组织拯救了全中国人类,让中国人们获得了自由,充分发挥自我的才能。人类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重新站起来,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历史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的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唯物史观主要是将人类作为主体地位,关注人类自身的价值特点,以人类为中心点。毛主席曾经说过“在万物中,人类是第一位的”。从人类的生活以及品质中双重体现出人类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富有很明显的价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方针,坚持文化的先进性,齐心造就蓬勃向上的和谐社会,以达到人民生活中的终极关怀。人类最终的呈现规律都归属于“美的规律”,所以要想将先进文化建设得更加的美丽就应该用审美的方式来判断,这样一来可以将人类的智慧、创造力凸显出来,在很多的物质诱惑或者技术理性的面前展现了人类的美丽和顽强。如今以人为本是我们当今社会所强调的,有机地将目的性和其手段结合在一起。这些将自身本质特色都占据,这是人文力量中的审美形式,然而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体现的就是一种人文关怀。我们的领导人曾经说过“人类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无论从政治、文化还是经济等方面都要占据”。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人类的主体地位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了咱们整个世界的规律特点和客观特点,着重强调的是自身的要求,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有机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黄金高度发展的时期,它与社会矛盾凸显期共同并存,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了群体利益,创造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提供给人们的公平、公正、均衡的和谐社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历经了非常深刻的变革,调动了人类自身利益与社会地位的关联性;一旦出现了这种变革,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和困惑,人文关怀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贴近了人类,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观就充分地体现出其理论价值。经过实践证明了,在哲学体系中,由马克思所奠定的、创造的、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及其彻底的唯物主义,通过科学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将人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问题都解答得恰到好处。这种实践性的唯物主义,既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也能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如今,我们一如既往地发展其哲学观,实际上就是加快推进了实践性的唯物主义。从精神角度来说,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正是邓小平理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方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让实践唯物主义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 刘永富.关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反思[J].河北学刊,2006(2).

[2] 周宏,董岗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信仰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 席端平,李生敏.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J].沧桑,2006(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关怀哲学
菱的哲学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