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
——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例

2012-08-15 00:49唐娟
关键词:赏月月饼传统节日

唐娟

简议传统节日的文化变迁
——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例

唐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种变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到外来因素和本身因素的影响,使得中秋节、节令食品月饼在文化内涵上也发生了变迁,需要人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文化变迁;传播;创新;中秋节;月饼

民族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这种文化变迁的原因既有外来因素的影响又有自身因素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传播与创新上。农历八月十五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漫长的历史,节日文化内涵的变化与衍生以及月饼这种节令食品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这种文化变迁的过程。

一、文化变迁的定义

民族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也处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而这种变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由于在“文化”这一概念上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对文化变迁的理论各有所不同,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界定。有人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经济组织等方面进行界定,也有人从人为因素的角度来进行界定。露易斯·S·史宾德勒和乔治·D·史宾德勒在《文化变迁》一文中,将文化变迁定义为:“不论是一个民族内部的发展的结果,还是两个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接触所引起的,在一个民族生活方式上发生的任何改变。”但也有人在对文化变迁中突出了人这一主体的作用,认为文化变迁是在人的主体性作用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本身的相互关系的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总和。因侧重点不同,对文化变迁的界定也有所不同。

二、文化变迁的原因及其表现

文化因受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变化的影响,在文化的外部或内部都会发生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变化。因此对文化变迁的原因,许多学者认为地理环境、文化传播、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基础等,都会使文化发生变迁。这些因素或原因只能是某一次文化变迁中的具体原因,而不能作为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诸多因素变化发展的综合体,且存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联系。引起文化变迁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文化系统本身的内部原因引起的,一类是由外部原因或力量引起的。外部力量主要是其他外来文化的传入,从而引起本文化的变迁,主要表现在传播上。本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选择性,可以接受也可以排斥,既有主动接受也有被动接受,甚至是被迫接受。内部原因主要是文化本身构成要素发生的变化,而创新是内部原因的主要表现。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新的理论等,都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生改变,甚至可以引起整个文化系统的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这种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三、传统节日文化变迁所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也渐渐得到了提升,体现在节日文化上,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国际化了,许多西方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先后将春节定为法定节日。可现如今那些传统节日在国外逐渐大受欢迎的情况下,在国内却出现了冷的状态,政府部门和知识精英在大力倡导,而民间却十分的平淡,中国的传统节日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而洋节在中国却大受欢迎。这些问题是现在阶段传统节日文化受到外界的影响以及自身文化系统的变化所带来的,这也是传统节日文化变迁所面临的困境。

四、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发展、演变

传统节日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农耕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产生于农耕社会,服务于农耕生产,满足于农民趋吉避害的心理需求。它的产生首先体现了农作物生长的规律以及自然节令的变迁;其次,表达了民众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与精神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再次,政治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或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加以强化。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如《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此外,古代人们在进行春耕前进行“春祈”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秋季八月中旬,收获时则要进行拜谢土地神的“秋祭”仪式。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亮神,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登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如果没有圆缺来计农时,不可能获得丰收。因此,中秋节习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古人的祭月活动和月亮神话演变而来的。

在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就有记载:“有女子方浴月。”而此女乃是帝俊之妻,名“常羲”。这个“常羲”大约是嫦娥的最早原形。而到了西汉时期《淮南子·览冥训》中就大致记载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了。早在战国以前,古人就传说月中有蟾蜍。其后“蟾”演化为古今均同音的“嫦”又将“蜍”演化为上古同音的“兔”,此后月中便有了嫦娥和玉兔。

吴天明在《中国神话研究》一书中认为:蛙和月亮具有“死而复生”的特点,而具有生殖神力,这正是古代先民所顶礼膜拜的。蛙腹的圆瘪与月亮的升落,正是这种“死而复生”强大生殖能力的表现。月神作为女神的形象,更加重了初民对生殖的崇拜。女性对月亮的崇拜是中秋节拜月习俗的一种根源,向神灵祈求子孙的心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现象。中秋节最初原本是古代人在秋收时节拜谢土地神的一种“秋祭”活动,但由于先民对蛙神、月亮神的生殖崇拜,而使得中秋节有了求子的习俗。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育能力有了科学的认识,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识,因此,现在的中秋节已经淡化了求子的生育崇拜色彩,更多的偏向于团圆、娱乐的功能。

到了唐宋时期,中秋节的习俗主要以赏月为主,在唐朝出现了诸多的有关农历八月十五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等,从中可以推断八月十五赏月已成为当时唐朝广泛流行的习俗。除诗歌以外,还有其他的文学体裁对中秋赏月这一习俗的记载,如五代王德欲在《开元天宝遗事》、晚唐卢肇的《唐逸史》、唐代蒋防《幻戏志》一书等。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中秋节已经初步形成了。到了中唐时期,中上层赏月聚会的这种风尚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唐人赏月的爱好使得中秋赏月风行,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即八月十五赏月。而这样的赏月是聚集亲朋好友同赏,并由月圆联系到人的团圆,这也为后世中秋节转化团圆节打下了基础。

中秋节的盛行开始于宋朝。宋代以后,中秋节的节日风俗活动就大大丰富起来,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蔚然成风。与唐代中秋节相比,黎民百姓广泛参与到这一节日中,此时有了家人团聚的趋向。

从元代到清明时期,中秋节基本上沿袭了唐宋时中秋节旧习俗。中秋拜月习俗在明代更盛。拜月祈福是明清时期中秋节最隆重的内容。到了清代又称中秋节为“八月节”或叫“八月半”。《燕京岁时记》记载北京节日风情道:“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皓魂当空,彩云初散,传怀洗盏,儿女喧哗,真所为佳节也。”在此人们重视家人的团聚。总之,在明清时期中秋节富有更多的功利性,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

五、月饼的发展及其变化

中秋节的形成和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变化、认识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秋节节日文化发生了变迁。而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是中秋节的必要元素,成了中秋节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同样它也具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且富有传奇的色彩。“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相传于元代,这一习俗的产生还与元代朱元璋起义反抗朝廷有关。月饼到了明代便富有团圆的深刻含义,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熙朝乐事》中记载说:“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不论是花色还是品种都有增多,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道:“至供月月饼至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并。”在明清时期,月饼作为拜月的供品以及用于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使得月饼更加成为一种很特别的节令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保健和健康。现在市场上,保健月饼大受欢迎,占据了很大一块市场。保健月饼是近几年生产厂家顺应人们追求保健的需要而研制生产的。以各种鲜果和蔬菜为馅心的果蔬月饼,在馅心中加入钙微量元素、药膳的钙质月饼和药膳月饼纷纷登台亮相,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又迎合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绿色食品的时尚需要。

月饼不仅是节令时节自食的特色食品,同时也是中秋佳节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很多商家抓住这一市场,因此在月饼的包装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在销售上也是花样百出。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许多的人利用这一节日,买上几盒包装精美的月饼馈赠亲朋好友,送上节日的祝福,本无可厚非。但一些人不惜花几千块钱买来高档的月饼送给自己的领导、上级、老板,希望能得到提拔和照顾,为自己的前途拉好人情关系网,而且近几年这股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秋节已经变相成为了某类人拉关系、走后门送礼的有利时机。一盒月饼本身并不贵,但商家在其中搭配销售洋酒、普洱茶、景德镇的青花茶具、餐具、法国香槟酒、香槟杯等热门商品,使得月饼的售价上至几千元,这使得送礼的人更有面子,不惜花重金购买。这早已失去了月饼本身的文化内涵,充满了功利的色彩。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秋节经过漫长的发展从一项秋祭活动、求子仪式转变为了一种赏月、家人团圆的娱乐活动,月饼也从一种平常的节令食品,发展演变为一种功利色彩较浓的送礼。这样一些文化的变迁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外来文化的传播以及自身创新成为了中秋节传统节日文化变迁的最主要的原因。文化上的自觉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定位的前提,只有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个性鲜明的过节方式。文化变迁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吸取文化变迁中带来的积极有利的文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激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服务。

[1]黄涛.中秋节[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梁勇.从节日文化的变迁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J].寻根,2010(1).

[3]陈沛照,刘涛.论人类学文化变迁的内涵[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何瑞福,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5]元克君,阎东,等.我们的节日[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6]王康,杨键.中国节日文化[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7]王文全.中国传统节日趣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8]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9]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C122

A

1673-1999(2012)01-0151-03

唐娟(1985-),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2009级硕士研究生。

2011-10-23

猜你喜欢
赏月月饼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中秋节里吃月饼
中秋赏月邀请会
月饼
中秋赏月
一起来做月饼吧!
中秋一起来赏月
别样的中秋赏月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