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认同

2012-08-15 00:49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疆文化

胡 燕 吴 洁

(新疆财经大学马列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新疆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观认同

胡 燕 吴 洁

(新疆财经大学马列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新疆要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跨越式发展是新疆的现实选择,应以有力的实践成果增强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认同与执行。

跨越发展;少数民族;认同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作为典型的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和多种文化的汇集地,新疆有着比内地省份更加复杂的区情。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也更需要从这一区情出发,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感,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区域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1],以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

一、新疆跨越式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失衡,新型工业化进程滞后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新疆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和同期全国的产业结构相比,新疆产业结构失衡,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相比而言,新疆的第一产业特别是种植业比例偏大,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发展落后,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低,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新疆三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偏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2011年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的第一年,新疆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0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289.8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145.68亿元,增长15.2%。[2]从公布的数据看,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上说,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农业的现代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推进,特别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实现产销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第二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进步,也面临结构单一,对煤炭、石油、石油化工等的依赖较大,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不利于新疆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新疆的第三产业虽然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为老百姓的就业创业打开了新的通道,但是,从全国发展横向比较来看,差距较大,传统的商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加快,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但新兴服务外包产业等仍发育不足。

(二)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新疆从总体上以天山山脉为界被划分为北疆、南疆和东疆。在人口分布上,北疆地区的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的人口比重相对较小,占38%;南疆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等地的人口比重大,为48%;东疆地区的哈密地区和吐鲁番地区人口比重约14%。但是,人口比重相对较小的北疆经济无论在农业还是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都明显优于南疆。南疆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田等地,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过高,生产效益低。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较低。资料显示,北疆人均GDP最大差值即最高的克拉玛依市98 398元与南疆最低的和田地区3 405元差值为94 993元,差距为29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扩散和转移缓慢。人均收益较低,且大多数农民没有农业外部的收入来源,不能形成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工农业交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偏低,客观上又反过来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影响当地人民在思想观念、现代技术学习与引进、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发展。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南疆三地州农村居民的致富愿望较强,34.8%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对自己当前的生活水平不满意,并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希望在党员的模范带头下致富,但是,64.97%的人不能肯定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使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表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从解决当地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着手,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给他们带来的生活面貌的变化,提高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

(三)社会不稳定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已是常态,由此而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日常生活模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摩擦和冲突。同时,新疆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客观上增加了新疆稳定的外部风险。从地理位置看,与新疆接壤的国家和地区有8个,容易受到周边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十多年以来,俄美等世界大国从各自的核心利益出发,围绕着争夺政治的、经济的、能源的利益,在新疆周边地区展开较量,如2003年至2005年,相继发生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以及2008以来的格俄冲突,都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利益博弈,势必会对新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影响。其次,由于文化的因素,在历史与现实中,新疆是我国联系中亚国家的纽带。时至今日,新疆的稳定仍与阿富汗、俄罗斯、外蒙古等地区和国家的局势息息相关。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发展状态、宗教矛盾和种族斗争等对新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西方反华势力推波助澜,利用新疆的地缘政治文化影响新疆稳定,特别是使新疆必须面对“三股势力”的新问题,给新疆的安全与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安的社会环境阻碍了资本的流入,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造成新疆局部地区贫困,而这种贫困状态又成为“三股势力”发展的温床。调查结果显示,“7·5”事件的参与人员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上述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疆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理顺维稳与促稳的关系。

二、少数民族科学发展观认同实践

(一)切实改善民生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切实改善民生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内陆省份,新疆内部南北疆差距也十分明显。同时,现代发达的交通工具和资讯网络,让更多的少数民族走出新疆,通过学习、交流、旅游等方式,对内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更直观的认识,容易形成横向比。久而久之,人们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愿望十分迫切,也容易产生不安全因素。由于语言、文化等综合方面的因素,少数民族对国家指导思想和政策的认同度,直接来源于党和国家对他们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的解决。

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2011年全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4元,比上年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42元,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2]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少数民族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认同度有了提高。但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必须从现有基础出发,提高少数民族对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生活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认识,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和各项政策的直观感受,形成少数民族内心深处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应着力在经济发展与群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收入差距、经济发展需要与群众利益冲突、培养本土人才与引进优秀人才,以及科技、医疗、居住、文化、卫生等民生方面投入。

(二)调整产业结构

在科学发展观和跨越式发展的指导下,虽然2011年新疆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7.3∶50.0∶32.7,但是当前实现新疆跨越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总体上仍然是新疆三大产业结构失衡,新型工业化发展滞后,特别是南北疆经济差距明显,要求我们认真调研南北疆经济地理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实现南北疆经济均衡发展。

沿着目前的发展思路,调整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在三次产业中,要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在产业内部,要优化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所占比例,增加林业、牧业、副业的所占比重;对种植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农作物生产基地,走种植多元化道路。第二产业,加强新疆能源基地建设,把新疆建设成我国的能源战略基地;加强对生产技术的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重工业在二次产业中所占比例,着力发展加工业,夯实新疆工业基础;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应当着力培养外包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三)开发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因素

新疆是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除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3个主体民族外,还有其他34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形成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针对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这种多元文化实现渗透其价值观、破坏我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团结稳定、跨越发展的图谋,我们除了要采取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方面的措施予以还击,还可以很好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开发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少数民族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认同。历史证明,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和平、团结互助、建设家乡、团结凝聚的各族文化悠久,杰出人才众多。这种文化资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少数民族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依据和条件,更为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文化的发展必将成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一是通过培养双语人才打通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沟通渠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是不同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桥梁。长期以来,由于在教育实践中没高度重视语言的作用,许多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学生只会本民族语言,不会汉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也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就业、融入现代化社会。因此,教育应切实培养新疆跨越发展所需的现代化人才。

第二,实现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虽然多种语言、多样文化形成了多样文化价值观,但多样文化并不必然引起冲突。只要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文化合作才是常态。任何一种文化,在其发展历史中,都或多或少借鉴和吸收过其他文化系统中的优秀文化。这种吸收和借鉴就是现代文化特别强调的开放性。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才能走向科学,克服固有弊端。因此,只有开放的文化,才有发展的生机。面对新疆丰富的多样性文化,应当继续沿用现有的文化政策,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各少数民族人才,搭建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讲座、学术交流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等,实现常规化。在增强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过程中,实现各文化系统间的对话合作,在交流中增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新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疆同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多渠道多层次的经济贸易往来,带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精神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交流手段的现代化,打破了新疆五百年相对封闭的环境,也在逐步开启人们封闭的文化心理。而高科技产品、新技术、新的精神文化形态、新思想和新观念等涌入新疆,正改变着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这些变化都在逐渐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文化交融,也必将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对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1]张春贤.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疆日报,2011-11-04(01).

[2]中国统计信息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tjcn.org/tjgb/201203/23702.html.

责任编辑 袁丽华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G316

A

1673-1395(2012)08-0099-03

2012-06-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KSO10)

胡燕(1976-),女,重庆忠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新疆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