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本导向

2012-08-15 00:49皇甫翰深
关键词:国民爱国爱国主义

皇甫翰深

(泸州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四川泸州 646000)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本导向

皇甫翰深

(泸州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四川泸州 646000)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之一,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但建国60多年来,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践缺乏针对性,注重形式。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改变理念,注重国家与国民的双向互动,在此基础上应当增加新时期特定内容,创新方法和形式,有针对性地根据年龄、知识结构、职业等不同进行多层次、多形式教育,以期取得实效。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人本导向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其反思

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从未间断,特别是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多年里,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大大加强。但面对商品社会的物欲横流,很多人的内心深处,爱国主义仅仅是一句口号。追根溯源,理性审视我国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稳定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让国民接受新政权是根本要务,加强国民教育,改变认知,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核心内容。这一时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国家主人的人们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由此顺利完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任务。[1]这个阶段,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通俗易懂的简单方式进行,没有过多的理论,而人民群众建设崭新国家的热情和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诉求,国家的现实要求与国民的个人愿望形成了自然契合。

计划经济时期,在贫穷落后的条件下,虽然绝多数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然而由于体制的束缚,尽管通过近30年的艰苦努力,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状况改善甚小,特别是自然灾害和“文革”十年导致的人民的生活艰辛和社会无序,致使国家形象一度在人们心中出现失落。这一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国家的责任和奉献,教育手段则是简单的强制灌输。这一时期,国家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希望改变生存状况的愿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其深入,特别是随着民主进程的加速,社会生活中国家强制性要求的内容正在逐渐减少,个体也开始了对利益的追逐。市场经济带来个性的释放与创新活力的迸发,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冷漠而自私的社会心理使得传统的责任和义务正遭到抛弃,责任感缺失愈来愈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经济全球化,面对东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个人的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受到削弱,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严重挑战。[2]这一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模糊,方法无所适从,效果差强人意。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爱国主义教育只有符合那个特定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实现国家特定时期的目标任务。

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对社会变革的熟视无睹,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必然滞后,实践中就只能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方法。时代变迁,利益关系变化,以人为本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加强理论研究,以理论为引导,寻找改革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口,以人本为导向重新设计教育内容和方式,重塑爱国主义对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感召力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才会有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复兴。

仅从字面上看,爱国主义强调的是国家为本,提倡个人对国家的奉献,实际上爱国主义是一个双向的要求,是相互需求满足的过程。因此,根据当代社会的要求,积极运用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接受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树立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以人为本,提倡国家与个人的良性互动,是历史的必然选择。[3]

三、爱国主义教育新取向——以人为本

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积极吸收新的理念。以心理学的视角,爱国主义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国民的爱国心、爱国情、爱国行依次升华和反复循环的过程。爱国心是爱国的前提和基础,爱国情是爱国的“催化剂”,爱国行是爱国的根本目的。只有把神圣的爱国主义教育世俗化,以适度的要求去鼓励受教育者,以具体的利害关系去引导受教育者,以亲切的方式去感染受教育者,最终才能有效地实践爱国主义。为此,首先应当把爱国主义内涵作为国民的主观价值取向加以引导,获得国民认同,这是前提;其次应当把爱国主义内涵作为个人自觉行为选择和判断是非标准,以期真正实现其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应有的价值;最后,必须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关怀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吸引力的关键。

作为国家与个人的互动双赢的行为规范,爱国主义既包括国家对国民的要求、关怀,也包括国民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2]从国家角度看,关心并切实改善国民生存状态,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机会,是赢得国民对国家认同的有效方式。“关注民生”理念,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行的社会保障就是深得民心的重大举措之一。从国民角度看,受到国家的关怀是应该的,但与此同时,必须履行对国家的责任义务,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关心国家发展,支持国家建设。

爱国情感教育和爱国认知教育的最终要求都必须化为国民的行为规范,即作为道德层面、法律层面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国家利益。爱国行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行为规范,是对公民具有的普遍要求,但这种要求必须根据年龄、智力、职业、生活领域等具体特点和范围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方式才能实现。在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内涵以外,还应当涉及环境保护、政治文明、文化创新推广、国际交流等。在方法方面,应当把爱国主义内涵分解并分别与受教育者的年龄、智力、知识结构、职业特征等相匹配。[3](P1~94)

对年龄较小和智力较低的群体,以爱国情感教育为主体,在认知方面则以有形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对年龄较大、智力较高的则以爱国认知教育为主体,以系统化爱国主义理论灌输为主要方式,从深层次挖掘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以期稳定社会价值理念,保证爱国主义的世代相传。与此同时,还必须根据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分别开展相应爱国教育。[4]在家庭生活中,以家庭美德提升为目标,真正做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在职业劳动中,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切实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真正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是爱国主义人本教育的要求。

[1]徐特立.论爱国主义[M].上海:群众书店,1951.

[2]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颜永容,皇甫翰深.心理学视角下爱国主义分层研究[J].人民论坛,2010(7).

责任编辑 胡号寰E-mail:huhaohuan2@126.com

G641

A

1673-1395(2012)08-0112-02

2012-06-06

四川省泸州市社科联课题(LZ11B33)

皇甫翰深(1957-),男,四川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国民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