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党的纯洁性:国家机关党建的重中之重

2012-08-15 00:49李尚清
关键词:纯洁性机关党员干部

李尚清

党的纯洁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先进本质特性。党执政于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时刻都可能受到党内外非马克思主义“病毒”的侵蚀和攻击。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任务任重道远,国家机关党建尤其重要。

一、机关的特殊性决定党建工作必须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重中之重

国家机关党员集中,党的组织系统发达,是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发展者,其位特殊,影响广泛,作用巨大,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机关拥有管理国家的公共权力

机关拥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以及强制和非强制的手段对党和国家的经济、政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等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公共权力,这是机关最本质、也是最突出的特点。但是,公共权力只能用于谋取公共利益,“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意味着公共权力只能来源于公众的让渡与授予,这种特定的“授受”关系,决定着公共权力只能而且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认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以其高度的理论和实践自觉,要求自己的组织和成员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防止公共权力的掌控者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机关党建必须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建设服务、高效、廉洁的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确保机关公共权力真正用于为民谋利。

(二)机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国家机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服务群众的窗口,其思想和行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1)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机关是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价值取向和执行落实情况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2)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机关是党和政府的办事机构,天然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3)影响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机关的思想和行为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都对社会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必须“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做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做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表率,做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群众的表率,做改革创新、保持先进本色的表率”[1],发挥机关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三)机关具有强大的发展推动力

在中国,政府并不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在计划经济时代,党和政府控制几乎所有社会资源,充当社会的全能管理者。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虽然意识到政府的职能其实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后起国,要实施赶超战略,实现民族复兴,党和政府仍必须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点。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更离不开党和政府强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机关党建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2]。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确保机关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机关保持党的纯洁性面临严重考验

(一)面临权力腐蚀性的严重考验

腐蚀性是权力的固有特性,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世界性课题。机关是公共权力拥有者的集中地,它既提供了更好为民谋利的机会和平台,又会成为党员干部腐败变质的温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权力是把双刃剑”。可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新时期,由于防止党员干部腐败变质的制度供给仍显不足,监督作用依然乏力,权力腐蚀性还有到处肆虐的机会,让那些壮大胆子在“刀刃上舔血”的人恣意妄为,“前腐后继”。尽管中央对腐败问题极为重视,要求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但腐败问题仍然禁而不止,杜而不绝。据报道,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违纪案件中,“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48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77人。”[3]其中不乏一些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窝案,成为人们对党执政最大的诟病,使机关保持党的纯洁性面临着严重考验。

(二)面临思想复杂性的严重考验

一是利益的调整与再分配,难免出现利益受损或相对受损现象,但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现象是否有悖社会公平,有悖共同富裕的初衷?二是社会结构不断分化重组,形成了多元的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也呈现出思想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三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十分发达,不但给了每一个人有发表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而且任何国内国际新思想都会得到迅速传播,并形成虚拟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思想的交锋碰撞、互动共振,大大增加了思想的复杂程度。四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文化传播、宗教活动等各种相对隐蔽的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断给思想领域增添新的麻烦。机关党员干部集中,不仅思想的多样性、选择性、独立性较强,而且文化程度高,对思想领域的变化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袭和影响,导致思想混乱,甚至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美丑不辨。

(三)面临执政惰性的严重考验

执政惰性是指执政党由于长期执政,容易出现党员思想僵化、精神懈怠、居功自傲、官僚主义、脱离群众、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造成党组织生机活力下降,发展机能消退等现象。这种现象很可能最终导致执政党退出执政舞台。世界上的一些大党老党,如苏共、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等长期执政后最终不得不下台,都与经受不住执政惰性考验有关。从毛主席在党执政前夜强调的“两个务必”到胡总书记要求全党防止“四个危险”、经受住“四个考验”来看,我们党对此始终是非常清醒的,这也是当前执政惰性现象在党内还不成主流的原因。但这并不说党内不存在这种现象,比如机关中出现的 “浮”、“庸”、“懒”、“散”、“奢”、“贪”、“淫”等问题仍屡禁不止,有些问题在某些领域、某些地方还相当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关系,值得全党高度警惕。

三、切实把机关保持党的纯洁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胡锦涛强调,“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2]鉴于机关的特殊性以及面临的严重考验,机关党建必须切实把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思想纯洁是党的纯洁的根本,党性修养水平的高低是思想纯洁程度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保持机关党的纯洁性,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升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使他们在层出不穷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想面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辨别是非,保持优良作风,坚持为民谋利。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是机关党建经常性的工作,但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必须立足机关的具体实际,抓住机关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要害。一是以立足自身优势为基础。机关有人才优势:机关人才荟萃,文化程度高,思想十分活跃,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采用专家、领导讲授灌输,还可以采取专家、领导与干部互动交流、专题研讨、案例剖析等形式,充分调动机关人才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优势:机关环境条件优越,教育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特别是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时间优势:机关统一上下班,时间有保证,可以制定周全的教育计划;资金优势:机关党建经费比较有保障,既可就近也可到红色根据地、典型示范点、贫困地区等地学习教育。二是以树立正确权力观为重点。机关拥有公共权力,党员干部的权力观至关重要。特别是目前干部的提拔录用最主要的形式还是委任而不是选任,很容易误认为权力是来自上级领导的“关照与厚爱”,而把“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等基本的政治原理抛到脑后。因此,机关政治思想教育一定要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重点,加强历史唯物史观、基本政治学原理、党的性质和宗旨等方面的教育,确保党员干部能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以改善工作作风为抓手。政治思想教育最忌把思想和作风简单地割裂开来,“空对空”找不到抓手,结果只能是“念念稿子,读读报纸,做做样子”,没有任何效果。思想是作风的内核,作风是思想的外显。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就是把正确思想内化为党员干部自觉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当前机关工作作风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治理执政惰性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以改善工作作风为抓手,从工作作风问题入手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用政治思想工作改善工作作风。

(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工作热情

机关党建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但这个人是一个“政治人”——党员。这个“政治人”,从人的角度要讲人性,从政治的角度要讲党性。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冲突还是统一的呢?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排斥人性,而且最讲人性,是人性和党性的高度统一论者。机关党建要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提升人的心理动能,促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消除执政惰性的负面影响,达到符合纯洁性要求的“政治人”。

对于党内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学者温敬元认为,党内激励机制包括正向激励制度和负向激励制度。正向激励包括目标激励制度、物质激励制度、精神激励制度和情感激励制度,其功能在于强化某种行为;负向激励制度包括党内批评制度、惩处制度和党员干部竞争淘汰制度等,其功能则在于抑制或制止某种行为。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应该以正向激励制度为主,负向激励制度为辅[4]。温教授的研究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工作激励机制基本的制度框架,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还有几点值得说明:一是激励理论还有很多,比较有影响的还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公平理论等等;二是大多数激励理论主要用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象是“经济人”,而运用到激励“政治人”则有一定的差别;三是具体到机关党建中,要能根据机关党员数量、文化程度、工作特点以及组织性质、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等方面,灵活恰当地选用,切不可照搬照抄;四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特别是能够全面反映保持党的纯洁性对党员和组织提出的要求。否则,激励就会失去正确方向而无的放矢,甚至适得其反。

(三)加强权力监督,确保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机关是“党员最集中的地方、权力最大的地方、担子最重的地方、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最容易‘出事’的地方”[5],因此也应该是权力监督力度最大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机关经受权力腐蚀性的考验,确保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保持机关党的纯洁性。

其实,对于加大党内监督,防止权力腐蚀性的问题,我们党一直是相当重视的。从1926年8月4日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至2010年1月正式发布实施的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党内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一个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但为什么包括机关在内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的现象却没能得到根本遏制,或者说跟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其中的原因极其复杂。需要强调的是,党内监督要更富有成效,就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要使机关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监督不是“找茬”“刁难”而是“关爱”“保护”的思想观念,从而实现从被动监督向主动接受监督转变;二是要实现由对人的监督向对权力的监督转变;三是要实现由领导监督为主向党内民主监督为主转变;四是要实现由分散监督向形成监督系统发挥监督合力转变;五是要实现专门的监督机关由没完全独立向基本独立转变(香港和新加坡已有成功做法);六是要实现由依靠传统监督手段向依靠现代化监督手段转变,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技术优势。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2]机关党建要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重中之重,在各类基层党组织中走前头做表率。

[1]人民日报评论员.机关党建工作要走前头作表率[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905/09/t20090509_19 029180.shtml.

[2]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08/content_11337545.htm.

[3]姜洁.纪检监察机关通报去年查办案件情况[EB/OL].http://hb.people.com.cn/n/2012/0107/c194263-16658765.html.

[4]温敬元.党内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阐释[J].科学社会主义,2012(2).

[5]李重华.抓住基层党建的关键环节—机关党建[J].探索,2010(6).

猜你喜欢
纯洁性机关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打开机关锁
党员干部要姓“党”
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