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学研究的新视角
——《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简评

2012-08-15 00:48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选本诗选评点

伏 涛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清代诗学研究的新视角
——《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简评

伏 涛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新加坡学者王兵博士的新著《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利用大量清诗选本文献作为研究基础,深入挖掘清诗选本与清代诗学诸种范畴之间的关联。此著具有三个鲜明特征,即研究选题含挑战性、研究视角具突破性以及研究方法有实证性。当然,这种研究路径不仅有效地凸显了清诗选本资料的理论价值,而且也有力地拓展了清代诗学的研究视角。

清人选清诗;清代诗学 ;研究视角

就中国诗学史而言,清代诗学具有诗学文献的叹为观止、诗学流派的纷繁复杂以及诗学理论的众语喧哗三大特点。这些特质一方面显示出清代诗学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当下研究的学术困境。虽然在清代诗学研究领域涌现出了吴宏一《清代诗学初探》、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张寅彭《新订清人诗学书目》、蒋寅《清诗话考》、《清代诗学史》(即出)等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但是,蒋寅在论及清代诗学史的研究方法时仍然指出:“现有的研究由于视角单一,同时缺乏对文献的发掘和关注,视线集中在有限的少数问题上,遮蔽了清代诗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1]有鉴于此,大多数学术先进更愿意从清代诗学的各个侧面寻求突破,努力寻找新的研究视角。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兵新著《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就是一部从清诗选本角度来观照清代诗学的力作。通览一遍,有三点印象较为深刻:

一、研究选题含挑战性

目前学术界常见一些带“与”字的选题,仅明清文学领域就有蒋寅的《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张仲谋的《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孙之梅的《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魏中林的《清代诗学与中国文化》、谢正光的《清初诗文与士大夫交游考》、张宏生的《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等等,不一而足。此类选题的难处,不止在于“与”联系着的两者的侧重与比例不好把握,更重要的是能否在论证过程中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如果思考不深入、挖掘不到位、关注不全面,很容易让“与”字悬空,落不到实处,造成题目与正文之间的脱节。

王著在这方面则处理得当,值得肯定。从写作体例来看,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五章,即第一章梳理“清人选清诗的概况”,第二章侧重“清人选清诗与清诗史的构建”,第三章解读“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思潮”,第四章阐释“清人选清诗与官方意识形态诗学话语”,第五章论述“清代地域、女性选本与清代诗学”。可见,著者的主要工夫放在了清诗选本与清代诗学诸层面的联系,而不仅仅是清诗选本文献的整理,研究内容与题目之间密合无垠。即使从文献整理的角度而言,此选题也极具挑战。毕竟,清人选清诗的文献资料过于纷繁,不易搜寻,且对于文献的利用也需审慎甄别。诚如黄卓越在该书序言中所言:“清人选清诗也首先是一个高度语境化的论题,这需要研究者能够尽其全力掌握各种相关资料,细心领会资料的原初含义,排列出材料之间的确切关系,并将之放置在设定的时空位置上加以审定与考实,如此等等,皆有相当的难度。”[2]4由此不仅可见作者选题的胆识与独到之处,还可以看出其较强的文献意识与驾驭能力。

二、研究视角有突破性

清诗总集或选本的研究,自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和松村昂之后,近年来国内学界有方兴未艾之势。从整体研究来看,苏州大学刘和文的博士论文《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邓晓东的博士论文《清初清诗选本研究》和浙江大学夏勇的博士论文《清诗总集研究(通论)》为其代表;从个体研究而言,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王炜《〈清诗别裁集〉研究》、王卓华《邓汉仪〈诗观〉研究》等堪称佳构;其他单篇论文则以浙江大学朱则杰教授及其弟子为研究主体。但总体而言,上述论著或偏于清代诗学文献的整理考证,或偏于单部选本诗学价值的评估定位。

王著则从清理大量的清诗选本入手,在充分发掘和掌握丰富文献的基础上,展开对清人选清诗在清诗史的构建、清代诗学思潮的抑扬、与官方意识形态的话语的联系以及清代地方与女性诗学等各个层面中所发挥的批评职能或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的深入考察,不仅体现出相关探析的系统性,而且由于注意将研究对象放置于清代诗学发展的背景中加以观照,也展示了一种纵横延展、有机串联的立体性。这样的研究视角,在同类的清代诗学著作中尚不多见。

三、研究方法具实证性

本书除了结构完整、观点明晰外,在论证方式上也独具特色,其中较为显著的是数据论证与图表的使用。简单统计一下,书中使用的表格有:乾隆三十九年至五十七年各省禁毁清诗选本一览表(表1-1);《国朝诗别裁集》选录情况统计简表(表2-1);《箧衍集》选文情况统计表(表2-2);《岭南三大家诗选》分体选文情况统计表(表2-3);《清诗初集》分体选文情况一览表(表2-4);吴伟业七言歌行在清初诸选本中的入选情况表(表2-5);“江左三大家”在清初诗选中的入选情况表(表2-6);“国朝四大家”诗歌入选情况表(表2-7);《浙西六家诗钞》中部分评点列表(表3-1);陈衍《近代诗钞》部分诗家述评(表3-2);《晚清四十家诗钞》对部分重要作家作品的评点(表3-3);《西陵十子诗选》评点(表3-4);《诗观》诸选评点(表3-5);《钦定熙朝雅颂集》的部分评点(表4-1);八股文与试律诗章法结构比照(表4-2);清代部分区域清诗地域选本分布情况一览表(表5-1);《国朝闺秀柳絮集》所选诗家地域分布情况表(表5-2),共计17个。上述表格可分三类:一是数据统计表;二是归类表;三是对照表。归类表、对照表的使用足见作者的慧心,这样做可以让原本散乱无序的评点得以归类概括,从而让人对所作推论一目了然;表格的使用乃数理思维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如果使用得体、恰当,就可以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如书中第四章论及试律诗的结构时,著者选取明代王鏊的八股文作为参照,通过起承转合等章法布局的比对,让读者非常直观地了解试律诗的章法结构;[2]277-278第三章论及西泠派的诗学主张时,著者选取《西陵十子诗选》中的部分评点,从而得出“西泠派的诗学取向与陈子龙一脉相承”的结论,[2]201凭事实说话,无懈可击,令人信服。当然,这些数据和信息的获得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精确的统计、精细的对比以及精审的分析,需要著者具有扎实的文献基础和敏锐的思辨能力。

当然,此著也有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如有些章节的论述可以再深入一些,尽量让已有的文献资料发挥最大的效用;个别细节如引文部分还需核实,结论用语尚待斟酌。总之,该著以选本批评为理论框架,从选本产生的内在机制窥视其与清代诗学变迁的关系,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代诗学研究的新视角。希望这本著作能够引起学界的重视!

著者简介:王 兵(1979- ),男,文学博士,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诗学。曾在韩国、中国大陆以及港台地区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专著一部,主编、参编教材各一部。

[1] 蒋 寅.关于清代诗学史的研究方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120.

[2] 王 兵.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I206

A

1673-1794(2012)01-0062-02

伏 涛(1966- ),男,江苏盐城人,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2012-01-13

猜你喜欢
选本诗选评点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书评点讯
涂光雍诗选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蔡显江诗选
李仲元诗选
雷默诗选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