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保健角度谈国内当前养老策略

2012-08-15 00:52刘之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化保健

刘之钰

(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吉林长春 130118)

从心理保健角度谈国内当前养老策略

刘之钰

(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吉林长春 130118)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攀升,如何科学对待老年人、使他们安度晚年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的概述,阐述对老年人心理的正确认识以及关爱老年人的对策。

老年人;心理;健康老龄化;继续社会化

尽管在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渐承担起关爱老年人群体心理保健的职责,如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但我国当前的养老对策主要还是以家庭为依托、以子女负责为主要途径。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系统、科学、成熟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得到普遍重视相比,国内养老对策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关注和探讨。

1 老年人心理概述

1.1 老年人心理特点

虽然人活到老生活阅历饱满、处世经验丰富,但受环境转变和身体条件改变的影响,心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老年人心理特点大致可概括为四点:(1)渴望关爱,害怕寂寞。老年人在经历退休回家的阶段后很容易产生自己没用了、不受人关注了、日子冷清平淡的感受,他们非常需要来自子女和他人的关爱,不愿常年过着孤单无人理的生活;(2)渴望理解,喜好怀旧。老年人的思想往往被归类为“过时”“跟不上时代”“没有现实价值”,因此他们常常通过“忆往昔”来重新体验自己当年的价值,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实际上反射出的内心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理解;(3)渴望长寿,害怕疾病。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面临着走向人生终点,惧怕死亡、希望长寿是人之常情,但生理条件大不如前,生病在所难免的现实造成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4)渴望尊重,喜好参与。老年人经历了大半生主要角色的扮演,习惯于做各项日常活动的安排者,在晚年生活中退居为附属角色,被动参与日常活动,心理落差极大。他们渴望有发挥自己能力、为儿女和社会贡献能量的机会,渴望“被需要”的感觉,因此喜欢参与家庭事务和社会活动。

1.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从目前多项相关研究结果来看,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1)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与60~75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差异不明显;(2)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老年人;(3)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低学历老年人;(4)曾经从事脑力劳动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高于曾经从事体力职业者;(5)城市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

1.3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国内外均有许多不同的界定,涵盖了老年人心理的方方面面。其实,根据我国国情,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很难从多方面进行评估和促进,故笔者将其标准概括为四点:(1)愿意始终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不与社会脱节;(2)善于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3)人际交往正常,不封闭自己,乐于互动;(4)有一定良好的兴趣爱好。

2 对老年人心理保健的正确认识

2.1 继续社会化

所谓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特别是老年还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继续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人从小到大经历了从儿童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社会化内容。老年只是生命当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意味着老年人退休后就要脱离社会,成为被孤立的群体,因此,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问题应该得到关注和重视。

然而,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常常导致人们忽略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问题。作为负责赡养老人主体的儿女通常会非常重视对自己孩子的社会化问题,送他们上学、教他们讲道理、陪他们玩儿、经常和他们沟通;然而,这些身为中青年的子女很少注意到父母也需要社会化,父母也有学习的权力,也有出外活动的需求,也有获得陪伴的需要。老年人退休回家后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没有办公任务,没有领导同事,没有交际应酬,有的仅仅是家庭内部的琐事,心理落差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环境变化,如何最快、最好地适应新生活,都是老年人亟需学习的内容。

2.2 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指在老龄化社会中,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使社会发展不受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1990年9月,第40届世界卫生组织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将其作为一项全球性发展战略,我国也从1996年开始呼应该主张。毕竟现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有统计表明,截至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0.42%;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升至4.68亿,占总人口的27.71%。老年人口众多、比例大等现状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医疗保险和福利补贴等政府财政问题和增加独生子女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等家庭问题。因此,通过国家、地方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确保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协调发展,以达到降低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延缓衰老程度的目的才是关于老年保健的科学理念。

3 关爱老年人的科学对策

3.1 关注解决物质需求

3.1.1 经济保障

老年人缺乏或者丧失劳动力,大多是靠养老金或者积蓄支付开销。从我国现实状况来看,离退休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比较低,收入和正在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比少得可怜,与他们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几十年的付出不成比例。此外,老年人虽然通常对物质要求比较低,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往往在吃药、看病等方面的开销非常大,因此经济条件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老年人的经济水平没有得到保证,那么他们很难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安全感,进而心理健康状态势必受到很大影响。政府应在经济层面上给予老年人群体支持,从根源上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

3.1.2 生活照料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上不能够完全自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他人的照料。在国内,对老人的照顾职责依然主要是由子女完成。然而,正在或即将步入老年群体的这部分人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很多家庭的情况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外地安家工作,未来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将成为社会问题。除了家庭内部协调外,政府亟需制定关于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政策,采取鼓励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托老中心的手段,吸引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重视并加入到养老事业当中来。

3.2 重视满足心理需求

3.2.1 陪伴

老年人的外出活动和社会交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大大减少,但人的社会属性促使他们更加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子女的陪伴。老年人的大半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到了清净的晚年更是将子女看做可依靠的对象,他们喜欢子孙环绕在身边,喜欢听他们讲各自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子女不能仅顾着自己的事业和小家庭,分出多一些精力陪伴父母才是孝顺的关键。而那些儿女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年人,社区心理保健服务要做到随时关怀,提供场所让他们凑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牌,对那些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进行定期拜访,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

3.2.2 学习

老年人需要更新观念,不能在老年阶段消极地等待人生终点,而应尽可能保持年轻的心态,这样才能延缓衰老,享受晚年。老年人有学习的需要,一方面他们空闲时间多,需要充实生活内容来增加生活乐趣;另一方面,大脑是“用进废退”的,老年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大脑功能。无论是子女还是社区,鼓励并安排老年人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学习是大有裨益的。老年大学的数量应相对扩充,我国现有的老年大学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未来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形势;同时,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应更加丰富,书法、绘画、声乐、外语、乐器、诗歌、模特、手工艺、舞蹈、养生等科目都非常适合老年人群体。因此,应降低学习成本,加大力度宣传,使越来越多老年人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是最理想的状态。

[1]姜德珍.老年人个性的变化与调适[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2,4(2):120-121.

[2]张华,张心明.研究老年心理做好老年工作[J].石油大学学报,2000,16(6):92-94.

[3]刘文俐.我国老年心理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6):34-35.

[4]文娟.老年心理健康十标准[J].今日科苑,2007(15):68-69.

[5]刘佑庭,罗学林.老年人继续社会化与老年心理行为的调适[C].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2006:348.

[6]王学义.健康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2):131-135.

[7]李斌,张晓莉,贺东皎.老年心理保健的历史与现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4):346-348.

[8]安蓉,姚雪.浅析市场机制对老年心理关爱事业发展的促进[J].社科纵横,2011,26(6):89-90.

[9]万素梅.老年心理与生活质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54-56.

[10]任占奎.老年心理危机与健康教育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9):46-47.

Discussion on Chinese Current Endow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are

LIU Zhi- yu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Center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China)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from the late 1970s and the early 1980s. With the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the elderly people in recent years, how to treat old people scientifically and how to spend old age reasonably has become an urgent issu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to the elderly people’s psych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caring them.

elderly people; psychology; healthy aging; continuing socialization·

C 913

A

1008-178 X(2012)09-0195-03

2012-07-25

刘之钰(198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助教,硕士,从事老年心理及女性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老龄化社会化保健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