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墓志所见移民姓族录考

2012-08-15 00:50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黔江正阳墓志铭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

黔江墓志所见移民姓族录考

曾 超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100)

《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共收录明清时期黔江墓志铭577篇,不少墓志记载和反映了一些姓族移民黔江的情况,这对我们研究历史时期黔江移民的来源、姓族、分布、姓氏文化、人口构成及对黔江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建构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黔江;墓志;移民;姓族;稽录

重庆市黔江区政协学习文史委编撰的 《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 (简称 《墓志铭专辑》),共收录明清时期黔江墓志铭577篇,其中不少墓志记载了一些姓族移民黔江的情况,这对我们研究历史时期黔江的移民、姓族及其分布、姓氏文化、人口构成及对黔江的开发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里,仅依据 《墓志铭专辑》,对其所涉及到的移民姓族加以稽录,以期人们进行深入研究。

宁氏湖北——黔江城北乡清雍正乾隆年间

宁氏迁黔,并无明确显示。据 《宁公多松字梦蓭墓赞》所载:“先生产南邦”,“江汉毓秀灵,”“慨然咏蜀道,探绝蚕丛竟”[1](P9)(凡下文引自该文献者只标注页码,不标注序号),其迁出地为湖北,迁入地为黔江,故宁多松之墓在黔江城北乡花果园,其迁徙原因,据墓志是 “择术勤懋迁,经营悉井井。狡兔三窟成,负郭多田顷”。墓志未有明言迁徙入黔的时间,按墓志系黔江儒学正堂龙湖弟聂廷材题于清代嘉庆庚午年 (1810年)季春月,据墓志所言 “况乃享大年,祝噎而祝哽”。祝噎祝哽是指古代帝王接待三老五更进餐时的祝祷,而三老一说只有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担任,《汉书·高帝纪上》就云:“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一说三老即上寿、中寿、下寿三寿,其年龄分别以120岁、100岁、80岁为界。若据题记上溯50年,则宁氏迁黔当在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若据题记上溯三寿之下寿80年,则宁氏迁黔当在清雍正八年 (1730年)。综论宁氏迁黔即在清雍乾之时。

陈氏江西抚州崇仁——黔江冯家坝清乾隆年间

据 《陈三桂号启万母氏冯夫妇墓志》云:我父母自抚州崇仁县 (江西省)十八都青云乡溪堡生长人氏,徍蜀地酉阳州属两河口生理(P14)。据此,其迁出地系江西抚州崇仁县,迁入地为黔江,其始祖为陈三桂,今其墓在冯家坝,且墓志亦云:男等即请师卜其佳城,今正卜于本里冯家坝吉地穴(P15)。从嘉庆二十一年 (1816年)所立墓志看,陈氏迁黔,原因不明,且迁徙时间亦难明确界定。墓志有“我父辞尘,我母正享遐龄”语,遐龄即高龄,《魏书·常景传》: “以知命为遐龄。”所谓五十而知天命。据此推测,陈氏迁黔应在清乾隆年间。

陈氏江苏盱眙……河南——黔江青杠乡清嘉庆年间

据 《陈翁必荣墓志》载:姻翁陈公,盱眙 (江苏)人也。其尊人由豫至蜀(P57-58)。知陈氏祖籍江苏盱眙,首迁河南,再迁四川,迁入地为黔江青杠乡,今青杠乡黑槽门有陈必荣之墓。陈氏迁黔,原因不详。陈氏迁黔,始于陈必荣之尊人 (即父亲),而墓志题记时间为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故陈氏迁黔时间大抵在清嘉庆年间。

陈氏江西建昌府南丰——黔邑凉水井——酉阳——黔江两河镇清乾隆年间

陈氏迁黔,据 《陈公良信洎冯氏墓志》所载,陈氏原籍江西建昌府南丰县,故 《墓志》云: “念我族原自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其迁徙始祖姓名难以准确确定,其迁徙经历了一个过程,首先是从江西建昌府南丰县迁徙到达今重庆黔江,具体地点不详。 《墓志》虽然提及: “迨自我公□祖,始迁西蜀黔邑凉水井住居”。但 “黔邑凉水井”无法具化。因为据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在县坝公社箭坝大队、西泡公社大堡大队、下坝大队、朝阳大队、井坝大队、挖泉大队、马喇公社均有 “凉水井”之名。既而又从黔江迁徙到酉阳 (当时行政区划),滞留于黔江两河镇。故 《墓志》云:“自邑复迁酉州,羁留两河口。”在今黔江两河镇两河口有陈良信之墓。 从 《墓志》 “创业约数百金”(P102-103)来看,陈氏迁黔当系经商而来。按陈良信之墓志作于咸丰八年岁次戊午二月廿日。咸丰八年为公元1858年,文序其祖始迁,据此上推三代,则陈氏迁黔当在清乾隆年间。

陈氏江西豫章——黔江正阳乡时间不详

据光绪六年 (1880年)庚辰岁十二月廿八日邑庠生谭必成所撰 《黄母陈孺人墓志铭》: “惟我母籍隶豫章之区,族称颍川之郡”(P180)。黄母陈氏因缔结婚姻而入黔江,今黔江县正阳乡桐坪村三丘田存其墓葬。

陈氏西江——黔江县坝乡时间不详

据光绪十八年 (1892年)壬辰岁孟夏月望邑岁进士陈炳暄所撰 《陈公朝华洎郭氏墓志铭》: “公发迹西江,嵩生蜀地,诞应天震,品推人杰。”(P226)陈氏祖籍西江,全国名 “西江”者殊多,故难以明确今属何地,且迁徙具体时间及迁徙原因不详。今黔江县县坝乡朗溪沟有陈朝华之墓。

陈氏 江西……重庆金字门……涪州 (重庆涪陵)……彭邑(重庆彭水)——黔江新华乡明洪武年间

据民国四年 (1915年)岁次乙卯季冬月下浣陈精旺、陈精文敬书 《中华大汉民国显考陈公朝祥、母氏田墓志铭》: “闻之,追思昭代与明太祖争天下有谅之苗裔也。派衍支分,三十二子,合为义门也。作为棋记,而散于四方。自江西仲昂祖迁居重庆金字门,历年不少,后迁涪州,又入彭邑。子孙千亿,则有余年矣。邦贤祖殡葬于庙池王家山入于酉里椒溪,分于纸房溪,落于凉风岩”(P325-326)在元末明初,因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利,陈氏一支陈仲昂自江西首先迁居于重庆金字门。关于陈氏迁居巴蜀,史籍多有描述。如1995年出版的《川黔边陈氏》云:涪陵、南川陈氏是从江西迁入“元末,陈友谅败于朱元璋,遭株连的陈友理迫迁涪陵、南川”。涪陵陈氏从江西临江迁入, “为陈友谅后裔,明初经湄潭、安化迁于涪陵龙坛青龙山。”南川陈氏从江西迁麻城,再从麻城迁入南川“祖籍元朝宰相家,洪武赶散入西崖,落业南川观音桥。”

重庆陈氏再迁于重庆市涪陵区,继迁于陈氏彭水县,复迁于重庆市黔江区,今黔江区新华乡凉风山开尚存陈朝祥之墓。陈氏从彭水迁黔,其迁徙始祖、迁徙时间、迁徙原因不详。

尚氏江西豫章……重庆——黔江明代末年

尚氏迁黔,墓志有较为明确的反映。 《尚公应祥墓志》:如尚公大人,派衍豫章,源开巴蜀。自宁江府而重庆,以暨黔邑,移居二三迁(P17)。据墓志,尚氏是在频繁的迁徙中定居黔江的,其迁徙路线是江西豫章——江西宁江府——重庆——黔江即使在黔江估计亦有迁徙,今黔江城北乡仰头山响水洞有尚应祥之墓。尚氏迁黔,其原因可能与避难有关,故墓志说:离居荡析,窜迹播迁。尚应祥墓志题记于清道光四年 (1824年),墓志追记其世系:由尚迪而臣忠以逮尊公,相传者十数世。按古代 “世代”的计算, 《说文》云:世,三十年为一世。则尚氏迁黔当在三百年前,若此,尚氏迁黔时间姑系于明代末年。

杨氏浙江——黔江正阳乡清乾隆年间

杨氏迁黔,墓志反映较为隐晦。据道光八年(1828年)楚南增生田若锦所题 《杨公昌俊碑铭诗:龙化西湖经宿雨,凤鸣蜀岭喜朝阳(P22)。杨氏迁黔,其迁出地系浙江,其迁徙始祖为杨昌俊,其迁入地为黔江正阳乡大土槽。但迁徙原因未明,而迁徙时间,墓志没有明确暗示,且难详生卒时限考虑到杨昌俊系首迁始祖,按中国古代的平均寿命推测,杨氏迁黔应当在清乾隆年间。

杨氏重庆酉阳——黔江酸枣乡清乾隆年间

杨氏迁黔,据 《杨母黄老孺人墓志》:窃意母与父,生于酉阳州,资产淡泊,始于黔邑酸枣乡交椅山,俾立室家,创业经营(P28)。知其迁出地是重庆酉阳,迁入地为黔江杉岭乡,属于县际流动,今杉岭乡大旺村大旺坡有杨母黄老孺人之墓。至于迁徙原因,墓志未有明载,至于迁徙时间,依据道光十二年 (1832年)所立墓志推测,大约当在清乾隆年间。

杨氏四川保宁府——黔江南海乡清咸丰年间

据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戊申岁仲冬月上,邑岁进士宗愚侄李绪祖顿首敬撰,邑增广生姻再晚王国珍沐手敬书 《李母杨孺人墓志》:伯母杨孺人,美恒公之继配也。籍原保宁府(P302)。保宁府,治今四川阆中。杨氏原籍四川保宁府,约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婚嫁关系随李美恒入黔,今黔江区南海乡肖家坝有杨氏之墓。

龙氏湖南常德府桃源——黔江冯家镇清乾隆年间

龙氏迁黔,据 《龙三贤墓志》载:且人生莫艰于创业,而创业倍艰于异地。缅维家伯大人者,幼居楚南 (湖南),壮游蜀川。又云:吾父……湖南常德府桃源县上里村邓家坪人氏(P22-23)。则知龙氏迁出地是湖南常德府桃源,迁入地是黔江冯家镇,今冯家镇马耳沟有龙三贤之墓。其迁入的原因是“适异国以经营,离宗邦而货殖。”关于龙氏迁入的时间,墓志言:龙三贤原命生于乾隆乙未年 (1739年)十月二十四日亥时,享年五十六岁,又云龙三贤是壮游蜀川,综合以论,龙氏迁黔应在清乾隆年间。

温氏江西豫章……湖北咸丰——黔江南海乡时间不详

温氏迁黔,据塾师况庭芳敬撰,道光十一年(1831年)中和月 (二月) 《温公曰忠墓赞》:公原籍豫章 (江西),世居建昌 (江西永修县西北)。南城望族,徙居楚邦。施卫咸邑 (湖北咸丰),素手为商(P23)。其迁徙经历了江西豫章——江西建昌——湖北咸丰——重庆黔江的过程。今南海乡安福寺有温曰忠之墓,黔江辛亥革命领导人温朝钟即其后裔。温氏迁黔的原因主要是经商,斯邑墓志说:施卫咸邑 (湖北咸丰),素手为商。至于温氏迁居黔江的时间,据墓志已无法详加考明。

陶氏重庆——黔江太极乡清康熙年间

陶氏迁黔,据 《陶公前梁号新宇墓志》:陶公讳前梁者,善曾祖之次婿也。其先人为渝城经理,迁石城县 (黔江)居金溪(P24-25)。故其迁出地为渝城,即今重庆市中区,迁入地为黔江太极乡,今太极乡八角村生基湾陶前梁之墓,迁徙原因是经商(“经理”)。关于其迁徙时间,依据道光十二年(1832年)所立墓志言及: “传至公时,已历四世矣。”则陶氏迁黔在一百二十年前,当在清康熙年间。

陶氏江西——黔江白鹤乡明天启年间

据光绪癸未年 (1883年)九月初九日贵州壬午科举人拣选知县陈景星拜撰 《清诰授奉直大夫百龄上寿五世同堂陶公洪福号锡畴老大人墓志铭》“封翁讳洪福,号锡畴,先代江西迁黔江白鹤乡遂世居焉”(P188)。陶氏祖籍江西,后迁黔江,成为黔江 “世居”姓族,但迁徙始祖、迁徙时间、迁徙原因不详。今黔江区两会坝东角岭有陶氏后裔陶洪福之墓。 《黔江县志》第618页云: “陶姓:陶赞廷,于明代有江西九江府迁入县内洞口乡,住长塘、官渡、陈家营、斑竹园、老全林等处。后裔陶鼎于明末天启年间,又迁至白合乡厚重岩,其嗣多居白合乡”。又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第66页载:白合公社 “以小地名白合桥得名。”白合桥“原名白鹤桥,因有群鹤常栖于此,故名。后从习惯将 ‘鹤’改作 ‘合’。白合公社驻地。”故白鹤即白合,白鹤乡即白合乡。据此对照,本之迁黔陶氏,其迁徙始祖当为陶鼎,迁徙时间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 年)。

陶氏黔江青山岭——黔江苦竹林时间不详

据清岁进士注铨训导候选府经历陶祖谦所撰《陶公永长大人墓志》 (墓在百合乡张幺坝): “初坤叔因家计蹇,将祖遗青山岭房屋变售,迁居苦竹林”(P243)。该支陶氏当属明天启年间 (1621—162年)迁居黔江白鹤乡的陶鼎后裔,青山岭与苦竹林,据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第67页载,白合公社青山大队 “境内有 ‘青山岭’,以此而名。”苦竹林 “此地苦竹多。青山大队驻地。”故陶氏从青山岭移居苦竹林,属于县域内移居,但因墓志未署立碑时间,故无法考证移居时间。

陶氏江西浔阳——黔江白合乡清康熙年间

据中华民国七年 (1918年)清岁进士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历任视学官现任本邑高等小学校校长陈象垣所撰 《邑处士陶公达兴先生墓志》:“公姓陶氏,讳永远,字达兴,邑之隐君子也。祖讳文佐考讳洪坤,其始祖由浔阳迁蜀,卜居黔江之白合乡”(P334)。浔阳属江西九江府,据 《黔江县志》第618页 “陶姓”介绍,该支陶氏应为明代从江西九江府迁居县内洞口乡的陶赞廷后裔,到陶洪坤又迁徙到白合乡,今黔江县白合乡大地坝尚存陶达兴之墓。从墓志 “椒衍瓜绵,历十余世,皆以厚德传家。公先代业农,置有田多亩”来看,陶氏迁黔应在清康熙年间 (1661—1722年),属于 “湖广填四川”的范畴。

戴氏迁黔,据 《戴公星鳌墓志》载:迄乎高曾已来,其初隶南昌,继而乔迁石城,积功累仁,克笃前烈,犹犹然世徳之发祥也(P29)。知迁出地是江西南昌,迁入地是石城,按石城即黔江, 《黔江县志》云:隋开皇五年 (585年)置石城县。今黔江蓬东乡椒子坪有戴星鳌之墓。戴氏迁黔,原因未详。其迁徙的时间,据道光十三年 (1833年)所题墓志 “迄乎高曾已来”,至戴星鳌时已历三世,又云:“年六十三而考终命”,由此上推,戴氏迁黔当在清康熙年间。

李氏贵州——黔江冯家镇清嘉庆年间

李氏迁黔,据 《李公国民墓铭》说:系出黔省,乔居蜀方。三朝广著,七子流芳。平地创业,富重一乡(P30)。其迁出地是贵州,具体地点不详,迁入地为黔江冯家镇,故今冯家镇黄泥塝有李国民之墓,迁徙原因不详。考虑到李国民为李氏迁黔始祖,该墓志又题于道光十三年 (1833年),故将其迁徙时间定在清嘉庆年间。

李氏湖南——黔江冯家镇清乾隆年间

李氏迁黔,据 《李珊墓志铭》载:李公讳珊,楚南人也。公生于黔邑,为人刚方,不畏强御,阅世老成,而家积富(P76-77)。知迁出地是楚南,即湖南,但具体地点不详,迁入地是黔江冯家镇,今黔江冯家镇马耳沟有李珊之墓。李氏迁黔,原因不详。其迁黔时间,从 “公生于黔邑”看,李氏迁黔并不始于李珊,当在其父辈甚至更前。 《李珊墓志铭》题记于咸丰元年辛亥岁 (1851年),而墓志又言及 “公卒得以眉寿繁祉,庆逾古稀”。按眉寿即长寿,古稀即七十岁,故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李氏迁黔的时间当为清乾隆年间。

李氏 陕西巩昌……彭甘棠堡 (重庆彭水)——黔江南海乡清雍正十年(1732年)

据咸丰九年 (1859年)岁序己未七月十四日同邑丙午科解元拣选县正堂龙辉廷所撰 《清太学生李公讳士乙墓志铭》(墓在南海乡田坝村白家屋基):“锦山先生,讳士乙,号渐陛,姓李氏,同邑后坝乡绿井村人也。原籍陕西,为巩昌 (治今甘肃陇西)望族,先世于明天顺元年 (1457年)入蜀,住彭甘棠堡。后令高祖子昆,于国朝雍正十年(1732年)复由彭至黔,遂家焉”(P105)。该支李氏原籍陕西,系巩昌 (治今甘肃陇西)望族,在明代天顺元年 (1457年)移居彭水甘棠堡,后在清雍正十年 (1732年)又移居黔江。该支李氏, 《黔江县志》第618页有描述,云: “李姓,李通,原籍甘肃巩昌府陇西县人。明末隆庆时入川,居后里甘棠堡 (原属彭水,今属黔江),后裔分住杉岭白石、黄溪、后坝、南海等乡”。两相对照,墓志籍贯 “陕西”当为 “陇西”之误; “巩昌望族”与入川居地 “甘棠堡”两者具有一致性;但是移民时间则所记不同,一为隆庆时,隆庆即1537-157年;一为明天顺元年 (1457年)。

李氏江右(江西)——黔江南海乡清嘉庆年间

4.规范服务行为,运行机制到位。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窗口办理、限时办结、统一收费、全程代理”的运行机制。同时应建立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一审一核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无偿代理制、投诉举报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时实行“五制”运作模式,即“简单事项直接办理制、复杂事项承诺办理制、联办事项牵头办理制、代办事项全程代理制、退办事项书面答复制”。

据同治四年 (1865年)岁次乙丑季春月邑庠生周文荫拜撰 《李公文庆墓志》: “李公讳文庆者江右人也。……溯其始入川时,与其公与朝安贸易营生,早夜奔驰,不惮劳瘁,因而获利日增,家积渐裕,乃卜宅于大路坝。公复奉父命转归梓里迎二弟文碧,来第同居。斯时,父勉其子,兄勉其弟,朝夕经营,遂由始有以至少有,由少有以至富有”(P125)。江右即江西,该支李氏由江西迁入,定居黔江南海乡,今南海乡大路坝周家湾尚有李文庆之墓;李氏迁黔,其原因主要是贸易经商,从墓志 “戊戌岁(1838年)二弟辞世,俾公负折翼之悲;丁亥(1827年)夏先父云亡,更使公抱终天之恨” “公年至六十三,寿终于肖家坝”来看,李氏迁黔当在清嘉庆年间 (1796-1820年)。

李氏——重庆酉阳(黔江力湾乡)唐代前期

据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月建黄钟 (六月)上浣次孙候补训导增生文杰敬撰,三孙增生文藩、六孙文杓敬书 《清例赠儒林郎李公讳念武诰封宜人杨母合葬墓志铭》:“公讳武,字发沅,号连陛,先世有唐支子,安史作乱,从明皇幸蜀,未果,归后,随驸马冉人才宣慰思州,因而之酉。越宋与元、明有遗迹可考。谱为明末避乱时失去。国朝康熙年间,司治向往州西之铜鼓潭,宣慰以草圭塘数十里地,易今州治旧业。初来时,为文公披荆斩棘,遂家于此。宣慰喜其能,保世袭三官之职,生文元公,传朝辅公及魁公,再传而及伯玉祖。乾隆改土归流, 始除封号”(P144-145)。 该墓志曾在较大问题其一是时序错乱,其二是张冠李戴;其三史实有误。若按照墓志分析,该支李氏虽然可以看出其移民的原因是辅佐任官,迁徙时间当在唐代中期,但是迁徙始祖和迁入地不详。

李氏 江西新淦县……彭邑踏泥桥……彭邑梨子园 (黔江杉岭乡) 明万历年间

据光绪十六年 (1890年)庚寅岁季春月上浣十五代孙李庆楙敬撰并书 《明赠奉政大夫祖考讳通公李老大人明诰四品恭人李母秦老太君明诰四品祖妣李母向老恭人墓志》: “窃思我祖懋学公,江西新淦县石马桥人氏,进士出身,知湖广麻城县事。未几,父母亡,故解组归田,客游于川旅邸彭邑地名踏泥桥。……越一年,设馆教读。娶祖婆黄氏,安家于梨子园。生攀元公,公连生七子,璜、融、梗、通、达、纲、海,元公逝,七祖星散四方,各奔前程。惟我通公,才德兼优,知洪州府事。秦、向二祖母,淑慎可嘉,官诰昭昭。慨自下马李家营,广置田产,耕读相传”(P222-223)。该支李氏祖籍江西新淦石马桥,迁徙始祖为李懋学,因客居彭水,遂安家于彭水梨子园,今黔江区杉岭乡林峰村大湾尚存李通之墓。以李庆楙自称 “十五代孙”计算,该支李氏迁黔当在明神宗万历年间 (1573-1620年)。

李氏湖北施南府咸丰——黔江南海乡清道光年间

据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戊申岁仲冬月下浣邑廪生代理利川左堂侄李豁然所撰、邑增广生王国珍所书 《李公美恒墓志》,李美恒生于道光乙酉年 (1825年)六月廿七日亥时,系湖北施南府咸丰县智信里大路坝中街诞生。殁于光绪甲申年(1884年)三月十三日卯时,在黔邑后坝乡下排阳庙咀告终(P301),其墓在今黔江县南海乡大路村肖家坝,当系李氏迁黔的结果。据李美恒生卒推算,当在清道光年间 (1821-1850年)。从墓志所言 “朝夕经营,勤劳罔懈,厥后田连阡陌,富甲一方,惟公之力居多”来看,李氏当系经商贸易来黔。

李氏陇西……彭水甘棠乡——黔江杉岭乡清咸丰年间

据民国六年 (1917年)丁巳岁季冬月中浣王聘之所题 《李公朝俊墓志铭》: “如我陇西,生生不已……考自先祖入川以来,诗书泽世,忠厚传家,积德累仁,其嗣蕃衍。……至仕爵公分支生庆祯公,庆祯公生公一人讳朝俊,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岁正月二十五日午时,在彭水甘棠乡李家党地名余米坪生长”(P330)。至李氏发迹陇西首次迁徙进入巴蜀,定居于彭水甘棠乡,但具体迁徙始祖、迁徙时间、迁徙原因不详。后在李庆祯时由彭水再次迁徙,到达黔江,今李庆祯之墓在黔江县杉岭乡乌龟堡。墓志言: “公虽弄孙自乐,而状志未灰,突于民国丁巳年 (1917年)三月初七日午时捐馆,仍在本乡本党地名余米坪,享年七十七岁”,据此推算,李氏迁黔,时间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但迁徙原因不详。

彭氏贵州——黔江正阳乡清乾隆年间

彭氏迁黔,据 《处士彭象南墓志铭》:公姓彭讳大文,字象南,祖由黔地徙川,考讳廷珍,始卜宅于斯,生公弟兄三,公其季也(P47-48)。知其迁出地是贵州,具体地点不详,迁入地为黔江正阳乡今正阳乡有处士彭象南墓。从墓志看,迁徙原因不详。据道光廿一年 (1841年)所题墓志推算,彭氏迁黔的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

彭氏贵州镇远——黔江正阳乡清乾隆初年

彭氏迁黔,据所撰 《彭文祖墓志铭》:大人讳文祖……于是携妻挈子,由黔入川,卜宅地名李家营。……公生于康熙五十五年 (1716年)九月廿二日,于贵州镇远县板桥街,殁于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五月初五日,于四川酉阳州黔江县正阳乡李家营告终(P73)。知迁出地是贵州镇远,迁入地系黔江正阳乡,迁徙始祖彭文祖,今其墓在正阳乡坨田李家营。彭氏迁徙黔江的原因,其一是兄弟礼让。墓志云:父英母李,公其主器也。娶于董,生子廷珍,迨父母见背 (即去世),公悉以公著属弟为英公墓田。其二是经商。墓铭云:嗟嗟烈祖,备尝甘苦。养亲南黔,作商西土(P73)。长孙庠士象贤撰 《祖考文老大人华表》云:托迹鱼盐迈众商,爱亲就养本无方。因将庐井留黔省,爰挈妻儿在蜀疆。问俗停踪丹兴境,闻风择处正阳乡。完来太璞归天地,祖德流芳世泽长。曾孙庠士信芳撰《祖考文老大人华表》:赋性生来第一流,鱼盐隐处度春秋。时遭偃蹇甘贫守,竟恋庭帷怕远游。迹寄楚疆诸弟别,家移丹兴半生愁。乡关苦被浮云隔每望南天泪不收(P74)。关于彭氏迁黔的时间,据墓志关于彭文祖生卒的记载以及 “四十余年,一旦作古”的墓铭推算,大抵彭氏迁黔在清乾隆初年。

雷氏江西——黔江正阳乡清乾隆年间

雷氏迁黔,据 《雷府增生迪棐君三先生墓志载:维我故友,本江右 (江西)人也,高祖礼璠公由江入蜀,宅于兹。多历年所(P56)。知迁出地是江西,具体地点不详,迁入地为黔江,其迁黔始祖是雷礼璠,今黔江正阳乡雷家营雷府增生迪棐君三先生之墓即其曾孙之墓。从墓志看,迁徙原因不详。据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所题墓志推算,雷氏迁黔的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

龚氏豫章临江——黔江西泡乡唐中期

据道光七年 (1827年)丁亥岁季春月竖碑、中华民国十九年 (1930年)岁次庚午季春月中浣重修,龚氏二房嫡派仍孙龚徇琙拜撰并书,四房嫡派仍孙龚思藻顿首同校字 《祖茔龚子凡墓禁伐碑序》(墓在西泡乡脉东村凤凰山):“吾族自李唐中叶,由豫章临江迁蜀东黔江水寨,驱蛮拓业,迄今千有余年。厥后枝叶繁衍,由黔而迁各地者,代不乏人,星落棋布,殊难更仆而数”(P389-390)。龚氏祖籍江西豫章,在唐代中期,因 “驱蛮拓业”移民黔江。该支龚氏, 《黔江县志》归入龚巨川系,云:“龚巨川一支,其始祖于唐中叶迁来黔江,住麻田坝、瓦屋弯等地”。

龚氏江西黄州——黔江正阳乡水寨官渡河明嘉靖年间

据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季春月二十四日龚绍伊、龚绍传等撰 《龚公克义墓志铭》 (墓在金溪乡乌杨坨): “遥溯我族派衍支分,迭继相承,初由巨川公名兰,江西黄州人,官衔明嘉靖中皇相,为严相 (严嵩)中伤,谪千户所,居黔江正阳乡水寨官渡河,田土属焉。万历九年 (1580年)卒,葬官渡河瓦屋湾。碑载,子成名、成贤;孙锡爵、锡卿、锡位;曾孙文生守敬,广东训导;守成、守伦、守忠、守义。我敬祖分居泉门口,墓地天星桥。其后居蕉园,龚彬、龚舒孙,一朝一相。祖妣蔡,生文绪祖。相祖殁,绪祖同母迁居荒田堡。祖妣生贤祖,贤祖妣谢、邹、向,生承佑。佑祖妣刘、邹、谭,迁望十岭……”(P293)。

龚姓祖籍江西黄州,明嘉靖年间始祖龚巨川因贬谪,移民黔江,居于黔江正阳乡水寨官渡河,明万历九年 (1580年)卒葬官渡河瓦屋湾。龚巨川移民黔江, 《黔江县志》说: “明嘉靖时龚巨川住官渡河水寨”。同时,在 《墓志铭专辑》中的其他龚氏墓志亦可见之。如 《太学生龚绍泉暨安人母氏简墓志》(墓在蓬东乡山顶上): “伏思大人肇自皇相巨川祖公大人之嫡派也”(P332)。 《龚公良柱墓志铭》(墓在沙坝乡兴隆湾):“公讳良柱,号题之,系明时皇相龚巨川之裔,循域公之冢子也”(P450)《清恩进士南溪恭老夫子墓志铭》 (墓在西泡乡观岩村): “公讳世鳌,号南溪,黔邑栅里 (应为洛里)水寨龚氏世阀也”(P50)。 《龚公克义墓志铭(墓在蓬东乡姜家沟): “恭维贤姻兄龚君讳克义大人者,武陵巨族,渤海世家。……邑监生万象新拜撰,光绪十四年 (1888)冬月十七日”(P205)。

水寨龚氏后分居黔江各地,据 《龚公克义墓志铭》记载:龚巨川后裔龚敬分居泉门口,墓地天星桥,其后又分居蕉园。龚绪则迁居荒田堡。龚承佑分居望十岭。据 《龚守敬重修墓志》:“查吾祖墓在黔邑水寨者,至今林木蓊翳,合族祭扫,无敢不恭。维七世祖龚公讳守敬者,墓在酉阳桐车坝石桥沟,家谱朗垂,今因碑字漫漶,几难识别。考敬祖之子讳彬,彬祖之子讳汉林、胜林、启林、成林万林、应林、秀林。汉林祖即西泡、泡水、酉阳州泉门口庙地人丁之同房祖也”(P61-62)。龚巨川后裔分居西泡、泡水、酉阳州泉门口等地。据 《龚学钱墓志》 (墓在冯家镇生基坪): “学钱四家伯居火草坝,继迁香树林,为黔酉接壤之区。……邑文庠堂侄龚前烈沐手拜题,光绪元年孟冬月望六日”(P166)龚巨川后裔又分居香树林等地。又 《三世祖龚公显文母氏王墓志》 (墓在西泡乡狐成岭): “吾三世祖,讳显文者,即初来西泡乡创业,讳翰林,四世祖之第三子也。翰林祖有子七人,曰现文、曰思文、曰显文、曰礼文、曰胜文、曰明文、曰甫文而独显文祖之后尤昌炽。吾族居黔邑者,皆分枝于水寨而散处,既远,亲疏茫然”(P371)。则龚巨川后裔又分居于黔江西泡乡也。总之,龚氏迁居黔江后,于清代分布广泛。 《黔江县志》云:龚氏从江西迁入,共四支,于清代合族, “后裔分住蓬东正阳、冯家坝镇、五里、蒲花、太极、金溪、西泡、沙坝、邻鄂、石会等乡”(P618)。

龚氏江西吉安——黔江西泡乡明洪武年间

据大清同治六年 (1867年)丁卯岁孟夏月中浣合族同立 《龚缙号子绅祖公墓志》 (墓在西泡乡脉东村茶林堡):“查吾祖迁蜀,籍系江右省之吉安,自明洪武来川,墓居官渡河之水寨。……卜葬于兹,历百有余年矣”(P130)。该支龚氏,祖籍江西吉安,于明洪武年间移民黔江,但不属于 《黔江县志》所列从江西迁入黔江的四支龚氏之一,可祖墓又在官渡河水寨,当系后裔合族的结果。

龚氏江西——黔江蓬东乡明正统年间

据大清宣统三年 (1911年)合族共立,增生龚循陔号灼敬撰 《明大将军龚起禄祖公墓志》 (墓在蓬东乡麻田坝): “若我始祖起禄公,起自江西,迁居黔地,世皆黄甲,门少白丁”(P309)。该支龚氏,其始祖龚起禄,祖籍江西,后移民黔江,属于 《黔江县志》所列从江西迁黔的四支龚氏之一。 《县志》云: “龚姓:龚氏从江西分四支入川。龚巨川一支,……此外,龚启禄、龚永昌、龚朝雄三支于明正统、万历、崇祯时,先后从江西迁入黔江”。据此,该支龚氏在明正统年间移民黔江。

张氏湖南常德……湖南桃源——黔江五里乡清乾隆年间

张氏迁黔,据 《张绪洎莫氏墓志》载:昔吾祖自常德迁桃源,后西蜀落业数世,吾父母年逾服官(五十),勤俭持家,创业艰难(P71)。知张氏的迁徙路线是湖南常德至湖南桃源,再至黔江,今黔江五里乡石鼓溪存 《张绪洎莫氏墓志》。张氏迁黔,原因不明。其迁徙的时间,始于张绪之祖,据墓志题于道光三十年 (1850年)推算,张氏迁黔当在清乾隆年间。

张氏酸枣……彭水张家坝——黔江黄溪乡清康熙年间

据中华民国七年 (1918年)戊午岁仲夏月川东法政毕业生程云骧所撰 《张母秦老孺人墓志铭》:“酸枣张氏,邑之世家也。自前清康熙执中公由彭邑张家坝迁于此。二百年来,代有名人,而环而居者,皆出自执中公后望族焉”(P344)。酸枣,今系河南省延津县。酸枣张氏首迁于彭水县张家坝,其迁徙始祖、迁徙时间、迁徙原因不详。到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张氏执中公又由彭水张家坝迁徙进入黔江,定居于黔江县黄溪乡三阳坝,成为“邑之世族”,但是迁徙原因不详。

张氏酉州——黔江正阳乡清道光年间

据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岁次丙午仲冬月初三日同乡岁进士李玉鸣拜撰 《例赠登仕郎张仕纯号一堂墓志》:“先祖世居酉州高碛口,其父念谟公自龙桥迁居正阳”(P296)。张氏祖籍酉州,今重庆酉阳,至张念谟时移居黔江正阳乡,今该乡石门坎尚有张仕纯之墓。从墓志铭刻时间、张念谟与张仕纯的父子关系以及墓志言张仕纯 “德寿难期,享年四十又九”看,张氏移民黔江,时间在清道光年间,但移民原因不详。

赵氏山西平阳府曲沃——黔江西山清康熙年间

据咸丰二年 (1852年)岁次壬子仲春月末戚丙午科解元龙辉廷拜撰 《清晋赠修职郎赵公云彩墓志铭》:“公字清宇,山右 (山西)平阳府曲沃庠士也。国初,尊人虎山公官游击,即随任来黔,后虎山公卒于任所。公过哀毁容,至忘寝食,遂无复进取之志。其弟兄三人,次云风,迁酉阳;三云龙中康熙癸卯 (1723年)科武举,因省墓回籍。公独奉养尊夫人,家于斯焉”(P77)。赵氏祖籍山右即今山西,清康熙年间 (1661-1722年)赵虎山因居官任职,定居黔江,今黔江西山有赵云彩之墓。

赵氏山西——黔江南海乡明代末年

据中华民国十九年 (1930年)庚午十一月朔六日前清文生黎玉成 (焕光)敬撰、长男邑儒赵大琮 (国壁)敬书 《处士赵公润之墓志铭》: “公讳正莹,号润之,合乡善士也。原籍山西,明末由始祖虎山公以游击宦黔,遂留家焉。世住县城杨柳街,耕读传家,称为望族。……至前清咸丰间,邑城邅兵燹,乃迁隐于吾乡八面山麓之棠秀坪”(P391)又赵大琮言: “吾族旧谱在山西原籍,未携至黔”综上,赵氏祖籍山西,在明代末年赵虎山以军事任官移民黔江,居住黔江县县城杨柳街 (据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今改名十字街),成为黔江县一大“望族”。在清咸丰年间因黔江兵燹 (当指石达开进入黔江),赵润之乃从黔江县城迁徙,隐居于八面山棠秀坪,今黔江县南海乡棠秀坪。故墓志言 “公生于前清道光癸卯年 (1831年)又七月吉日子时在黔邑杨柳街生长人氏,于民国壬戌年 (1922年十一月二十日亥时,仍在后坝乡中排棠秀坪正寝告终,享寿八旬,葬屋后祖茔侧”。

邓氏彭水——黔江西泡乡清光绪年间

据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岁次壬申暮春月上浣,清增生民国初任戒烟员及小学校长龚徇瓒拜撰、酉阳速成师范生历任高初小学教员姻愚晚蔡光荣拜书 《绍陵先生洎侧室 (妾)赵氏墓志铭(墓在西泡乡窝屎崖):“邓君讳祖承,字绍陵,与瓒生居同乡里,计年少,瓒四岁,其先大父莲章由彭来泡,家号素封”(P405)。彭即彭水,泡即西泡乡。邓氏迁黔,其迁徙始祖是邓莲章,从碑刻所立时间及邓莲章与邓绍陵的父子关系看,邓氏迁黔当在清光绪年间。从 “令先尊仁翁席丰,与吾家堂叔和卿往来密切,洵泡地土著南阳巨族之杰出者也看,其迁徙原因当因社会交际而移民。

孙氏江苏——黔江明洪武年间

黔地孙氏,系黔守御千户孙旺之后,祖籍江苏,在明洪武年间因军事屯戍而移民黔江。对此,县志多有记载,清光绪版 《黔江县志》载:“旧职指挥孙旺河州 (笔者注:河州即和州)人,洪武初,以功授重庆卫千户。旺于洪武23年袭黔江指挥千户,屯田南沟、桃子坝、茶园,建衙城内。”《黔江县志》说: “孙姓:孙旺,原籍江南凤阳和州,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任职黔江千户,传20余代,其后裔分住太极、正阳、南海、后坝、城北等乡和冯家坝镇”(P619)。 “千户孙旺落籍黔江,迄今20余世,分居冯家坝、太极、正阳、南海、后坝、 城北等地”(P584)。

孙氏移民黔江,至今还有不少遗迹。据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记载:城北公社石峡大队有孙家营 “洪武二年千户指挥孙旺屯兵于此,故名。”又寨子公社蓬西大队有孙家营 “明朝指挥千户孙旺,曾率兵驻扎于此,故名。蓬西大队驻地。”

孙氏移民黔江,在 《墓志铭专辑》中反映较多。《上寿孙维清墓志》(墓在冯家镇生基坪)称:“耆英孙公,讳维清,系出乐安,载县志,为明千户所的 (嫡)派”(P84)。 《清诰耆英孙公徳松字光先墓志》 (墓在冯家镇大堡)说: “邑志载:明千户所之职孙旺,江南凤阳和州,奉命征讨,镇守斯邑,今存守碑尚存可考。继生孙文、孙武,孙武嗣居湖北;长君孙文,颖异,袭职。创文庙,兴学校。世袭有年,其后嗣世居小江”(P169)。 《清例赠将仕郎孙公克开寿藏志铭》 (墓在冯家镇大堡)谓: “公氏孙,克开名,黔江正谊乡人,原籍江南和州。明初武略将军孙旺,世袭黔江千户所,子孙繁衍至今,小江为尤,公其苗裔也。计自旺公传十七世”(P208)。 《例赠修职郎孙公祖植字玉科墓志铭》(墓在南海乡南海村)说:“寿耆孙公,讳祖植,明武德将军之裔也。将军帅师来黔,遂家焉,殁葬孙家坝。后嗣繁衍,科名不绝,公其十世孙也。考讳维范,耆英也。生子三:长曰武,次曰授,公其三子也。……公善居积,开阡陌,教树畜,克俭克勤,半耕半读,遂以富甲一乡焉。原配王孺人,生子定之;继配李孺人,生子香亭,皆列成均,则公之慈爱,犹有非他人所能及者。然而,公犹乐善不倦也。卷价不足,则施田产以助之;饥民可悯,则出谷米以周之。邑有歌而里有颂,佥曰:惠我无疆,作善必昌矣”(P232-233)。 《明授骁骑将军孙公云锦墓志》 (墓在冯家镇大堡)云: “应文祖出嫡长讳组,字云锦,袭职千户,授封骁骑将军,颇昭威武。轶事恐多,难以悉数。其男有四,俊杰为伍值公寿逝,卜葬斯土”(P317)。 《清故岁进士孙公颍川墓志铭》 (葬于冯家镇巨木岭)称: “公讳玑字颍川,翮六代祖也。原籍江左,明初始祖乔以功授重庆千户所。后旺,袭职于黔,世家小江焉。继旺十七代孙曰徳,历应文绶,邑庠承命贡生,仕广安训导。举子三,公其长也。行谊未详,逮公殁卜寝袁溪沟山”(P328)。

钟氏江南(江苏)——黔江蒲花乡明洪武年间

据咸丰二年 (1852年)二月十三日三房承荫生钟广焕敬撰 《皇明诰封明威将军钟公正阳墓志》“正阳号天长,始祖天保公十一世嫡孙。沐明洪武皇帝以武功承袭选卫黔守御千户所,掌印一十五年,勋猷丕著,驰赠明威将军。至明末致仕,孝养隐居,春秋五十有四。……吾宗自始祖天保公由江南将军领兵入川有功,赐袭千户,至正阳致仕后均系单传”(P78—79)。钟氏祖籍江南 (今江苏),明洪武年间始祖钟天宝被赠明威将军,镇戍黔江,担任黔江守御千户所掌印,遂移民定居黔江,今黔江蒲花乡钟家堡尚存钟天宝后裔钟正阳之墓。

罗氏 江西建昌府南城……彭水县甘棠堡乐地坝——黔江新民乡清道光六年

据咸丰二年 (1862年)壬子岁春正月姻眷弟邑廪生詹元亨撰叙并书 《罗亨义字国荣墓志铭》“亨义罗公,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人也。产于县之三十一都增福堡。……父福成,兄亨仁,来川贸易寓彭水县甘棠堡之乐地坝。义尚幼,未偕来。八岁而母张氏早丧,依于叔父福秀。叔在外,或去或归,踪迹无定。叔母邓氏,赖以抚养。年十八,来川寻访父兄,中途以苗匪乱反,不果来。次年十九,借贷资斧又来,而父已殁,于兄亨仁为贸易经营之事。……继娶杨氏,家湖北利川县十四堡之黄土地场。次子夭亡,长子娶媳蔡氏。道光九年迁大木乡,肄籍黔邑”(P80)。罗氏祖籍江西建昌府南城县,罗氏迁黔始于罗福成,迁徙原因主要系经商贸易。其迁徙是江西建昌府南城县→彭水县甘棠堡乐地坝→大木乡肄籍黔邑,今黔江新民乡,在新民乡茶山村一组尚存罗亨义之墓。从墓碑所立时间、罗福成与罗亨义的父子关系、墓志 “乃其孝思不忘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为父墓立碑”来看罗氏从江西迁彭水在清嘉庆年间,而罗氏从彭水迁黔江,墓志明言在清道光六年 (1826年)。

罗氏江西建昌——黔江南海乡时间不详

据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庚子岁小阳月邑贡生王文章敬撰,邑增生王国珍敬书 《清例赠登仕郎罗运开墓志》: “罗君讳运开,字条成,成均华芳之子、茂才云橈公之三弟也。原籍江西建昌人氏。”(P269)该支罗氏何时迁黔、迁黔始祖、迁黔原因均难以确证,只知原籍江西建昌,今黔江南海乡黄丝菌尚存罗运开之墓。

熊氏湖北咸丰——黔江正阳乡清嘉庆年间

据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丁未季春月十八日咸邑候选训导愚兰侄古芗宋文藻顿首拜撰,邑增生愚侄婿晓峰程启彬顿首拜书 《罗府君熊老太君墓志铭》(墓在正阳乡罗家营):“太君熊姓,先世居吾邑咸丰,洎嘉庆初,遭白匪变,其嫂周夫人避兵黔邑,因缔姻罗氏,适居士公绣谷先生”(P59)。熊氏,祖籍湖北咸丰,清嘉庆初年,因白莲教大起义,避兵黔地,联姻罗氏,今黔江正阳乡罗家营有熊氏之墓。

刘氏湖南澧州——酉阳上际里缝衣坪(黔江蒲花乡) 清嘉庆年间

据咸丰甲寅年 (1854)正月十一日黔邑廪生愚婿郑维藩拜撰 《刘君成科号占魁墓志》 (墓在蒲花乡双合堡村上):“岳翁刘老府君,讳成科,籍楚南澧州,迁酉阳之上际里缝衣坪犹近市”(P87)。刘氏祖籍湖南澧州,后迁于酉阳上际里缝衣坪,今黔江蒲花乡,在蒲花乡双合堡村上尚存刘成科之墓。依据墓碑所立时间,结合 “翁以青年成家,料事多中,不数年而善积丰饶,膏腴千顷,人心是服翁之才焉”的语言推算,刘氏迁黔当在清嘉庆年间,其迁徙原因当系商业移民。

王氏江西临江府……西蜀重庆……涪州——酉阳马喇湖——黔江正阳青岗园——黔江正阳乡玉泉村 清顺治年间

据咸丰八年 (1858年)戊午岁仲春月 《祖婆王母郭孺人墓序》:“稽考始祖自江西临江府秉门第一都,身荣西蜀重庆教谕,后分迁于涪州,由涪州分迁于酉阳马喇湖,厥后又分移于黔江县正阳青岗园,此乃明朝籍历代之源流如是也。迨顺治八年(1651年),少祖公一良、少祖婆何氏迁移本乡鲤鱼池竹林湾,生应举、应众”(P102)。王氏祖籍江西临江府,迁徙频繁。其一是其始祖以任官西蜀重庆教谕而从江西临江府迁居重庆,属于省际流动;其二是从重庆分迁涪州,今重庆涪陵区,属于县际流动;其三是涪州分迁酉阳马喇湖,属于县际流动据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第131页载:马喇公社“以马喇湖而名”。马喇湖 “系土家语遗音。马亦本意,喇即 ‘一’,湖即洼地。三字相连,即:此洼地有一山形呈马状,故名。马喇公社驻地。”其四是从黔江马喇湖分移于黔江正阳青冈园,属于县域内流动。据 《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第150页载两河公社青冈大队 “以小地名青冈园而名。”青冈园 “以青冈树多而名。”其五是从黔江青冈园分移于本乡鲤鱼池竹林湾,今正阳乡玉泉村杨柳沟,时间在清顺治八年 (1651年)。

王氏江西吉水——四川富顺——彭水县甘棠乡 (黔江杉岭乡) 清同治元年

据民国七年 (1918年)戊午岁旧历仲冬月十九日岁进士王国珍编修、将泮生王声璠谨书、奏办中央师范毕业王敬臣拜读、领匠师谭文斗敬造 《王公家贤墓志铭》: “先生号开泰,字恒昇,余之族伯也。原籍江西省吉水县,自元丰十一年间 (笔者注:宋神宗元丰只有八年,即1078-1085年),二十三世祖应栋公,圣赐明远将军之职,征剿南蛮阵亡于四川富顺县小地名福堂坝,赐葬于当地。后王公守父冢,世居此地。我伯同祖自黔江县于同治元年 (1862年),徙居至彭水县甘棠乡小地名官基居焉”(P342)。王氏祖籍江西吉水,曾经历过多次迁徙。在北宋中期,王氏第二十三世祖王应栋因 “征剿南蛮”而阵亡,遂迁徙到四川富顺县福堂坝。至清同治元年 (1862年),王氏又从四川富顺迁徙定居于彭水县甘棠乡官基岩,今黔江县杉岭乡,在该乡林峰村花坟湾尚存有王家贤之墓。总观墓志,王氏迁黔原因不明。

王氏湖北沔阳——黔江新华乡清代初年

据中华民国八年 (1919年)季冬月中浣前清增生酉阳最优等师范生中表弟李淑棠拜撰、前清文生酉阳最优等师范生胞弟王捷之敬书 《王君文书文贤昆玉志铭》:“王君,伯字文贤,仲字文书,其先世湖北沔阳人。清初徙四川酉阳州北路之砂子咸”(P353)。王氏系湖北沔阳人,在清代初年迁徙到达四川酉阳州北路之砂子咸,今黔江县新华乡砂子咸。王氏迁黔属于 “湖广填四川”的范畴。

秦氏彭水——黔江白石乡清嘉庆年间

据咸丰九年 (1859年)季冬月吉旦姻眷晚李昌基拜撰并书 《秦公应儒墓志铭》:“秦公应儒老大人,世居彭邑甘棠乡人”(P107)。秦氏本为彭水 “世居”姓族,今黔江白石乡凤山村有秦应儒之墓,或系移民的结果,或系行政建制离合的结果。若为移民,迁徙时间当在清嘉庆年间。

谢氏?——黔江白土乡时间不详

据咸丰十年 (1860年)庚申岁暑月邑处士堂弟谢尔寿拜撰 《谢公应柏大人墓志》 (墓在白土乡子柏村生基堡): “乃自迁黔邑以来,家道兴隆而富有,日新一时,名闻乡党”(P109)。谢氏迁黔,始于何时,因何而迁徙,迁徙始祖是谁,均为不详。

邓氏湖北咸丰……西蜀汉葭——丹兴泡水(黔江沙坝乡) 清咸丰年间

据大清光绪二年 (1876年)丙子岁季夏月下浣邑文生愚晚费伛顿首拜撰并书 《国子监邓公讳克昌、母邹慧贞寿藏墓志》 (寿藏在沙坝乡和尚堡):“公讳克昌,字莲章,汉葭细沙乡人也,原籍湖北公安县。自先大人于乾隆初入西蜀汉葭,而莲章公于咸丰始迁丹兴泡水”(P167)。汉葭即彭水汉葭镇,丹兴为黔江县古称。 《黔江县志·大事记》云:东汉建安六年 (201年),置丹兴县,为本境建县之始。罗氏祖籍湖北公安,清乾隆年间迁居西蜀汉葭,定居彭水,属 “湖广填四川”范畴。清咸丰年间,邓克昌又从西蜀汉葭迁徙进入黔地。

邓氏彭水——黔江沙坝乡清光绪年间

据民国三年 (1914年)甲寅岁仲春月下浣前清廪生愚晚庞泽淇所撰 《清例赠六品衔仁山邓老先生墓志铭》:“先生讳炽昌,其先世自彭迁黔”(P324),邓氏迁黔为县域移民,今邓炽昌之墓在黔江县沙坝乡和尚堡。墓志云: “富于赀财,慷慨好施,里閈中衔被恩泽,靡不交相颂祷,以为乃翁广种福田。”邓氏迁黔当系贸易迁徙。墓志云: “宜乎德享遐龄,长为宗族交游光宠者也。逾强仕岂先生当死之日哉”,按 “强仕”系四十的代称,据此推算,邓氏迁黔应在清光绪年间 (1875-1908年)。

丁氏湖南常德府——黔江正阳乡清道光年间

据光绪十年 (1884年)小阳月邑增广生龚灼拜撰 《乡耆丁公胜荣妣龚氏合葬墓志》:“公自湖南常德府入川,遂家于黔江正阳乡凉水井”(P196)。丁氏祖籍湖南常德府,约在清道光年间移民定居于黔江正阳乡凉水井,迁徙原因不详,今正阳乡水溪子尚存丁胜荣之墓。

董氏湖广常德——黔江后坝乡清道光年间

据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岁次庚子五月十九日贡生姻愚弟王文章顿首拜撰 《董习成暨妣张氏墓志铭》:“裕春董公,讳习成,原湖广常德人”(P262-263)董氏原籍湖南常德,后移民黔江,定居黔江后坝乡,今该乡田湾尚存董习成之墓。从墓志 “当年近五十,户口日稠……”来看,董氏迁黔当在清道光年间。从 “公善居积而好施济,大有陶朱公之风看,董氏当系商业移民。

徐氏湖北咸丰——黔邑青杠乡清同治年间

据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岁次丙午季春月二十七日邑增生李秀实所撰 《徐守有墓志》,墓志未有徐氏迁黔的明确 “字样”,但是墓志言:徐守有系湖北咸丰县平阳里生长人氏,生于道光己未年(1850年)九月十九日辰时,殁于光绪丁酉年(1897年)二月初六子时,于黔邑青杠乡梨子坡告终(P295),且徐守有之墓在黔江县青杠乡王家洞,当是徐氏迁黔的结果。据墓志所载徐守有生卒推测徐氏迁黔当在清同治年间 (1861-1875年)。从墓志所载 “少年失恃,早岁清贫……举凡贸易往来劳苦奔走而不辞跋涉”来看,徐氏迁黔当因经商贸易而移民。

郭氏贵州石阡府——黔江县坝乡清同治年间

据宣统庚戌年 (1910年)七月初七日堂侄孙郭廷颺所书 《堂叔祖郭公讳秀联老大人墓志铭》记载: “盖闻水有源,木有根。若我祖籍隶贵州石阡府,汾阳王之后,文朝公之令子也。”(P307)则郭秀连系从贵州迁徙来到黔江,今墓在黔江县县坝乡平地坝。墓志未有明言郭秀连生卒,但墓志有 “如斯善状,宜享遐龄,古稀将晋,鹤驾来迎”语,据此郭氏享年在七十岁左右,知其出生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按此计算,郭氏迁黔应在清同治年间 (1861-1875年)。从墓志 “田有万顷,产有千金,……深知生平可以铭刻者有四:……二曰,贸易有道,富友依踈……”来看,郭氏迁黔当系经商贸易而移民。

谈氏江西——黔江后坝乡清同治年间

据中华民国元年 (1912年)仲冬月上浣邑增生现任军政府民政课课员兼教育会长曾任黔咸公立学校教员王国珍敬撰书 《义士谈公茂林墓志》“公讳景盛字茂林,原籍江右”(P311)。江右即江西谈氏为江西迁黔之家族,今墓在黔江县后坝乡荆竹盖。墓志言:谈景盛 “生于清,历道、咸、同光、宣五君,至民国初年,七旬有二”,据此推算谈氏迁黔当在清同治年间 (1861-1875年)。从“公少孤,家不甚裕,承孀训,敦孝友,尚节俭,始勤诵,继重农商,由少有而富有,名之著于家者,如此”来看,谈氏主要系经商贸易而移民黔江。

曾氏山东武城……江西临江——黔江舟白乡明洪武二年

据中华民国十五年 (1926年)丙寅岁仲冬月所立 《曾公共鸾洎向氏墓志》: “先祖宗圣参公,居于武城,分派山东,迁于江西临江府小街口,十五世祖曾公治礼,任石城知县,到洪武二年 (1369年),又还黔邑五里松树林居住”(P381)。曾氏原籍山东武城,后迁江西临江府。到十五世祖曾治礼,因任石城知县 (笔者注:据 《黔江县志》记载,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于今黔江县地置石城县,兼置庸州,州县治所均在今黔江县县坝老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庸州,石城县改属巴东郡,后省石城入彭水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石城县,属黔州,县治移无慈城,今黔江县县坝老鹰关;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石城县县治从县坝乡老鹰关移黔江县联合镇。唐玄宗天宝元年,改石城县为黔江县。后以黔江名县至今。故此处石城知县,实为黔江知县,亦与追叙 “十五世”时间和墓志 “洪武二年”吻合),移民黔江,成为黔江的一大姓族,今黔江县舟白乡张家坝尚有曾公共鸾之墓。

向氏湖南辰州——黔江中塘乡明代晚期

据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己亥季冬月重建 《皇清待赠候选经历都游击都察院十四世祖向公上进号时忠墓志》: “生平未谱,但谱云:享年八十一岁,殁于康熙乙卯年 (1675年)六月廿六日申时,寿终正寝。公讳上进,号时忠,家勤公之子、宗勋公之孙也。原我祖明山公,自江西辰州 (笔者注:当在湖南)以来,择处王家湾”(P260)。向氏祖籍湖南辰州,至向明山时移居黔江王家湾,今黔江中塘乡小龙口狮子岩尚存向氏后裔向上进之墓。从墓志所叙向上进事迹的时序看,向氏移民黔江当在明代晚期。

粟氏湖南……秀山——黔江时间不详

据清文生任四川省议员兼秘书及酉阳、黔江两县教育局局长、姻愚兄谈国材所撰 《粟君森芝墓志铭》: “君姓粟氏,讳森芝,黔江栅山人。祖父字荩臣,清光绪八年 (1882年)恩贡。父讳胜璠,生子三,君居长。先世由楚入蜀,居秀山平凯。至容玉公,迁黔江正阳。至曾祖满余公,移栅山住何家坝”(P382)。粟氏基本上处于频繁迁徙的状态,首先是从楚 (今湖南)入蜀,居秀山平凯,属于省际流动,但迁徙始祖及其具体居地、迁徙时间、迁徙原因均不详;其次是粟容玉从秀山平凯,迁居黔江正阳,属于县际流动,其迁徙原因和迁徙时间不详;最后是粟森芝曾祖粟满余从黔江正阳,迁居黔江栅山何家坝,属于县域流动,今黔江县栅山乡张家湾尚存粟森芝之墓。墓志言粟森芝 “于民国癸亥年 (1923年)四月廿日未时卒于家。”而粟满余为粟森芝曾祖,则粟氏在黔江县的县域流动当在清道光年间 (1821—1850年)。

黄氏酉阳州容坪里——酉北上际里(黔江县正阳乡玉泉村) 清咸丰年间

据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三月上浣堂弟酉阳庠生吉人所撰 《清例赠国学生黄公天祥字吉葊待诰孺人黄妣郑金莲墓志》显示,黄氏系重庆酉阳州容坪里水车坪丁木树人氏,清道光庚寅年 (183年)十月初八日巳时出生,当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迁徙到酉北上际里杨正沟,今墓在黔江县正阳乡玉泉村(P271)。据此,黄氏迁黔,属于县域移民,迁徙原因不详。《黔江县志》第619页载: “黄姓:黄上千,于明万历十七年 (1589年由湖广入川,住酉阳大江里。阅数世,黄模、黄存弟兄先后迁入境内正阳乡,后裔居住正阳生基坪桐子坪以及水田、栅山乡、联合镇等地”。二者当有一定的因缘关系。

唐氏湖南辰州——黔江南海乡清乾隆初年

据民国十九年 (1930年)孙婿徐仁湘所撰《唐公朝燕墓志铭》:“公讳朝燕,原籍湖南辰州,前清乾隆 (1736—1795)初,有荣河者,始迁咸,世住信孚里荣家湾,耕读传家,邑中称为望族”(P393)唐氏原籍湖南辰州,在清乾隆年间唐荣河移民抵达湖北咸丰,咸丰系湖北与四川交界之地,唐氏住地今属重庆市黔江区,唐朝燕之墓今尚在黔江县南海乡桥梁村黄泥塝,故墓志言 “公生前清道光戊戌年(1838年)十月十四日,殁于光绪丙午年 (190年)三月二十九日,春秋七十,葬黄泥塝”。从唐氏迁黔时间和墓志 “耕读传家”来看,唐氏迁黔属于 “湖广填四川”的范畴。

何氏湖南益阳——黔江南海乡清乾隆初年

据民国十九年庚午岁六月中浣姻愚晚徐人骧拜撰 《何公兰台墓志铭》:“公讳定方,字兰台,原籍湖南益阳,前清乾隆 (1736—1795)初,公高祖永恳者,始迁蜀之黔江”(P396)。何氏原籍湖南益阳,清乾隆初年何永垦移民黔江,定居黔江南海乡,今该乡大路坝苦竹园尚存何兰台之墓。

白氏江西……重庆——黔江水田乡清代初年

据中华民国二十年 (1931年)辛未岁暮春月望八日清岁贡签发直隶府经历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历任视学官姻晚陈象垣拜撰、黔江县乡议员愚表弟郑国魁拜书 《贡生白公增采府君墓志》: “姓白氏,号芝兰,字增采,号美泰。公之远祖,清初由赣迁蜀,历四传始迁黔,卜宅于今之山庄 (即高家庄),遂世居焉”(P398)。又 《白氏世系小引》: “自免公、恩公,功授重庆镇,至相楚公,生永凤公,奉调戍酉,生其松公,公始迁蜀徙黔,生朝举、朝相、朝佑、朝用、朝佐、朝现诸公”(P399)。白氏祖籍江西,具体地点不详,在清代初年,白免、白恩因军功移民重庆镇,至白永凤镇戍移民于重庆酉阳,其子白松又从酉阳移民黔江,定居于水田乡高家庄,今该地尚存白增采之墓。

梁氏江西……湖广麻城——酉阳州城——黔江水市乡 明末清初

据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丙子岁十月二十二日合族同立、粱胜海号楫三沐手拜撰 《皇清例赠远祖梁公讳位忠老大人墓前正魂香位》: “崇封始祖梁太宇,祖婆雷氏,由江西启籍,落于湖广麻城,转徙酉阳州城内鸦哺泉后,又迁至北路容坪里陶梓坝金竹池”(P416)。梁氏祖籍江西,具体地点不详,始祖梁太宇随同祖婆雷氏从江西首迁于湖广麻城,再从麻城迁移到酉阳州城,属于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范畴。梁氏后从酉阳迁徙到北路容坪里陶梓坝金竹池,今黔江水市乡,该乡杨柳村二组朱家屋侧尚存梁氏梁公位忠之墓。

查氏安徽——湖南——黔江清同治年间

据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1949年)己丑岁季春月中国国民党黔江县党部监察委员、愚婿庞泽棠顿首拜撰 《黔江县财政局长查公荫庭墓志铭》: “皇考讳光映,当洪杨乱,困于生计,弃儒就商,由皖之吴、之湘。清同治初始来黔,主持 ‘詹义成’号务,爱其山水风俗,遂卜居焉”(P440)。查氏祖籍安徽,在清同治年间查光映因经商,主持 “詹义成”号务,移民定居于黔江,今石会乡柏杨道尚存查氏荫庭之墓。

周氏贵州石阡府——黔江城北乡时间不详

据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1949年)岁次己丑孟春月上浣黔江县党部委员、参议秘书宗愚侄周敬蓭撰、表侄金洪泰敬书 《族伯明灿公墓志铭》: “周公讳明灿,其先世自贵州石阡府迁居黔江,遂家焉”(P444)。周氏祖籍贵州石阡府,后移民黔江,今城北乡黄泥堡尚存周明灿之墓,但迁徙时间和迁徙原因不详。

周氏?——黔江正阳乡清嘉庆年间

据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丁未季春月十八日咸邑候选训导愚兰侄古芗宋文藻顿首拜撰,邑增生愚侄婿晓峰程启彬顿首拜书 《罗府君熊老太君墓志铭》 (墓在正阳乡罗家营): “太君熊姓,先世居吾邑咸丰,洎嘉庆初,遭白匪变,其嫂周夫人避兵黔邑,因缔姻罗氏,适居士公绣谷先生”(P59)周氏,籍贯不详,清嘉庆初年,因白莲教大起义避兵黔地,联姻罗氏。

宋氏江南凤阳府——黔江正阳乡明洪武年间

据愚侄宋诗文敬撰 《宋远长墓志》: “盖闻始祖陆公,武略将军,起自江南凤阳府、宿州市奉拨星大上。当洪武十三年 (1380年)践祚之初,拨发驻防,合十九大姓,奉旨率兵万二千余,起自南京,扎营黔邑平蛮。领旗,而总旗百户而千户,迄今历历名人已五百余年相传十有数辈”(P445)。宋氏祖籍江苏凤阳府宿州市,明洪武年间宋陆以武略将军身份,会同十九大姓,驻防黔江,定居黔江正阳乡,因成为黔江一大姓族。 《黔江县志》云: “宋姓:宋陆,明洪武十三年 (1380),从江南凤阳府宿州带兵来黔 ‘平蛮’,后落籍境内。其裔分住正阳、青冈乡及联合镇等地”(P619)。 “武略将军宋陆明洪武十三年 (1380年),从江西凤阳府宿州带兵至黔江,后定居落业,嗣孙分居正阳、青冈、联合镇等地”(P584)。

喻氏江西瑞州府高安——黔江冯家镇清代末年

据喻氏后裔光、宗、祖、克、绍五派重修 《明故参将将军喻爵墓志》:“爵祖自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住居银树岗时,为明朝参将。而因有功,又升将军之职。见国势已衰,天意难回,告老致仕,精于医理,遂隐迁于川南叙州府富顺县。欲救川东之疾苦,振江夏之家声。挂一漏万,知为避兵荒,或何因,来到黔江县正谊乡上排。见山水秀丽,择仁而处,故落业鱼家山,居住至今。生齿日繁,分门者不下千余户。人丁益盛,合族者约三四千余。文人学士,不胜称举”(P446)。喻氏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喻爵曾任明朝参将,当明代晚期,见明朝国势衰败,遂弃官就医,首先迁徙四川,定居叙州府富顺县,后为避兵荒,又移居黔江,定居于冯家镇姜家湾。喻氏迁黔属于 “湖广填四川”的范畴。

咎氏贵州——黔江县坝乡清乾隆年间

据道光十四年 (1834年)季冬月十九日黔邑庠士甥孙张应川敬撰 《刘母咎氏老孺人墓志》:“想当年,由黔南入川,内相翁君,服田力穑,大裕丰亨,子孙济济,鼎盛一门,勤俭孝敬,丕振家声,女中君子,坤内大成”(P31)。咎氏祖籍贵州,具体地点不详,后缔结婚姻,下嫁刘氏,入居黔江之地,从墓志 “徳超四境,年近八旬”语,结合立碑时间,入黔时间当在清乾隆年间。

俞氏湖南长沙府安化县——黔江南海乡清乾隆年间

据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戊申二月二十八日石会宗侄何玉山拜撰 《何母俞孺人墓志》: “母生乾隆三十四 (1769年)八月十八日,在湖南长沙府安化县东坪乡十四都,地名马辔堡张家山生长人氏(P63)”。……若吾母湖南名媛。俞氏祖籍湖南长沙府安化县,在清乾隆年间因婚姻关系,下嫁何氏,入居黔江之地,今南海乡安福寺尚存俞氏之墓。

冉氏彭水——黔江工农乡时间不详

据道光戊申年 (1848年)仲春月贡生茹滨田禹题赠 《姚母冉老孺人墓志》: “孺人彭邑铣公女,黔邑敏生妻也”(P64)。冉氏原籍彭水,为冉铣之女,后缔约姚氏,下嫁黔地,居于黔江县工农乡凉水井,但下嫁时间难以确考。

聂氏彭水——黔江石会乡清同治年间

据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癸卯岁仲春月邑文庠门生杨有贤敬撰 《师母陶府聂老孺人墓志铭》“师母于道光壬寅年 (1842年)八月廿九日酉时在彭邑甘棠乡红椿窑生,于光绪戊戌年 (1898年正月十四日戌时,在黔江白合乡排堰塘湾殁,卜葬于石会周家沟巽山乾向之原”(P284)。聂氏原籍彭水在清同治年间,缔约陶氏,下嫁黔地,居于黔江石会乡周家沟,今该地有聂氏之墓。

据上可知,历史时期曾有不少姓族移民黔江他们为黔江的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姓族绝非移民黔江姓族的全部。上述姓族仅是 《墓志铭专辑》中能够看出有移民迹象的姓族,并不代表移民黔江姓族的全部。因为, 《墓志铭专辑》尚未囊括黔江所有的墓志铭,尚未收录的墓志铭当有不少的移民姓族存在;同时,墓志虽然可以追述姓氏源流,揭示移民的动向,但其主旨并非专题反映和体现移民,故已收录和未收录的墓志,其所论及的姓氏,并不等于就不属于移民姓族。事实上,即以 《黔江县志》而论,就还有不少移民姓族。如万姓、庞姓、程姓蒲姓等。因此,要真正弄清楚黔江的移民姓族,尚需人们的深入钩稽。

[1]重庆市黔江区政协学习文史委.黔江文史(墓志铭专辑)[Z].2006.

[2]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黔江县志[Z].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黔江县地名领导小组.四川省黔江县地名录[Z].1985

An Epitaph-based Survey on the Family Names of Qianjiang Immigrants

ZENG Chao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8100,China)

Epitaph Special of Qianjiang Cultural History includes 577 epitaphs in the period of Ming an Qing dynasties,many ofwhich reflect the immigrant history of some families.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u study of the origin of immigrants to Qianjiang,their family names,their distribution,and their family culture,an the population composition,aswell as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Qianjiang;epitaph;immigrants;families;chronological record

K877.45

A

1674-3652(2012)01-0001-13

2011-11-10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三峡通史·移民卷(2011SKF11)。

曾 超,男,土家族,重庆黔江人,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黔江正阳墓志铭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夏日正阳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墓志铭也可以很幽默
墓志铭漫话
徐正阳 油画作品
让妈妈干活
墓志铭
《我的墓志铭》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