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古典舞身韵引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身韵神韵古典舞

高 静

将中国古典舞身韵引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

高 静

“身韵”是我国古典舞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是我国古典舞的艺术精髓所在。如何将身韵引进高校课堂教学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 “身韵”教学的方法,将身韵能合理的引入课堂教学对我国的舞蹈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校教学;中国古典舞;身韵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北京舞蹈学院的两位古典舞老教授唐满城与李正一创建。身韵的创造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成果中非常重要,使我国对古典舞的训练迈向自身形式的舞种化与规范化。它不但是全面的训练体系,更是训练、创作以及表演之间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一种审美特征的体系[1]。

为了更完善地实现舞蹈教学,本文作者尝试着将古典舞的身韵引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过程中,将“身韵”这个方面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基训课的“精髓”中,真正将其变成古典舞的“核心”来看待。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深刻感受到它不但是全面的训练体系,更是训练、创作以及表演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体系。开展古典舞身韵教学后,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了解,对学生的审美、形体塑造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帮助[2]。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四大动作要素

“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统称。“身法”归类为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归类为艺术的内涵神采。不但要有风格韵味与节奏韵律,还要有精神气质和风采神韵;不但是“内气”的外化,更是生命活动的一种显现。是舞蹈中神与形密切融合的一种标志。“身韵”要做到“内外统一,身心并用,形神兼备”,这是我国古典舞必须拥有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形、神、劲、律”作为身韵的四大基本动作要素,高度体现了身韵的所有内涵。一个完善的古典舞表演者在舞台上所表演的舞蹈动作之所以拥有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就是由于展示了身韵的四大动作“形、神、劲、律”[3]。

1.形。形是形体外部的某些动作。所有直观与外在的体态和动作,姿态和姿态间的过渡、动作和动作间的连接等,凡是所有能看得到的过程和形态都可被称为“形”。形是古典舞之美的一种传达媒介,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形象艺术最具本质的特征。通过对传统的审美特征以及各种比较典型舞姿的分析,我们可知在“形”上,首先必须解决体态上的气质美与曲线美。中国古典舞在体态上看重“仰、俯、翻、卷”以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与“含蓄柔韧、刚健挺拔”的内在气质。比如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拧麻花”、“阴阳面”,武术中的“八卦”,“花鼓灯”的“斜塔”,“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等全都贯穿着人体的曲线之美。以传统中比较优秀的典型性动作作为依据,以由浅到深并逐层发展的教材为方法进行教学,掌握造型与体态的曲线美还要有相对应的素质能力,所以它也是一种技法。人体的“拧、倾、圆、曲”是整体的形象,从局部来看“膝、踝脚、步”,到“肩、肘、腕、臂、掌”,再到“头、颈、胸、腰、胯”都有其特定的要求[4]。

2.神。“神”主要指内涵、气质、韵律、神采。任何艺术如果没有神韵,就可以说是缺了灵魂,无论品评音乐、论画还是谈诗,都离不开“神韵”这两个字。在中国古典舞中,神韵是可以感觉的,是可以认识的,只有把持住了“神”,“形”才有活力。在这一定义中,身韵看重内在的意念、呼吸和气蕴,强调演员的内心情感。在形和神的关系中,神被放到了首位,“以神引形,以形传神”。这里所讲的“神”,其实就是韵,丢失了身韵,就谈不上了中国古典舞。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如果缺少内心情感的带动与激发,也就丢失了中国古典舞的光彩。我们都知道,“眼睛是传神的工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等各种变化并不是指眼珠本身的运动,却是受心理的接凑与内涵的支配所表现出的结果,这恰也说明了神韵是支配一切的[5]。

3.劲。“劲”指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对比、有层次的力度处理。比如,运动时“动中之静”或“静中之动”都是依赖“劲”使用到位才得以表达。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太一样。“劲”有“急中有缓”、“韧中有脆”、“刚中有柔”等劲的区别[6]。“劲”不但运用于动作的过程中,在动作结束时“劲”却更重要。不管是武术套路、芭蕾舞还是戏曲都是特别重视动作结束前一瞬间的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就更不会例外,比方说,典型的亮相劲头即“寸劲”:其体态、角度和方位都已做好准备,使用一寸之间的劲头起“画龙点睛”作用;“反衬劲”:给予将要结束的体态造型一个强度非常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对最后的造型进行强化和烘托;“神劲”:即所有都已完成,而使用眼神和肢体作延伸的感觉,使它“形已止但神不止”[7]。

4.律。律”包括了自身的律动性以及它所遵循的规律。一般来讲,动作必须要达到“顺”,动作顺才可以一气呵成。但古典舞经常又“不顺则顺”,以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动作本来朝左,却突然朝右,或者朝前、朝后等等,这样就出现了千变万化的动作,给人一种瞬息万变的动感。古典舞还有一些从反面来做,即“欲前先后,欲左先右,逢冲必靠,逢开必合”的规律,这些特殊的规律表现出了古典舞的一些特殊审美性。不管是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还是反过来的动势,都表现出中国古典舞中圆、游、变和幻的美。这恰是我国古典舞“身韵”的起点与归宿。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课堂教学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将中国古典舞身韵合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广泛应用。

(一)由浅入深,系统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法是系统性的。和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学方法相同,前提要清楚该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内容等。另外分出一些基本概念、舞姿以及身韵等几大块。另外,参照人体活动的逻辑顺序进行了一定秩序的安排,从脚到腿、腰、胸、头,所有的动作都要规范顺序,要把书上所要提的教学内容有顺序地连在一起。

例如,对呼吸的训练。舞蹈中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在所有的舞蹈动作当中,呼吸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那些舞姿是结合在一起的。对呼吸的训练,应该按照不同年级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对低年级训练时,可以开展一些容易的坐地呼吸,与提沉等一些单元素训练相配合。这样一来不但体现了训练的目的性,同时解决了同学们自然形态的一些基本能力。中年级学生将基训课与身韵课相结合,把身韵元素慢慢揉进练习中,尤其是在做腰组合、单腿蹲及控制时,更需要提高呼吸韵律的配合。它们不但可以使基训与身韵融合到一起,并且提高了拧、圆、倾、曲的练习,突出体现出古典舞的特殊性。将身韵课和基训课相结合,对解放学生身体的各部位有帮助,对完成高难度的民族舞蹈有帮助;肌肉的线条可以被拉长,动作可以松弛流畅,表现力也会明显提高。将两者结合训练,还可以提高动作组合的相关性,增大动作幅度,使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语汇量加大。

(二)端正我国古典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

我国古典舞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在我国舞蹈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被称为我国舞蹈的一种代表舞种。任何一名从事舞蹈艺术的工作人员或教育人员,都要对其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与了解。“身韵”的成形,是现代审美和哲学思想的结合,是内在神韵与外部身法的统称。它看重人体运动划圆的轨迹,以及它过程中以腰为轴、运动的力源、“反”倾向、内气导引、以神领形等,使人们在舞蹈理论上可以感受颇多,从而进行实践指导。身韵的确立以动作为出发点,提取元素入手,在静、神、形、养四个方面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特征,开始形成了拥有韵律感强、动作节奏丰富、民族风格的舞蹈身韵,给课堂教学法作出了很好的补充。

(三)将陶冶 “神韵”和训练 “身法”相结合

古典舞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神形兼备”的一种艺术体现,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起源于博大、精深、悠久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形态美学和韵律美学的结晶,它的独特韵味与独特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气质的一种完美体现。“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身韵的四大基本动作要素,高度体现了身韵的所有内涵。进行身韵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不是为了身韵而进行身韵,它的最终目标是要把身韵融入到古典舞的所有舞姿与技术技巧中,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舞蹈动作与节奏处理的连接上,以及舞蹈动势的渲染、点线处理以及表演人员内在修养等多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大学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时,要将“形、神、劲、律”当成古典舞动作元素,使它们合为一体,从头到尾贯穿到身韵的练习中。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的动作能够实现模其劲,摄其神,振其形,顺其律,从而达到身韵教学的目的。在古典舞练习中,刚开始就要在学生中输入古典舞“少律风格无,无韵则神死”的思想,让身韵从进校门开始就在低年级学生的大脑中留下印象。然后按照少而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利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身韵”,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让传统的民族风格和当代审美实现完美结合。

身韵作为当今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中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获得了舞蹈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回过头来看,更觉得其意义深远,故将其合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必然趋势。身韵学说的诞生使中国古典舞重新获得了一次生命,它摆脱了文化失语症的困境,从戏曲与武术的当中脱离出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一种舞蹈形式。受到身韵的影响,我国舞台剧目越来越多姿多彩,并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舞蹈新生代,很多中国古典舞演员、教员以及编导都受益于此。

[1]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

[4]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

[5]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陈先祥.戏曲舞蹈艺术[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何 岩

G642

B

1671-6531(2012)04-0110-02

高静/安徽滁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安徽滁州 239000)。

猜你喜欢
身韵神韵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