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帝国与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
——一种基于衰亡视角的分析

2012-08-15 00:48程桂龙
关键词:拿破仑帝国战争

程桂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武汉430073)

拿破仑帝国与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
——一种基于衰亡视角的分析

程桂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武汉430073)

分析指出,拿破仑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及领导能力,带领法兰西民族建立了一个囊括欧洲大半的法兰西帝国,法国一度达到全盛,得以称雄欧洲。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法兰西帝国走向灭亡。在此背景下,召开了维也纳会议,欧洲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得以改变。

拿破仑帝国;衰亡;欧洲;国际关系

拿破仑帝国包括拿破仑第一共和国部分时期(1799—1804)和拿破仑第一帝国(1804—1814,1815)的全部,时间跨度在15年左右。期间凭借各方面因素,拿破仑帝国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后期,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又迅速衰亡。

一、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拿破仑原名拿破仑·布宛纳,1769年8月15日生于地中海的科西嘉岛。“早在1793年12月,曾就读于巴黎军校,并任炮兵团青年军官的拿破仑,就因其在他第一次参与指挥的重要战役——土伦之战中功绩卓著而一举成名。”[1]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伙同西哀耶斯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临时执政府。不久,成为第一执政,1802年又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终身执政,1804年加冕成皇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内政权。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公共秩序;同时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大力发展教育、经济,制定《拿破仑法典》等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秩序,短时期内法国得到空前发展。随着第五次反法联盟的胜利,一个威震欧洲大陆的法兰西帝国呈现在世人面前,到1810年左右达到“全盛时期”,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拿破仑在建立起强大的法兰西帝国后没有放弃对外扩张,且其方式越来越具有侵略性和破坏性,这很快遭到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反抗。1808年2月,趁西班牙统治集团内讧,拿破仑派缪拉进驻西班牙,在拜兰地区法军大败,拿破仑军队战无不胜的神话宣告破灭。1809年5月,在同第五次反法联盟的阿斯佩恩—埃斯林会战中,法国再次失败;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亲率61万大军征讨俄国,由于俄国的顽强抵抗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法军几乎全军覆灭;同年巴黎发生未遂政变,拿破仑的统治地位开始遭受冲击。1813年初,在同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莱比锡会战中,法军一败涂地,拿破仑被迫退回莱茵河左岸,法兰西帝国土崩瓦解。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签订退位诏书,被囚禁于厄尔巴岛。1815年3月1日拿破仑逃回法国,组建了“百日王朝”,但在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失败,6月22日再次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帝国最终宣告灭亡。

二、拿破仑帝国衰亡原因分析

拿破仑帝国的衰亡是现代国际体系经历的第三轮大震荡。这一轮震荡的效果与影响力比前两次要大很多。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潮,连年的征战却激起了欧洲的民族主义;拿破仑个人无限的扩张野心与战争冲动又使法国长期处于战备状态,国家长期得不到喘息,所有这一切都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衰亡。

(一)内因

1.拿破仑个人因素、统治方式以及政策的局限性

拿破仑帝国是在法国大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资产阶级的优越性。然而,随着拿破仑个人权势的增长,拿破仑的统治越来越具有反动性。其统治方式体现了高度的集权,政权凸显出了君主独裁的所有特点,立法机构形同虚设,个人意志取代法律,《拿破仑法典》等的颁布停留于形式之上。“随着法兰西大帝国的建立与自己地位的巩固,他开始疏远和背离革命原则,并在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帝王思想的同时,逐渐地屈服于正统主义原则。”[1]在用人上,逐渐陷入任人唯亲的窠臼,同时恢复了波旁王朝繁杂的朝仪。此外,还封锁了大量报刊杂志,严密控制人民思想,迫害政见不同者。

拿破仑统治的另一大败笔是“大陆封锁体系”的实施。特拉法加海战中的惨败清楚地表明,法国在海上根本不是英国的对手。“无奈之下,拿破仑在1806年11月、1807年12月先后签署了著名的《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有任何通商往来。”[1]在封锁初期,英国遭受了沉重打击,但后来英国不仅克服了危机,还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法国,自身所受到的危害要远远超过英国。由于普、奥、荷等国的抵触,大陆封锁形同虚设,最终于1812年左右解体。

2.经济发展不能满足战时需要

拿破仑时期法国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拿破仑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产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技术前提。但碍于自然资源匮乏,政局长期动荡,法国的经济规模迟迟得不到扩展。作为典型的陆权国家,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外力量,而当时法国工业化发展水平无论规模、速度还是效率都比不上英国。与英国的长期对抗,极大地消耗了法国的国力。

法国为满足长期对外战争的需要,不断进行征税,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遭到强制收拢,经济发展更加步履维艰。经济状况的恶化,使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为此拿破仑一方面需要对抗反法联盟的进攻,另一方面又要分散力量应对国内的反抗,经济状况更加雪上加霜。此时,法国的宿敌英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实际上,英国政府在1793—1815年间,从直接和间接税中获得了高达12.17亿英镑的收入,而且他还在保持良好信誉的情况下,从金融市场继续筹得了4.4亿英镑的贷款。这使财政上非常保守的拿破仑极为惊诧”[2]。

3.频繁的战争,使人心不稳

拿破仑帝国,成也战争,败也战争。在成功抵抗了反法同盟的五次进攻之后,拿破仑俨然成了战无不胜的神话,地位如日中天,个人更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外侵略扩张野心大大增强。“穷兵黩武使法国国力亏空,财政紧张,为此拿破仑走上了一条以战争求和平的恶性循环之路,而这种主要依靠战争来维持的强盛必然是无稳固的、暂时的。因为一旦霸权国家陷入此种境地,则必须确保战争的持续胜利。”[3]第六、第七次反法联盟的失败打破了这一神话。

据统计,被拿破仑一世征入军队的法国人为:“1800年3万人;1801—1805年为每年各6万人; 1806—1809年为每年各8万人;1810年为11万人; 1811—1812年为每年各12万人;1813年为14万人。”[4]1800—1813年间法国共征兵130万,而此时法国的总人口不到3 000万,抛出女性因素,每十个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个军人,而且随着后期战争的加剧,这一趋势还在呈上升态势。长期的战乱使民生凋敝,人心思定。战争后期,拿破仑众叛亲离,士兵临阵倒戈,拿破仑帝国在连年的征战与消耗之中走向衰亡。

(二)外因

1.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法国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面临海一面环山,破碎的地形与闭塞的环境,为各地割据创造了条件,拿破仑虽然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很难真正把它们统一起来,地理环境的限制为分裂与倒戈创造了客观地缘条件。

法国称霸欧洲面临的最大地缘威胁是其侧翼的英国和俄国。要向西面及北面挺进必须打败英国,而要向东面挺进则必须征服俄国。英国同法国隔海相望,在海洋实力上远胜于法国,特别是在特拉法加海战惨败后,法国放弃了在海上同英国的争斗,英吉利海峡阻碍了法国西进及北上的企图。俄国陆上力量强大,并且有强烈的领土要求,国土广阔而纵深,地理环境险峻,同俄国的作战消耗了法国大量的有生力量,1812年拿破仑的对俄作战几乎全军覆灭。拥有强大海军的英国和拥有强大陆军的俄国使法国在地缘上“左右为难”,二者的联合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2.欧洲各国的敌视和干预

法国大革命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极大地震惊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拿破仑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使各国感到恐慌,长期以来形成的“均势”状态被打破,各国的民族主义与反抗情绪被煽动起来。

在这之后,欧洲国家纷纷联合起来,干涉法国内政并试图颠覆法国新型政权,恢复波旁王朝统治。1793—1815年英、俄、普、奥等国先后组织七次反法联盟对法国进行干预,拿破仑带领法国击败了前五次反法联盟的进攻,第六、七次战争失败后,拿破仑被迫两次退位。总体上讲,这些战争间隔都较短,在战争间隙根本没有充足时间进行休整,造成法国长期疲于战争,且以一国之力抵抗欧洲众国的联合进攻,军民士气受到影响。最终在反法同盟的干预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帝国垮台。

3.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传播及反抗

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大革命提出的平等、自由与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随着拿破仑战争传播到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各国,给予了那些封建国家里的人民以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5]

后期,随着拿破仑侵略与剥削的加剧,逐渐激起了被占领国的民族主义,这些国家的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反抗拿破仑的统治。1808年2月起,先后六年的时间里,西班牙通过各种游击战争,拖住了几十万法国精锐部队,并在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西班牙抗法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不畏精神与顽强斗志,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其他各国被压迫的人民,欧洲民族主义空前高涨,纷纷起来反抗拿破仑的统治。拿破仑在占领区不仅不能推行其统治,相反被牵制了大量有生力量,实力遭到分散。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组织的带有全民性质的会战,直接促成了拿破仑帝国的毁灭。

三、对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页。其兴亡与衰落对近现代欧洲的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它在某些领域的创新与贡献至今仍值得借鉴。

第一,动摇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封建正统主义的灭亡与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拿破仑战争发生时,正值欧洲封建主义走向崩溃和资本主义逐步兴起的时代。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还在拿破仑上台之前,欧洲封建君主就联合起来,结成反法同盟、围剿法国革命,妄图绞杀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权恢复波旁王朝的黑暗统治[6]。

拿破仑帝国虽然最终灭亡,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却是不可忽视的。当时的欧洲大部分仍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拿破仑在占领区广泛地推广了资本主义统治方式[1]。德意志形式上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实际上却由300多个分散的诸侯国组成,政治上封建割据,经济上凋敝落后。拿破仑在1805年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后,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占领了德意志的大量联邦。后来建立了莱茵同盟,取消了历时八百余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莱茵区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拿破仑帝国的统治使各国的封建正统主义遭到极大地挑战,促进了各国政治制度的变革。虽说战后欧洲各封建国家纷纷复辟,但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已不可阻挡。

第二,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被占领区民族的觉醒。

拿破仑帝国传播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自由”、“平等”为公民权利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推进了人权与公民权的发展。《1791年宪法》作为法国历史上第一步成文宪法,开创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依法治国的原则得以确立。

拿破仑帝国在给被占领区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也加重了对当地的奴役。为支付庞大的战争开支,拿破仑对被占领国进行强制征税、征兵,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主义萌发。在此背景下德意志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统一运动,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即带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拿破仑通过他的政治体系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的发展。尽管他没有完成意大利和德意志的领土统一,但他大大简化了这两个国家的地图;他把一部分南部斯拉夫各族人集结在一起,使他们有望恢复政治独立。”[7]拿破仑帝国覆灭及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正是依靠各国觉醒民众的英勇抗争才取得胜利。

第三,促进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革。

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使各国力量得到重新分化组合。战时,传统强国英、俄、普、奥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结成反法联盟,但由于联盟各国从各自利益出发,且政治目的分歧严重,因而这一组织具有很大的松散性,迅速瓦解。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法国受到很大的削弱,暂时无力争夺欧洲霸权。俄国是当时除法国之外的欧洲第二大陆强国,急切期望获得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英国是当时唯一能与俄国抗衡的欧洲国家,由于脱离大陆且是典型的海权型国家,因此极力推行“均势政策”,借机维持欧洲大陆的实力平衡;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世敌,拿破仑帝国灭亡之后二者失去了合作的基础,争斗持续进行;意大利等国当时仍未统一,且分属于各个不同的小国,政策摇摆性较大,话语权相对较小。“尽管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但它们在破坏性的战争之后,都无意为争夺战利品再发动一场战争。各战胜国都力图建立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新的国际格局,以便维持和平,防止再度发生武装冲突。”[6]拿破仑帝国之后的欧洲政治版图逐渐被确立下来。

第四,战后通过一系列会议与协议,形成了处理欧洲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拿破仑帝国覆灭后,通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各交战国签订了《巴黎和约》和《最后议定书》。确立了恢复欧洲旧时统治秩序,限制法国,维持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分裂局面等协议。

维也纳会议确立了正统原则、补偿原则、势力均衡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补偿原则承诺对在拿破仑战争中被侵占领土或抗击法国有功的国家以适当的补助。势力均衡原则,力主使拿破仑帝国覆灭后的欧洲保持一种权力均衡,不允许超级大国的出现,各国势力维持在一种不危害他国安全的状态。围堵法国原则,要求着力发展法国周边国家的实力,使其发展壮大,以拥有足够的力量应对法国,使法国扩张在可控范围之内。维也纳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原则,规范了之后的欧洲国际关系,谈判协商问题的方式被固定下来,国际法及相关法律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维也纳体系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拿破仑战争,为欧洲地区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和平。

四、结语

西方文明无疑是人类优秀文明之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西方化进程[8]。拿破仑帝国的影响具有广阔性、深入性、久远性。它对民主、和平思想的传播,大大促进了欧洲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不可否认,拿破仑的频繁战争也给欧洲各国带来了灾难。拿破仑帝国覆灭后,维也纳会议确立了正统原则、补偿原则、势力均衡原则。原先被推翻的封建国家纷纷复辟,封建主义表面上看甚嚣其上,但其统治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的状态,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维也纳体系形成的30多年里,各国对封建主义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过,终于在1848年爆发了全欧性的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革命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镇压,以失败告终,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潮流已势不可挡。维也纳体系确立的欧洲协调机制对于维持欧洲均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对防止大国称霸、肆意践踏别国利益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其对国际法、国际惯例及外交规范的重大影响直到现在还发挥着作用;它制定的规章制度为大国外交、精英外交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国际组织的确立及发展创新提供了保障。拿破仑帝国的发展及衰亡极大地影响了近现代欧洲的历史进程,使拿破仑时期的欧洲成为法国的欧洲,19世纪前20年的时代成为法国的时代。

[1] 齐世荣,吕一民.法兰西的兴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62,83,85,63.

[2]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126.

[3] 莫潮磊.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衰亡[J].法制与社会,2010(1):232.

[4] 中山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选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64.

[5] 高荣.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进步作用[J].历史学习,2007(10):17.

[6] 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9):62,62,64.

[7] 塔尔列.拿破仑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17.

[8] 张翠.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浅析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

Napoleon Empire and the modern Europe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erish

CHENG Gui-lon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Issue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The article analyses that Napoleon is an allpowerful man in modern Europe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istory,who by virtue of the excellent military ability and leadership,leading the French national to building a French Empire which includ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Europe;France obtained the power to dominate the Europe.Latter on,due to all kinds of factors,the Napoleon Empire got perished.Under this circumstance,did a congress of Vienna convene,the Europe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d greatly changed,and the progress of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had also been changed.

Napoleon Empire;perish;Europe;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ok=5,ebook=165

D819

A

1009-8976(2012)03-0005-04

2012-05-20

程桂龙(1988—),男(汉),山东青岛,硕士主要研究国际战略与大国关系。

猜你喜欢
拿破仑帝国战争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拿破仑美言惑敌
他们的战争
通识少年·拿破仑
“帝国警察”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