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状与提升对策

2012-08-15 00:49李金凤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信息产业福建集群

李金凤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一、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呈现出产业地位日益提升、产业集聚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大型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日趋活跃的局面,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一匹“快马”。

(一)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具有集群发展的特征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现代经济技术为纽带,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经济聚集体。一般来说,产业集群至少应包含以下五个特征:一是地理聚集,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个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聚集现象;二是专业化,产业集群的主体是相关产业企业,即企业之间具有价值链上的互补性关系以及表现在经济联系上的上下游分工和供应商-客商关系;三是社会根植性,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机构不仅在地理上接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其它方面都有很强的本地联系,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相互信任和满意成为区内最有价值的资源;四是社会网络化,产业集群中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协作关系,能有效推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社会化进程,从而保持和提高区域的竞争力;五是区域创新性,持续的产业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原因。

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初步具有集群发展的五个基本特征:

一是地理聚集特征明显。福建省已基本形成了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产品三大产业链,以及光电子、智能小家电、计算器等特色信息产品产业链。产业的集聚也带动了作为载体的园区的不断壮大。

二是专业化特征明显,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配套,但配套能力不理想。目前,福、厦等地,围绕手机、电视机、机关视盘机、计算机等整机主导产品和显像管、显示器、变压器等关键套件有一定的产业配套基础,但其他主要整机产品的本省配套均很不理想。

三是社会根植性有所加强。地方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其他行为主体间的联系有所加强。

四是社会网络性初步显现。如厦华、夏新、实达、新大陆、源光亚明等企业相继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层次的研发人才。福州、厦门两地的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也有建立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协作关系,比如华映光电和冠捷之间,福大自动化和福州大学之间的联系密切。

五是区域创新明显加强。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建立一支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格局初步形成;加强与北大、清华、福大等院校全面合作,不少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实达、新大陆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同时,还引进了福建省留学人员创业园,设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中心,华映、新大陆、飞毛腿等企业在开发区设立了研发中心。

目前,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具备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但仍然处于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制约着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较多,但只有迎难而上,逐步克服这些障碍因素,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才会有质的提高和飞跃。

(二)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企业内专业化分工体系尚未形成。专业分工和协作是形成集群企业彼此纵横交错联系网络的基础,也是集群企业从集群中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必要条件,缺乏分工和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不但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而且容易陷入恶性竞争。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不少企业存在单打独斗,注重动员内部资源,对企业间的分工配套协作重视不够,其带动和辐射效能不强,虽然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产业都有,也有一定的分工,但缺少联系与协作机制,分工程度有限。

2.主导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善。在集群意义上,产业配套是一个核心概念。相关产业在技术开发、制造、分离、营销和服务上同集群内的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分工,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带动本产业产生新的竞争优势,支持产业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地为集群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并不断地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信息在集群内的传递速度,从而加快整个集群的创新速度。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围绕手机、电视机、机关视盘机、计算机等整机主导产品和显像管、显示器、变压器等关键套件有一定的产业配套基础,但其他主要整机产品的本省配套能力均很不理想。其中,戴尔公司实行全球采购,在福建采购的零部件很少。

3.企业缺少本土“根植性”。产业集群的植根性特征决定了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一个从事区域专业化的聚集经济规模体,更是一个内部各主体之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并有强烈文化同质和植根性的社会有机系统。目前,在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未能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缺少本土植根性,区域创新网络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地方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其他行为主体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网络水平联系没有形成,网络的本地植根性不强,这导致集群内集群学习能力有限,创新严重不足。

4.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省的产业集群大都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简单“扎堆”,而不是以创新为基础的,集群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大而不强”的隐患。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开发多是对国外技术的引进的二次开发,把外国电子信息产品改造或改进完善成可供我国用户使用的产品,集群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较弱,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少,大量的是技术价值低而商业价值相对较大的创新,基本停留在附加值较低产业低端,核心技术至今还完全掌握在外国跨国公司手中,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行业仍属于“组装型”行业,有些甚至是组装工作都在国外完成。

5.产学研机制不健全。合作互动是促进集群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研究所等支援机构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大学、研究机构高度活跃的知识的溢出效应,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和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是集群内电子信息企业创新的基础。从而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在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合作还没有成为创新主流,合作互动的创新机制还不太健全。

6.高层次人才缺乏,引进人才机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包括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和懂科技的经营管理人才。我省人才资源相对于国内发达地区更加匮乏,高技术产业所需的人才,特别是拔尖的技术开发人才相当短缺,人才流失的现象大量存在,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企业外迁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福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许多外来企业并没有将研发部门迁移到福建,整个集群系统缺乏研发部门,势必影响到集群的创新能力。促使集群创新的机制是竞争机制与协作机制,由于集群企业的研发部门都不再本地,自然影响到集群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协作,更不用说经验性知识的传播。

7.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我省产业集群成长普遍缺乏中介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已造成了产业集群效率不高,结构竞争力难以提升。行业协会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的职能没有充分体现,还没能真正为企业所认可,多数行业协会的工作只停留在一般性、象征性研讨工作和联谊性活动,对企业缺乏吸引力;金融机构、民间风险投资机构不足,使企业融资发生困难。

二、加快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构想

1.积极推进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生产体系。加强福州和厦门两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之间的跨区网络建设。统一规划、相互补充,使两地能够得到协调发展。

2.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努力培养集群根植的力量。

3.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完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优化产业链。目前,我省已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今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依托这些龙头企业,形成相应配套,如捷联夜景系列产品生产线、华冠光电LCM模组、星网锐捷高端网络设备及新一代通信产品、厦门友达光电液晶显示模组产业园、实达新型激光打印机、飞毛腿电脑电池生产线等龙头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一体、产业配套相对完善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链,是我省成为国内计算机及其网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4.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的能力。政府在逐步增加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投入的同时,还应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电子信息产业投入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官、产、学、研联合机制,通过提供经费,制定适时可行的激励政策与规定,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或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引导高校、科研单位与技术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联合研究开发,共同生产销售,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扩散。

(二)明确职责,充分发挥企业、机构、政府的作用

1.企业层面。由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自身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和群内大企业相比,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群内企业应注重于其他企业、院校合作,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实力。群内企业于其他企业、院校合作的方式有技术、人才交流、产业关联、信息共享等方面。

2.市场服务体系层面。IT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服务机构,如在企业发展的前期需要市场分析、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中期需要制作、测试和市场检验;还需要后期的推广销售、技术服务、物流配送等等,这就要求在企业集群内,在技术孵化、信息咨询、培训、金融、法律以及财会、管理等各方面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经营指导服务、职业培训服务、研究开发服务、中介服务及咨询服务等。产业集群的市场服务体系是主要职能是共同为群内企业提供服务,引导企业的创业行为、经营行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改善和提高群内企业素质,使集群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3.大学与科研机构层面。在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中,大学与科研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源头,不仅可以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以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众知识、信息、技术的扩散,为产业集群实现基金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大学与科研机构存在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但是,它们又普遍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经费短缺;二是所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学与研究机构应加强与企业、政府的互动。

4.政府层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仅仅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市场运行,必然出现市场失灵。因此,借助政府力量的适当支持,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纵观国内外成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都能找到政府的身影。政府是构成产业集群竞争力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并不能控制竞争优势,但可以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竞争优势。政府必须善于发现产业的薄弱环节,了解产业的真正需求,解决单个企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政府在对集群的发展进行产业引导时,要科学的规划,以此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从而形成未来产业发展格局。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下,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扶持是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黄健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元智,马鸣萧.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背景[M].北京:华夏人民出版社,2006.

[4]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等编.福建企业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信息产业福建集群
7524亿元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