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农民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措施

2012-08-15 00:46谭影航
河北农机 2012年5期
关键词:素质农民农业

●谭影航

进入本世纪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如果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就会缺乏动力支撑。为此,我们要从抓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谐新农村。

1 提高农民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1.1 提高农民素质,能够满足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的需要,有利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经济发展中,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普遍比较迟钝,接纳、消化、吸收速度缓慢,他们往往不敢或不轻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造成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机械装备无法推广应用。椐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科学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仅为19%,同国际上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到80%,但我国的现状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广西上思县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2010年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13.1%,尤其是甘蔗的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作业刚刚起步。种植、收获等生产环节,90%的用工量是依赖于人力、畜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发展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而农民、机手是农业机械的主体,没有一流的农民、机手,就没有农业的机械化;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就必须使农民、机手的素质有较大提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需要高素质的农民。只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农民,才能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被农民掌握和利用,才有可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此,加紧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才能满足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的需要,才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1.2 提高农民素质,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助于生产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活富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国外有关资料证明,具有小学文化的劳动力,可提高劳动效能43%,具有中学文化的劳动力,可提高劳动效能108%,而具有大学文化的劳动力,可提高劳动效能300%。农民的素质与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只有高素质农民才能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广西上思县在妙镇板龙村、岑派屯村民,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科学种植甘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及时地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农业机械化,运用拖拉机技术,大力开发荒山荒地,合理利用水旱田种植(改种)甘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11年~2012年蔗糖榨季,全屯糖料蔗入厂达5600多吨,创总收入280多万元,实现人均产蔗40余吨,仅甘蔗生产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9000元,创出了历史新高。村民增加了收入,有的兴建了红砖瓦房,使住房问题有了较大的改观。有的购置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农机设备,实现了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手机、摩托车、彩电、冰箱以及现代家居用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生活富裕”。可见,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大量农业科技成果就容易被农民掌握和利用,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应提高,更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1.3 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拓宽农民进城务工渠道,确保入城农民实现增收,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从业人数逐步减少,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逐步增加。这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现在仍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事做,究其原因,许多行业需要有专长的、有技术的、有技能的劳动者,而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缺乏相关技能。近几年来,许多农民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返乡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等,掌握了一、二门实用技术,提高了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质,拓宽了进城务工的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找到了就业门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即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更容易在城市里找到工作,更容易迁移城市,有助于顺利完成农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消除农民工“两栖”状态。可见,农民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就具备了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条件,从而为实现进城农民增收提供条件。只有农民转变为市民,减少农业人口和剩余劳动力,才能促进农民增收,才能推进农村向城镇化发展。

1.4 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农业现代化大致包括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市场化、农民生活的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等内容。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需要科学技术为支撑,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所以,必须掌握专门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仅靠传统的经验传授是不够的,偏低的文化素质和经验型思维习惯,往往会阻碍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学习。需要农民接受专门的教育和培养,这就要靠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一大批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操作技能的新型农民来完成。所以说,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培养高素质的农民就能够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进程。

1.5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和谐的因素。要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建设和谐村镇,而建设和谐村镇首要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只有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才能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才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农民素质提高能够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精神文明素养、法律法规意识则增强,农民才能够管好农村事务、实行民主管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素质提高,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就能很好的贯彻落实,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会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村民,起到帮扶作用,即富裕带动贫困,才能普遍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提高农民素质在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城镇化建设、改变农村面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粮食生产还是转移剩余劳动力;无论是土地管理还是社会事业;无论是立足当前还是着眼于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农民。

2 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措施

目前,农村的农民素质状况仍然较低,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的问题是:进城打工的青年农民增多,在家乡务农的减少;务农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大中专毕业生都进城务工,回乡务农的较少;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所以,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还很艰巨,决不能松懈。笔者认为,提高农民素质应把握以下几点:

2.1 充分认识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制定培育新型农民的长远规划

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识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作用,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农民素质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提高农民素质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重要任务。②制定长远规划,建立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提高农民素质的管理模式。探索一套有效的、科学的人力智力开发管理模式,把提高农民素质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成为部门领导、工作团体、组织成员的共同职责,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提高农民素质工作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

2.2 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前农民收入仍然较低,农村仍然比较落后。建设新农村,前提是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实现。如果农村落后局面不能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就会滞后,甚至失败。为此,必须发展农村经济。①在经济上,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帮助农民解决启动资金困难问题,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向依靠科技进行转变,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为提高农民素质奠定物质基础。②大力发展特优种养业,努力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如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良法,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增加名、特、优产品的比重,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③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扩大农村就业,为农民创收致富找门路等。

2.3 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

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建立健全稳定规范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对家庭缺乏劳动力和受封建思想毒害,不愿送女孩上学的要进行批评教育;着力解决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对于已经成年的文盲半文盲农民,要通过办夜校、文化补习班等方式,让他们达到初中文化水平。巩固“两基”成果,把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力争到2020使农民受中等职业教育率达到95%以上,使农民接受系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通讯设备开设中专、大专、本科课程,鼓励农村青年参加自学考试、电大考试,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为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创造条件。

2.4 加大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①加强科普宣传,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开展科普活动,采用文艺演出活动和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努力营造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②整合现有单位的培训力量,综合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县职业教育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资源,争取教育、科技、文化、组织、财政、党团、妇联和社会团体的支持,设立县、乡(镇)、村三级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学校、组建科技支农技术服务队,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全面依靠科技和教育进步提高农民素质。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使农民有机会继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掌握1门~2门实用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开展“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训计划”;以返乡农村青年和农村“两后生”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归巢燕”、“青易学”等培训行动。④把提高农民素质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聘请有关专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处在各环节的农民开展培训,以激发农民学习知识、选择领域、占领市场、走致富之路的热情和勇气。⑤把提高农民素质与科技示范圆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示范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科学管理水平。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选派一批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传授科技知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

2.5 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农民,不仅要懂生产,还要会经营。只有加强对农民经营管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的接纳、消化、吸收能力,敢于应用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敢于担风险,把握市场脉搏,开辟新空间、新渠道,才能赢得经营利润,才能实现既增产又增收。

2.6 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①结合农村实际,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参与道德实践,接受自我教育,提高道德修养;引导农民参与“五讲四美”、“八耻八荣”活动,树立“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赡养父母、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抵制封建意识、旧传统、旧观念、小农经济、小富即安、赌博迷信等不良风气的侵袭,反对宗族或宗派纠纷等。②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开展权利意识教育,使农民明白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作用。强化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引导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守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进行生产经营,依法办理农村各项事务,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矛盾和争端,防止采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2.7 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丰富农民的文体生活

①边远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居住条件差。要提高农民素质,首先要治理乡村“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等脏、乱、差的生活状况,建设出民居美化、街圆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的新农村。把农村“三废”变三料,即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变成肥料、燃料、饲料。其次是采取移民方法把那些居住在干旱区、水淹区、石山区等生活环境较差地区的农民,搬迁转移到环境较好的地方生活。通过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居住环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人讲究卫生,实现村容整洁,以提高农民的卫生健康素质。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每一个行政村建设篮球场、文艺舞台和配备图书室等功能的综合楼,组建多支篮球队和文艺队,举办文艺演出和篮球比赛,使农村里的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文体生活,逐步减少城乡差距。积极创作与时代合拍、与农民群众鉴赏需求合拍的健康向上、精品佳作,丰富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农民的素质。

猜你喜欢
素质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