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方式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2012-08-15 00:49丁露露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大学生

丁露露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11)

从生活方式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丁露露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11)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关注生活领域,介入大学生的生活层面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在技术方法上为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拓展空间,更主要的是还可以在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促成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思想道德教育;生活方式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流

目前,大学生政治态度鲜明,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关心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拥护、支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国家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充满信心;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他们非常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尤其关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民族感情的重大事件;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和国家利益;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他们能够积极参加党课、团课、“志愿者活动”、各种假期社会公益活动等,以此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普遍具有创新进取的思想意识,敢于竞争、勇于追求、积极上进。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利化思想严重,社会责任感下降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首先,学习动机更加功利化。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认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占72.5%,认为“为了找个好工作”的占72.1%,认为“回报家庭”的占43.2%。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自我”和“家庭”,选择“为贡献国家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比例仅占被调查总数的27.8%。

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也遭受外界质疑。拿助学贷款来说,许多人在申请助学贷款中努力竞争,但在提供个人资料时却恶意提供虚假信息,毕业后还本付息时恶意拖欠。从一开始就做了拒不偿还的准备,使放贷银行与学校工作陷入被动。这些现象说明了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2.整体消费水平适中,个别消费超前、奢侈

目前大学生生活消费基本体现出的是理性节俭、物质与文明相和谐的消费观念。但是,也有极少数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正确,出现了一些超前消费、消费攀比和奢侈消费的现象。

3.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突出

当代大学生是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在追求自我价值、进行自我设计、甚至在自我奋斗中,因信奉个人主义而使一些大学生远离了自我完善,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教养,知行脱节,突出“自我”的表现,很难受人尊重。

4.具备广泛公德标准,缺乏自身规范与知行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每个大学生在接受十余年教育的过程中,一般都具备了合理的道德认同,诸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等。但是在生活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考试作弊、不懂感恩、损人利己以及不遵守公共秩序等。

从不文明行为的实际发生频率上来看,学生们更多的是停留在认知阶段,而在行动上并没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缺乏遏制不文明行为的主动性,即学生对于不文明行为的认识与其自身的行为表现不一致。

5.休闲形式多姿多彩,兴趣层次良莠不齐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比较多的“闲暇时间”,这些时间大约占学生在校总时间的45%左右。他们应该不单单使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变成消遣性的方式,还应该是走向成才的重要途径。从休闲内容的选择上来看,79.1%的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里选择“看书学习”以丰富知识开拓眼界;56.7%的学生选择“谈论聊天”以促进交往,加深友谊;29.0%的学生选择“娱乐游玩”以获得身心的放松等等。但还存在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规划、安排休息时间,28.7%的学生选择“睡懒觉”,7.7%的学生选择“宿舍玩牌”作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方式。

三、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思想道德教育

理想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体现在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内化,让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意识,并在日常行为中坚持下来形成习惯。

首先,在教育目标上应当提出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要求,只有关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为目标才可以形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和有效评价。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从日常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了解一定的健康生活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概念,再把掌握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在教育内容方面应当有针对的加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情感教育。具体层面还应包括学习方式教育、交往方式教育、消费方式教育、休闲方式教育、家庭和婚恋方式教育等,以促进大学生坚持以良好的方式健康生活。同时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并以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在教育方法上需要采用多样措施,积极的运用教学、生活辅导等手段以及利用科学的组织模式进行引导、干预与评价,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表现出高素质的思想道德情操。

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包括:

1.课堂讲述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的知识,通过模拟一些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情境,采用一些幽默的手段,增强学生受教育的趣味性。

2.行为训练法。是经过反复实践锻炼而养成的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是由被动行为经自觉行为逐步向自动行为转化的结果。养成教育的关键是抓住训练,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3.讨论辩论法。我们可以利用团课、班会的时间给学生设定主题,采取讨论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学有先进。赶有目标。

[1] 易果平,蒋家胜.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

[2] 邓泽军.大学生道德健康: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7).

G641

A

1008-7427(2012)04-0056-01

2012-02-17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大学生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