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治本机制研究

2012-08-15 00:49郝辰宇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公信力受众

郝辰宇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虚假新闻治本机制研究

郝辰宇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虚假新闻一直是我国新闻事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虽然相比于真实新闻而言,虚假新闻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虚假新闻一经出现,就给社会带来强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政府形象、危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通过探讨虚假新闻的界定、虚假新闻的现状,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虚假新闻的治本机制。

虚假新闻;传媒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

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虚假新闻一直是新闻界的焦点之一。2011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该规定要求要从新闻源头防范虚假新闻,并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但尽管如此,虚假新闻依然屡禁不止,2008年年底,当“年度十大假新闻”再度出炉时,《新闻记者》的编者按里说:“抗战八年,虽然漫长,终获胜利。然而,评选年度假新闻,也已经整整八年,却尚未见到胜利的曙光。”可见新闻打假之难!那么究竟什么是虚假新闻,又为何出现年年打假年年出新的现象呢?

一、何谓虚假新闻

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何谓新闻:新闻是用来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文本[1]。也就是说,先有事实,才有关于事实的报道,即新闻。因此,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唯有客观的报道事实,把真实的事件完整的呈现在受众面前才能称之为新闻。

而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2]。虚假新闻包括对事实本身的捏造,即报道一些子虚乌有的事件;也包括在真实事件基础上,对事实本身所做的故意夸张、张冠李戴等不尊重事实、不客观完整的报道。

二、虚假新闻的现状

综观近几年的虚假新闻,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

1.虚假新闻多发在民生报道、文娱报道、经济报道和体育报道中

2011年12月,百度热搜榜公布的2011年十大假新闻当中,居榜首的便是一则经济报道《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笔者做了一下统计,这十条新闻中有民生报道3条:《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文娱报道2条:《广电总局限港台艺人参与内地电视节目》、《金庸去世》;经济报道2条:《年终奖计税方法调整》、《央行发行面值500元人民币》;体育报道1条:《李娜怀孕》。

而2010年中国青年报所评出的十大假新闻当中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其中包括民生报道4条:《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70%举报人遭打击报复》、《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文娱报道3条:《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金庸去世》、《“偷菜”游戏或被取消》;经济报道1条:《喀什房价两月就翻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虚假新闻多出现在老百姓较为关注的领域,这些领域里的新闻往往多具有炒作的特点,再加上新闻源的管理不力,使得虚假新闻一经播出就受到广泛关注,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2.互联网既是造假源头又是打假主战场

2011年8月,一条关于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闻”在网络上疯传。该消息称,由于白岩松在节目中针对中国外交发表了许多“不当言论”,甚至他直播的中央电视台《新闻 1+1》节目还出现过中途中断,并改播广告和《焦点访谈》的情况,白岩松为此写了检查,并被央视开除了,所以,白岩松可能再也上不了中央台了。在许多观众的关心下,白岩松直接回应:“我从来没有因为节目的内容问题写过检查。我现在依然在直播,当然做新闻会有做新闻的风险,‘撤稿子’你们也经历过,我只希望这样的事越来越少。没那么严重,一点儿小风小浪都承不住,就别在大海里游泳了。”而针对离开央视的问题,白岩松也澄清:“知道这样的传言中有大家的关心和担心。我并不恋战,如果我离开央视会告诉大家。打从我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做好了离开的准备,但是直到目前为止,真的没那么严重。我也要替我领导说两句,我觉得他也挺冤。”

仔细观察这则“新闻”的流传过程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互联网本身多对多的传播特点,它并没有像前几年的假新闻那样,由传统媒体发布,并在网络上进行转载。而是呈现了由互联网发出,通过微博、博客等互联网工具进行广泛传播并引起关注的。这种传播特点使得虚假新闻一经发出,便像核裂变一样迅速的传播出去,特别是在微博中,经由一个人的发布,可带来多人的转播,再经过更多个人传达给他们的粉丝,这些粉丝再转播给他们的粉丝,如此进行下去,就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不可小觑的传播速度,并且成倍的在增加。

而与此同时,在网络中信息海量、搜索引擎和超链接的特性,又能够帮助人们证实新闻的真假。如:《玉树地震搜救犬救 3 2人牺牲》 播出后,网友当天就通过搜索判断这是一条假新闻,是由“5·12”地震映秀灾区的事件改编而来。而在“金庸被去世”的事件当中,造谣的微博称金庸是于2011年10月15日3点12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据此,知名记者闾丘露薇曾在网上写道,“香港没有这家医院,造谣者也太不专业。其实大家自己 google一下就知道了”。随后,便有“微博辟谣”的ID在微博上辟谣称,已和金庸先生亲友取得联系证实,该消息属谣言。

由此可见,网络虽然是众多假新闻造假的源头,但是,同时也是证实虚假新闻的有利工具,而万千网民更是“打假”的生力军。

三、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

1.大众媒体的商业化

在我国,大众媒体一直是做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被民众视为权威消息的来源。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媒体已经无法单纯依靠政府的拨款而生存,他们为了实现盈利,便会想方设法的增加广告收入。那么,发行量、收视率或点击量就成了衡量广告费用多少的一个硬性指标。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为了赢得受众较高的关注,媒体都想抢占独家新闻、首发新闻,这就给虚假新闻以“可趁之机”。许多虚假新闻正是由于记者、编辑的审核不严,急于把新闻发出来而造成的。

2.新闻记者职业素质的缺失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趋势。但是,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可谓参差不齐。有些属于临时聘用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道德的培训;有些记者即使毕业于新闻专业,却时时刻刻想的是金钱名利。而在新闻机构内部,大多又强调“业绩”,忽视了对记者职业素质的培训。因此,那些职业素质较低的记者,就成为了虚假新闻的源头,他们有些是为了拿红包,同商家一起炒作,有些是为了能发上一条具有轰动效果的新闻,而忘记了“新闻的生命是真实”。

3.缺乏有效的新闻审理和监管机制

在一般的传统媒体中,一条新闻的刊发往往需要通过好几关的审核,但即使如此,还是有虚假新闻从传统媒体中流出,曾经造成轰动的“纸陷包子”事件便是一例。这与新闻机构中审核机制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中,由于其传播特点的不同,广大民众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微博的出现,使得“人人都可以发新闻”成为现实。再加上网络新闻本身追求“新、奇、特”的特点,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审理的机制下,很容易滋生出虚假新闻。

4.新闻法制不健全

在我国,还存在着新闻法制和法规不健全的情况,这就让一些记者钻了空子。由于国家并没有针对不实的新闻报道制定出明文的法律条款,在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下,就对新闻机构及其工作者少了一层约束,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他们就有可能选择了违背职业道德的做法。而这种做法的后果与虚假新闻产生的负面效果比起来也显得微乎其微,许多媒体也只是公开发表了一封致歉信作为对公众的交代。

四、虚假新闻的治本机制

1.提高大众媒体的公信力

大众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和可信程度,被视为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表现其核心是媒体“信用”问题,它的核心要素有二:内容真实,导向正确[3]。对于大众传媒来说,不负责任的刊发虚假新闻、没有“信用”就不会获得公众的信任,而没有了公众的信任,该媒体就等于没有公信力可言,那么,受众就会倾向于选择 公信力更高的媒体,而没有受众的媒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大众媒体要注意到自身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并把它提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本着为受众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树立媒体在公众当中的威信。但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公信力的建设往往也存在着建设好太难而毁起来容易。有时,一个虚假新闻就有可能对该媒体造成强大的冲击。因此,在提高公信力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对虚假新闻的防范。

2.加强记者职业素质的培养

真实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许多新闻工作者由于对职业操守的不了解或者自律能力较差,而报道了虚假新闻。因此,要想根除虚假新闻,就必须从源头做起。首先,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在新闻工作中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要对新闻事业有深刻的责任感意识。其次,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记者的业务培训、业务考核,对工作时间短、业务不熟练的记者可建立互帮互助的措施,要有效减少因为记者不熟悉业务,听信单一信息源,缺乏求证而造成的虚假新闻。

3.完善新闻的审理和监管机制

首先要重视新闻的把关机制。在新闻刊发出来之前,新闻机构要有严格的把关措施。从记者采写新闻稿件到编辑的审核,都需要有科学、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对虚假新闻的高发区,如:民生报道、文娱报道、经济报道和体育报道,以及把关机制较难实施的互联网新媒体,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新闻的审理。其次,要完善新闻的监管机制。新闻的机构的监管可通过受众监督和行业监督来实现。对于受众的监督,要畅通受众的反馈渠道,重视民众的建议和意见。对行业监督来说,可建立新闻评议型的社会公益组织,而政府应予以支持,以发挥其在虚假新闻治理当中的作用。

4.建立健全新闻法规

事实上,我国新闻行业及主管机关已经在防止虚假新闻上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2009年3月24日颁布实施的《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2011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都要求了我国新闻行业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也规定了对虚假新闻的惩罚措施,但惩戒措施不够明确,规定不够详细,执行力度不够。这也是一些记者钻空子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此类事件的法律条款,因此造成法律制裁缺失的现象。

[1] 黄伟成. 新闻定义新解[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2.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027976.html?tp=0_11

[3] 陈艳彩.“公信力”——现代传媒的核心价值追求[J]. 新闻界, 2009,1.

G21

A

1008-7427(2012)04-0098-02

2012-02-29

猜你喜欢
公信力受众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自媒体时代再论纸媒公信力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增强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调查与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