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2012-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弹奏钢琴情感

陈 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高师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陈 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高师钢琴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基础性、适应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技术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影响整个音乐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高师;钢琴;教学方法

高师钢琴教学是一门专业性、基础性、适应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技术课程,在必修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化,高师钢琴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影响整个音乐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由此,高师的钢琴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活动之前,根据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一般而言,钢琴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指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而提前做出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择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钢琴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设计内容、设计手段都直接影响到了钢琴课堂教学质量、学习效果以及学习个体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系统的教学设计要求钢琴教师以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环境等多方面条件来进行综合性规划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钢琴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练习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条件,将课堂教学设计有效运用于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首先,钢琴教师可以结合著名的教育学家加涅所提出的“根据学习结果分类设置目标”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心理、学习情境等多个方面的情况来分解已经确定的远期目标,以此将远程目标分立为短期小目标,使学生能不断获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而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教授某首钢琴乐曲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为识谱、视奏、背奏、表演等四个分目标。在学生能顺利实现各环节目标时,再将教学工作推进到后一个阶段之中,循序渐进、继往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各分目标中运用不同的手段设计课堂教学步骤,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在识谱的第一个阶段之中,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引领学生,让学生多听、多唱、多看、多悟,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钢琴课堂教学设计的把握事关教学全局,直接影响着钢琴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钢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还必须坚持以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以此来实现钢琴课堂教学设计对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最终达到钢琴音乐教育的预期目标。

第三,就钢琴教育而言,在钢琴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制约下,钢琴教学也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特点(如钢琴音乐稍纵即逝以及教师教学思路和学生领悟力的差异性等),钢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很难像学习其他学科一样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记载教师所教授的所有内容。因此,在钢琴的教学设计中势必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夯实基本功教学

学习弹琴不止是学习弹奏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需学会在钢琴上通过自己的弹奏来表达一定的情景、感情以及思想。具体说来就是要让钢琴发出圆润、饱满、结实的声音,要能弹出连、断、跳等不同性质的音。所以,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钢琴基本功,是学好钢琴的关键。

首先,坐位、坐姿、手型、触键、指法和基本技术训练。坐位、坐姿很重要。正确的坐位、坐姿可以使弹奏者便于对琴键的全面控制和驾驭,为双手双臂在键盘上自由活动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是弹好钢琴的前提之一;手型在弹奏过程中,基本弹奏方法也就是手指触键的技巧,要利用掌关节抬起手指,在指型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向下弹去,触下琴键。最自然的手型往往就是最正确的手型,在弹奏过程当中不可能保持一种手型不变,过于强制性的手型,反而会造成手指的僵硬和缺乏灵活性;还有包括像钢琴踏板的运用、音阶、琶音、音程、和弦等钢琴的基本功教学,对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理解作品内涵,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其次,乐感的培养。钢琴是表现音乐、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媒介。爱因斯坦曾说过“乐器在钢琴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可以创造千百种音响世界”。演奏者仅靠无拘束的想象是不够的,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掌握了正确的弹奏方法,学会了各种演奏技巧,积累了相当的功力,只能说具有了表达乐曲内在涵义的手段,而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段全面地诠释乐曲,则要受到乐感的支配。所以,高师在钢琴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必备的良好乐感,对不断扩大艺术视野,努力深化音乐的造诣,是非常有必要的。钢琴演奏中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与培养,最终成为钢琴演奏中良好的乐感。同时,乐感只有与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有机地结合,才能使乐感得以精妙的表达,才能使作品得以精妙的诠释。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本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演奏作品时,手指的技术很好,对于一些跑动性的音阶、琶音、大和弦等各种技巧性都能弹奏的非常准确,颗粒性强,且曲调流畅,但听起来就是觉得平淡无味,毫无感染力,一点音乐美感都没有。这就是缺乏音乐乐感、情感的表现。

三、培养演奏方法及运用能力

掌握了基本功,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真正地演奏乐曲或可以应对演出。对于各种演奏方法的运用,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乐曲在演奏中的需要进行运用,而不是为了表现技巧而表现。我们掌握各种方法的技巧,就应该适当准确地表现在演奏中。扬凯列维奇说:“在联系中弄清楚的不是如何演奏方法而是它的使用限度和它的艺术意义”,所以对方法的理解是我们能否运用好技术的关键,因为每一种方法,在不同作品中运用起来都会有所不同。

四、将艺术情感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关注音乐本体,深入挖掘每一部音乐作品的内涵。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作品的思想性;表达怎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等。教师自身的体态、语言、演唱、演奏等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作品,诠释作品。

还应该让学生理解钢琴的音乐美。钢琴有它独特的音色美,有它的“自我”,无法与其他东西混淆。我们应当了解并喜爱钢琴独特的“自我”,从而彻底理解它、掌握它。音色美给人以官能上的快感,这种源于物理属性的生理反应,是一种初级的灵感,但从键盘上流淌出来的音乐却蕴涵着丰富的艺术情感。这种有旋律、和声、调式、调性、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音响美,不仅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启迪智慧、完善品格的效应。

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学生艺术情感的锻炼,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是削弱不健康音乐在学生中严重泛滥的有力武器,学校音乐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

钢琴教学是文化教学与艺术教学的结合,是情感教学与技巧教学的结合。过分强调技巧与方法或情感都是不正确的,必须多方兼顾。高师钢琴教学应根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化,建立科学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创新思路,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钢琴人才。

[1] 戴定澄. 音乐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约·霍夫曼. 论钢琴演奏[M]. 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G642.3

A

1008-7427(2012)04-0145-01

2011-11-12

猜你喜欢
弹奏钢琴情感
弹 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情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