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一般本科院校升入本一招生后的招生策略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2012-08-15 00:49张云帆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史类录取率农林

张云帆

(福建农林大学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2)

原一般本科院校升入本一招生后的招生策略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张云帆

(福建农林大学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2)

在一般本科院校升入本一招生的情况,如何争取更多高素质的考生并顺利完成招生指标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所有一般本科专业升入“本一批次”招生,本文将以福建农林大学总体招生情况为例,针对福建农林大学一般本科升入本一招生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新形势下的招生工作提出新的对策,也为其他的相似院校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

高等学校;招生;本一批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考考生数量的逐渐减少,争取优质考生资源已经成为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核心,高校的招生工作就显的越来越重要。在一般本科院校升入本一招生的情况,如何争取更多高素质的考生并顺利完成招生指标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所有一般本科专业升入“本一批次”招生,本文将以福建农林大学总体招生情况为例,针对福建农林大学一般本科升入本一招生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新形势下的招生工作提出新的对策,也为其他的相似院校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

一、福建省近10年的招生总体情况

应该说从2000年开始,全国的高考考生数量不断增长,报考考生数从1999年的28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050万人[1]。福建高校招生也是如此,10年间经历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具体体现在三个“递增”。

(一)报考考生数量逐年递增。全国恢复高考到 2000年,福建省除了个别年份考生超过10万人,其他年份每年报考考生在5-8万人之间,2000年为9.89万人。2000年后考生数量大幅递增,到2007年考生数已达30.92万人; 2008年则达到最高峰 32.68万人,考生数 1998年相比净增了25.21万人,每年平均增长2.52万人[2]。

(二)各高校招生数也逐年递增。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福建高校招生数基本维持在每年2万人,到1998年后才逐渐加大增幅。福建省也加快了高校发展步伐,不断加强建设老高校和兴办了不少新校。2008年时高校招生数封顶达到了20.13万人,与1998年相比净增16.45万人,10年间每年平均增加 1.64万人。福建农林大学也跟上发展的步伐,招生数由1998年的约1500人增加到2008年的约6300人,10年间平均每年增加450人。

(三)录取率和教育机会逐年递增。据《恢复高考 30年》显示,1977全国刚恢复高考时高招录取率才4.7%,福建省也只有6.9%。从1980年至1997年福建省高招的录取率就在10%~30%左右浮动。1998年全国录取率为33.8%,福建省为49.3%。到2008年时全国录取率已达到57%,福建则已达到61.59%[3]。

二、伴随着2008年高考考生数量出现新的“拐点”

2008年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2008年报考考生人数在历经了多年的持续大幅攀升之后达到最高峰。伴随着这个“拐点”出现的新情况,可以归纳成“两低两高”。

(一)报考考生数量开始走低。2009年福建省共有考生30.51万人,比2008年减少2.18万人,减幅达6.66%。省教育厅编制的《福建省教育统计简明资料2008—2009学年度》显示在校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数为 25.62万、二年级为24.98万、一年级为24.28万。可见,福建省每年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已正呈现一种逐年递减的趋势[4]。

(二)考生数量减少,录取率不断攀高。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20.7283万人,比2008年增加1.3万人;伴随着考生数的减少,录取率比2008年增长7%以上,超过68%。全国的高考生数为1020万人,招生计划数为629万人,录取率也高达62%,比2008年增长5%[5]。

(三)考生的录取分数越来越低,随着录取率的提高,使原本相对分数较低的考生也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福建省2011年高职高专最低录取线理工类最低为220分、文史类最低为325分,民办专科院校生源不足时还可降50分。还有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采用注册入学理工类为 140分文史类为245分,要获得这样的分数对考生来说不算难事,高考的竞争性随之大为淡化了。

(四)录取后新生的未报到率居高不下。虽然近年来录取率逐年大幅增长,但是新生录取后未报到现象都很严重。当然,这种状况出现在“ 本一批”、“本二批”的高校并不多,主要存在“高职高专批”和“本三批”及民办本二批院校。近几年福建省每年“本三批”及民办本二批院校新生流失率大约在 10%以上,高职高专院校新生未报到率大约在20%左右,部分区域偏僻、新成立的民办专科院校甚至高达25%~30%[6]。

三、福建农林大学历年来的总体招生情况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 75年办学历史的省重点大学,现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2万多人、研究生近4000人,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7]。尽管近三年全省高考招生出现生源不足、考生质量下降等现象,但福建农林大学招生却保持生源质量上升,录取分不断提高的势头。近三年录取最高分高于省定本一线的专业数逐年增加,以福建省本二批非农林类情况2008年理工类平均分516分,比省定线高出45分,文史类平均分537分,比省定线高出50分;2009年理工类平均分553分,比省定线高出53分,文史类平均分574分;2010年理工类平均分527分,高出省定线55分,文史类平均分546分,高出省定线52分;并且不断有高分考生被福建农林大学录取,其中2009年有42个专业的录取最高分高于省定本一线,文史类录取最高分高出省定本一线49分,理工类录取最高分高出省定本一线37分。

四、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升入本一后,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针对2008年以来福建省高招中出现的新问题,福建省于2011年在招生策略上进行重大改革,其中就包括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3所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省重点建设高校以及闽江学院新华商学院试点班的会计学、金融学两个专业将被列入本科一批招生。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所有本科专业省内将在“本一批”进行招生,对福建农林大学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福建农林大学争取优秀生源并提高社会知名度。因此,如何争取更多高素质的考生并顺利完成招生指标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根据近年来招生工作情况,可以预见升到本一批招生后,福建农林大学将会遇到多个专业将出现生源严重不足或较为不足的情况以及专业生源不平衡等问题,这里将就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招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1.省内生源报考农林类专业志愿考生数明显偏少。由于社会普遍存在对农林专业的认可度低等偏见,即使福建省考生享受平行志愿填报福建农林大学农林专业(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蜂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村区域发展、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加10分的照顾,平行志愿第一轮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内农林专业计划五百多名,加分后投档上线考生尚缺额上百名,生源严重不足;

2.非农林专业专业生源不平衡现象严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内非农林专业计划招收近3100名,平行志愿第一轮非农林专业生源充足,理工类高本科一批省定线5分,文史类高本科一批省定线 3分,按平行投档文史类最低 567分,最高592分,理工类最低578分,最高609分,生源较好,但是专业分生源布极不平衡,考生专业志愿主要集中在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3.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多。福建省内非农林专业平行一志愿生源虽好,但是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有 400多名,导致总体生源充足,部分专业生源火爆,但部分冷门专业依然得等征求志愿才能录取到考生。

五、新形势下的招生的策略

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应采取多种策略,保障招生任务的完成。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招生宣传队伍建设、增强招生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组织各学院深入优质生源地及重点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增加招生咨询电话数量,对参与招生咨询的师生员工加大培训力度;在“阳光高考”网站和“福建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本等主流招生媒体进行招生宣传。

2.合理分配省内省外招生人数和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对于省内生源填报可能不足或较为不足的专业,征求学院意见,考虑再省外投放一定比例的招生数;对于往年生源不好的专业一般不超过去年招生数,首要考虑该专业总体计划完成的可能性;对于规模大有很难完成招生计划的专业如省内享有农林加分政策的多个专业,可考虑缩减该专业的计划数;省内热门专业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考虑不在省外招生,省内全部转为本一招生后,对于生源较好专业考虑尽量在省内招生,因为省外福建农林大学仍然是为本二批招生。

3.充分利用福建农林大学台海优势、各学科专业优势、重点实验室等各项优势,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吸引考生报考。尽量加大优秀考生报考福建农林大学的奖贷力度;针对招生困难专业加大研究生推免比例;优先推荐招生困难专业到海外(含港、澳、台)著名高校交流学习。

4.向省招办申请特殊的招生政策。通过向省招生办领导申请,当学校总体生源不足时,生源缺额数较多的专业计划可内调至生源较好的专业;当本一批录取日结束后,仍出现生源较大缺口时,建议学校将缺口计划调入省外生源较好的省份,以尽可能较高质量的完成缺额计划。

总之,原一般本科院校升入升入本一招生后生源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作为高校应在招生策略上进行相应的调整,高校内部要在学生培养方面有独到的特色以及相应的优惠条件来吸引广大考生前来报考,并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 冀强,荣丽霞,黄喜平,胡宇强. 新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对策探析[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 李秋华,黄琳斌. 今日交点:关注2009年高考[N]. 福建日报,2009-06-03(02).

[3] 叶琦. 闽今年近 10万人上本科[N]. 海峡都市报,2008-08-04(03).

[4]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EB/OL]. http://www.fjau.edu.cn/qsdintro.html.

Recruitment Strategies of Key Universities Upgraded from Ordinary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HANG Yun-fan

It is a big issue for key universities upgraded from ordinary universities how to enroll more high-qualified students and complete its recruitment targe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puts forward new countermeasures concerning the recruit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hoping to be referential to other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cruitment; key universities

G647

A

1008-7427(2012)04-0116-02

2012-03-07

猜你喜欢
文史类录取率农林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论文史类教学的模式探究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