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及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12-08-15 00:46
河北农机 2012年1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郭 艳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农机局 831900

浅谈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及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郭 艳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农机局 831900

本文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现代化是增加农民收入及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须手段及工具。

农业机械化;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

实施十二五规划,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至关重要。如今农业生产早已进入机械作业为主的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力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力支撑。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是: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共利、提高效率。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概括起来讲,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就是提高“三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三个“解放”(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化的作用非常重大,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基础,而且很重要的是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创造条件。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促进增产、节本、增效、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机部门作为政府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工作部门,责无旁贷地要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做出积极努力,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不可逾越的阶段。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建设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生产装备和手段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综合表现,它代表了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农机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农业机械是农业的根本出路。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代替人、畜力生产工具,这是人类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不仅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而且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粮食生产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养殖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田水利工程机械化。由此可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和农机整体水平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民离不开先进适用的农机技术、新机具,迫切需要运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来提高机械化水平。

1 农机化是实现科技兴农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由弱变强,使农业上新台阶,必须用现代手段来改造传统农业,用高新技术来武装农业。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无一不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和壮大农业的技术支撑和物质手段,当今社会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使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证明,农业机械化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一个“共同体”。“三农兴,农机兴”,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农民要借助先进的生产工具去实现收入的增加,才可能添置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也决定着农机化的发展。因此,没有农业机械化这个“辅助器”,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就会缓慢。同样,先进的农业增产增收技术要获得大面积的应用并取得规模效益,离开农机是不可能完成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高产优质的高效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改造中低产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及土地整理等科技兴农项目,都必须依靠机械化才能实施。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植物保护都离不开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也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是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普遍认识局限于农田作业的机械化,其实农业机械还包含了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等农业相关的机械,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作用与功能都在扩大,从农业机械化的领域来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水利等大农业,从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来看,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技术经济发展过程,是农村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以说,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富裕的过程就是农业机械装备发展的过程。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三农”的兴旺。因此,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

2 新农机的普遍使用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不断促进农业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要着力提高农业的集约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由于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代替人、畜力,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以农机在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农机致富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各地要充分依托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规模,有计划地引进推广畜牧业、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物理农业、特色农业适用的机具,解决关键环节的农机化设备及技术问题,全面提高综合农机化程度,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

今年,我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率先跨越、富民强县”为主题。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任务,继续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引进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具及玉米收获机械,高性能青贮收获机械及配套的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设施农业及节水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运用。积极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特色作物机械引进,突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机具的推广应用,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自主权,规范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引导效应。全面调动和保护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为此在近几年,通过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涌现出购买大型机具的热潮。培养了一大批农机大户,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大户通过社会化服务不仅增加了收入,同时把更多的农民从农田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门路,他们在致富奔小康中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加快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步伐,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3 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实践证明,要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引进先进适用的生产工具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技术。我们要结合“三下乡”及“科技之冬”活动做好新机具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要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自身建设和改革,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结合四大基地建设,加强综合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建设,在提高粮食、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养殖业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机具示范推广,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促进全县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4 推行“兴机富民”行动计划,提高农业规模效益

4.1 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拓展生产空间,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机械收割小麦与人工收割小麦相比,效率提高了十几倍,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稳产增收。由此可见,采用农机作业不但可以降低作业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2 树立大农机的思想

要用大产业、大农机的思想,去谋划和运筹“兴机富民”行动计划,要用大经济、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大农机,要使其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把农机发展的思路延伸到农、林、牧、渔的种、养、加、运、销和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方面,要在发展中坚持大、中、小相结合,注重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坚持把发展主机和发展配套机具相结合,注重大力发展配套机具,努力提高农机的使用率和土地的产出率,更好地为农民增加收入。

4.3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农机具

农机带来的挑战,必须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农机科研人员要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全程的农机化服务,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掌握国内外农机行业信息,加速传统农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及时向农机手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和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用上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

5 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是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而农机化的出路在于产业化。只有实施农机产业化,才能实施有效的农机更新换代,才能促进农机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没有农机化的发展,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把农机服务产业化作为新形势下的新兴产业,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生产者的更多支持,同时还要坚持和提高大中型拖拉机和农机具的购置补贴,引导农民购机热情。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稳定和加强,逐步增强其直接有效服务的能力,使农业发挥效能,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应有的作用。

农村要实现小康,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转变生产方式,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因此,作为农机工作者任重道远,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大农机”和“大农业”的思想。在今后一个时期,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本县农机推广与应用工作的开展。依照不同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特点,种植制度等实际,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农民积极性高的乡村和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化。积极探索既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着力解决好制约本县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问题,推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推动我县农机化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郭艳,女,新疆木垒县人。1974年大专,工程师,从事农机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