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2012-08-15 00:49漆明文张翠英郝振华孟瑞娟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气象天气

漆明文,张翠英,郝振华,孟瑞娟

(菏泽市气象局,山东 菏泽 274000)

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漆明文,张翠英,郝振华,孟瑞娟

(菏泽市气象局,山东 菏泽 274000)

电视画面、节目主持人和解说词构成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三大要素,如果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 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本文结合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写作的实践,探索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编写的规律和要点总结了一点经验,希望能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

随着电视天气预报内容的不断增加,天气预警、天气趋势预报、天气总的分析概括和24节气介绍等内容也充实到节目里,而天气预报节目时长一般在3~5分钟,抛开城市预报的固定时间,留给主持人的最多只有1分半的时间,解说词写起来不过在300~500字左右而已,但要写出精彩并不容易。要求气象编导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写作功底、基本的修辞方法、娴熟的语言技巧,还要有气象专业知识和气象服务方面的经验积累,还应该懂得新闻传播的一般性原理。因此,负责撰写稿件的编导需要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日常的实践中千锤百炼,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写出优秀的演播稿来。一篇好的演播稿应该是:读起来要琅琅上口,品起来要津津有味,听起来要生动贴切,话题要说到观众的心坎上,让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够接受和理解,感到自然和亲切,在获得到气象信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气象文化的品位和情趣。

1.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特点

1.1 新闻性

电视天气预报是气象科学与电视技术、通信技术等结合的产物,既有丰富的科学信息内涵,也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气象编导必须掌握电视传播的规律和技巧,培养敏锐的新闻意识。撰写稿要增强气象新闻的敏感性,从气象知识、天气实况、气象热点找出预报重点并加以分析和挖掘,丰富解说词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转折性天气、异常或罕见天气以及节假日期间的天气信息向来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解说词中应该突出介绍的重点。

1.2 科学性

科学性和准确性是电视天气预报的基础,气象编导在撰写解说词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参与每天的天气会商,与气象台预报人员认真分析天气形势,得出结论,使解说词的每字每句都力争准确,集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对气象专业术语要运用有佳,不仅要体现专业性还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在很多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虽说天有不测风云,但是通过天气雷达、卫星、遥感等科学技术手段让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得以不断提升,这也是观众喜欢天气预报节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专业性

电视天气预报是通过电视媒体为公众气象服务的,是气象部门的服务窗口。因此首先要坚持节目内容的专业性,也就是坚持提供科学、准确、有意义的气象信息,其次要强调表现形式的通俗性,也就是用普通观众喜欢并且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些信息,以达到更好地传播气象信息、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1.4 服务性

电视天气预报是通过电视传播气象信息,直接为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服务,因此,服务是电视天气预报的首要特性。撰写解说词时,从观众关心的气象热点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气象信息传播给公众。当有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及时发布气象预警或天气公告并提出防御建议和措施,使人们防患于未然,尽量把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例如:2009年8月强台风“莫拉克” 携风裹雨,呼啸而来,中央气象台果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暴雨最高级别),政府部门提早应对,转移数十万人,由于预报准确,防御措施到位,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1.5 连续性

一个天气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可以持续几天时间,尤其是重大天气事件更要给与急切的关注。灾害性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必须坚持“第一时间,第一发布”的原则,我们一般都要连续几天对同一事件进行连续报道。在灾害性事件发生之后有时还必须对它所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统计分析,把最权威的数据发布出去。

2.不同类型节目的撰写

2.1 气象信息类

这类节目是最常规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它提供最鲜活的气象信息,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出行安排等提供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天气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类节目具有双重性,即是信息类节目又是服务性节目,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要想服务到位,信息的实用性是关键。解说词的撰写要特别突出重点,而不能四平八稳、套话连篇。

一套完整的气象信息类电视节目,通过主持人讲解和分析当天天气形势、预报,配以直观的天气图表和素材(视频或图片),使天气得到深入浅出的点评。为充实节目内容,撰写时还可以结合当前天气、当地气候向观众介绍相关的气象知识和一些由天气延伸的气象信息。

2.2 科普知识类

气象科普节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层面上,而应该向“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向努力,使气象科普离观众更近一些。撰稿时以故事化的表现手法一直是我们探索的表现方式,科普节目从纯科普到故事化表现,是进一步遵循传播规律,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结果。这类节目的解说词要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说明气象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不要把科学道理挖掘太深,让普通人看懂即可,应该平实易懂,娓娓道来,让观众品出味道。

2.3 新闻资讯类

气象新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其基本功是帮助公众消除关于天气、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公众的日常行为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撰写解说词重点是核对各项气象数据是否有误,其次要依据气象部门对于气象新闻报道的一些规定,对报道内容予以取舍,使报道的内容贴近生产、贴近公众。对于重大气象事件,在此类新闻发表之前,应当由气象部门的负责人予以审核把关,气象编导更应当从这类报道有无对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混乱,以及是否会对公众造成不良心理压力的高度,慎重报道此类新闻;对涉及台风、暴雨等强对流,易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性天气,可以会同行政部门及时将信息提供给政府相关决策部门,为政府指导抗灾、防灾做好参谋。

2.4 农业气象类

考虑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接受能力,撰写内容一定要通俗易懂,尽量使用简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果必须用到专业气象术语,可以适当增加释疑解惑。即便于主持人讲解,也能使农民饶有兴趣地观看节目,乐于接受我们的信息。

解说词赏析:“春雷滚滚,春雨不停,9号夜里开始的降水到现在已持续了2天,而在未来2~3天里,阴雨天气仍不会结束,长时间的阴雨和过量降水,将造成农田积水,使越冬作物遭受渍涝影响生长,希望农民朋友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水。”

2.5 气象服务类

不同于常规的气象节目,它选题广,阐述深,内容新。在内容的选取上结合当地政府的重大活动、会议等,通过电视及时提供专项气象服务。在重大活动前,通过提供天气展望、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短时精细预报。比如我们每年都为国际牡丹花会、中国农资会、中国林业会,还有一些体育比赛和文体活动等重大社会活动,通过电视节目进行相关的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类节目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充分体现“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安全气象”三大理念,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3.解说词的撰写技巧

3.1 适当地运用口语

口语接近生活,趋于自然,主持人讲起来朗朗上口,且容易被观众记住,在日常编写中被使用的频率较高。在撰写时多增加一些“生活用语”,让主持人以朋友的方式来谈天气以及跟天气有关的信息,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有明显的交流感。当然这就要求编导理解吃透当天的天气形势,而且要懂得联系生活,要求主持人以个性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达,而不是简单得对着提词器照本宣科地读稿子。

3.2 巧妙地借用谚语

谚语在用词上比较考究,且深入人心,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农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了许多和气象农事有关的谚语和俗语,如二十四节气歌、九九歌、气象谚语等,许多人都能张口说上几句,适时地运用农谚俗语会使节目更生活化,不仅能让农民朋友更好地理解节目的内容,也易被接受。

解说词赏析:“俗话说‘春捂秋冻’,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冷暖多变,宜捂不宜冻,提醒大家不要急于脱去冬衣,注意防寒保暖。”“夏至以前,有时久晴不雨,气温可升高到30℃以上。气温的急剧变化,人体一时难以适应,使人感到热得难受。但真正的高温时出现在入伏以后,因此有‘夏至未过莫道热’的说法。”

3.3 合理夸张添情趣

在天气话题内容方面,就要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不妨“小题大作”,抓住某个天气的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充分发挥好语言功能,往往能增加人情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气象信息转化为气象服务信息,可以提高观众的注意力,体现的则是人文关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为节目增色添彩。应当注意的是,夸张要合理、适度,不可太过分。

解说词赏析:“今天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阳光,身上暖洋洋的。只是春无三日好,未来三天,我市又将以阴雨天气为主,出门上班多有不便,不过春雨绵绵也多了一份情趣。气温变化不明显,虽然少了阳光的帮忙,但最高气温仍会保持在20℃左右。”

3.4 兼顾不同层次需求

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对天气有着越来越精细和特定的需求。除了最基本的天气形势和预报外,老人希望知道晨练时的空气质量,旅行者希望了解旅游景点和周边线路的天气,农民希望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和气候状况,父母希望了解天气状况、风力、气温来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等。

解说词赏析:“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大暑的意思是热的高峰,大暑时节,一般都是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像今年这样,到了大暑仍阴雨未了,气温不高,实属少见。现在仍是农作物需要光和热的关键时期,今年的低温阴雨已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在这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农民要加强田间管理。”

3.5 仔细斟酌,杜绝一切废话

天气预报主持人的语速能达到每分钟350字左右,比一些新闻主播说得还要快。不仅要把全国的天气情况展示给观众,还要介绍一些重点地区的天气,有时还要发布天气预警和公告。庞大的信息量使天气预报的稿件中每一个字都十分珍贵,任何无用的信息都不能出现在天气预报里,甚至是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要被精炼压缩到最短,所以冯殊说过用“字字珠玑”来形容天气预报毫不为过。

3.6 体现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

专业化是指撰写的内容要有专业指导性,能够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天气有着准确的预报。个性化是指依托气象节目独有的传播和覆盖面的优势,对气象信息进行专有性的打造。精细化则是应当能够从一个社会事件中剥离出气象的成分,找到观众的兴趣点。

例如县级天气预报节目要将重点放在农业气象新闻的报道上,指导农民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安排田间作业;地市级节目则将重点瞄准广大市民和政府决策层,为市民的日常出行和政府特重大公共活动提供气象信息保障;省级节目要放眼全省,在报道天气的同时对全省范围内的工农业生产、气象灾害下的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国家级节目要关注全国范围及周边国家天气、气候的变化,提供包含长期天气预报的气象新闻内容,普及科普知识,报道气象事业的发展战略举措,对区域性自然灾害的防护和涉农方面的报道要加强。

4.结语

在撰写解说词时,必须遵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通俗易懂,因为这是众多观众选择电视作为关注和了解气象信息、气象知识主要获取渠道的原因之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深奥的气象术语宣读给观众,而是要力求使用大众化的语言来演绎气象信息,把气象专家的、专业的话变成观众爱听的、通俗的、听得懂的话,做到让人爱看,又易于接受、理解。因此,将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增加趣味作为撰写解说词的标准,注重口语化,有利于提高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撰写能力。

[1] 周禹.浅谈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技巧[M].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五),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2] 练江帆.电视气象节目中专业性与通俗性的平衡[M].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七),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3] 徐舫州.电视解说词写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孙忠,等.做有人性化的天气预报节目——谈电视天气预报的解说[J].气象,2002,28(增刊).

[5] 宋英杰.气象节目主持纵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H05

A

1008-7427(2012)10-0099-02

2012-08-03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气象天气
气象树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Weather(天气)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