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子煤田煤层对比及可采煤层的发育性状

2012-08-15 00:48刘表正
河南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大部地区大部全区

刘表正

(内蒙古煤田地质局153队,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黑城子煤田成煤早于白垩世,为燕山运动早期形成的轴向为北东向陆相含煤盆地。盆地内赋存的煤层层数达十几余层、总厚度几十余米,结构较为复杂,标志层不明显。给本次煤层曲线对比造成很大困难。经过对煤层的沉积特征及赋存状态综合分析:根据沉积特征及煤层赋存显现的规律,本次煤层对比方法主要应用了层间距法、辅以测井曲线形态对比法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1 层间距法

煤系地层太原组、山西组在该煤田分布较稳定煤层与煤层之间,标志层与标志层之间,所赋存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基本稳定。基本以富煤带或富煤中心向四周变薄,局部产生分叉尖灭。各煤层空间位置相对稳定,可找出一定规律。是本次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之一。各煤层层间距这里不叙。

2 测井曲线对比

根据各煤层测井曲线组合特征在纵向上的差异性及横向上的相似性,以及各煤层测井曲线形态和峰值特征,结合其它方法进行综合对比,是本次煤层对比的辅助方法之一。各主要可采煤层(A5、A7、B3、C2、C4、C6、D2、E1、F2、G2、G3、H1、I1 、I2、J2)对比可靠,其它煤层(A3、B2、D1、E2、G1、H2、J1)基本可靠。个别煤层对比局部可能有窜层现象。

3 可采煤层区内各可采煤层发育特征分述如下:

A3煤层:不规则分布于区北部到中部,西部部分被剥蚀。埋深174.13~235.32m,煤层可采厚度0.46~16.57m,平均3.50m,含夹矸0~6层,平均3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A5煤层:距A3煤层3.32m~17.08m,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西北部地区部分被剥蚀。煤层可采厚度 0.54~30.49m,平均5.98m,含夹矸1~11层,平均2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A5煤层发育两个富煤带,北部以H1、H9-3、H9-4号孔呈NWW向分布;南部以H10-2号孔最厚向四周变薄尖灭。

A7煤层:距A5煤层1.75m~15.57m,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区,西部部分被剥蚀,煤层可采厚度 0.26~23.63m,平均3.32m,含夹矸1~7层,平均2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SW向宽带状分布于中部H10-2、H4-2号孔一线,向四周变薄尖灭。

B2煤层:距A7煤层2.94m~29.79m,分布于区内中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0.25~17.99m,平均3.05m,含夹矸1~8层,平均2层,属结构简单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SW向宽带状分布于中部H10-2、H4-2号孔一线,向四周变薄尖灭。

B3煤层:距B2煤层1.75m~19.25m,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0.20~21.11m,平均4.28m,含夹矸1~8层,平均2层,属结构简单煤层,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厚煤带呈SN向宽带状、窝状分布于中部24、H4、H2号孔一线,向四周变薄尖灭。

C2煤层:距B3煤层2.31m~41.94m,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0.25~16.06m,平均4.55m,含夹矸0~7层,平均3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厚煤带呈NE向宽带状分布于北部H3-2、H9-3、H2号孔一线及南部22、H11-3号孔一线,向四周变薄尖灭。

C4煤层:距C2煤层2.00m~26.42m,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煤层厚度 0.20~13.44m,平均 3.49m,含夹矸1~8层,平均2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片状分布于北部2-3线之间,H9-2号、H2-2号孔一线为富煤中心,向北部迅速变薄尖灭。

C6煤层:距C4煤层2.22m~20.94m,分布于区内中部~北部地区,煤层厚度0.20~12.79m,平均3.36m,含夹矸1~6层,平均2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D1煤层:距C6煤层1.60m~27.32m,分布于区中部,煤层可采厚度0.32~12.34m,平均3.31m,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D2煤层:距D1煤层1.54m~16.19m,分布于区内中部,煤层可采厚度0.63~23.98m,平均4.03m,含夹矸0~4层,平均2层,属结构简单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 NE向宽带状、窝状分布于北部H2-2、H3号孔一线,H2-2号孔为富煤中心,向北部及东西向迅速变薄尖灭。

E1煤层:距D2煤层1.76m~38.36m,分布于区内中部~北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0.10~11.19m,平均2.86m,含夹矸1~7层,平均2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E2煤层:距 E1煤层1.73m~19.65m,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 0.55~10.89m,平均 3.24m,含夹矸 1~5层,平均 2层,属结构简单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F2煤层:距E2煤层1.52m~28.37m,分布于区内大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0.05~21.73m,平均5.49m,含夹矸0~9层,平均3层,属结构复杂煤层,该煤层全区大部发育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厚煤带呈片状分布于北部 H2-2、H9-3号孔及南部22号孔周围,厚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G1煤层:距F2煤层2.19m~25.85m,分布于区内北部地区,煤层可采厚度0.28~5.85m,平均2.45m含夹矸1~5层,平均2层,属结构中等煤层,该煤层全区局部发育零星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猜你喜欢
大部地区大部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中期天气预报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中期天气预报
实现“三医联动”需大部制改革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