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现代化看社会建设

2012-08-15 00:53路云辉
关键词:现代化政府建设

路云辉

(深圳市委党校 科社教研部,广东 深圳 518034)

人的现代化作为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现代化,是对人的现代素质、能力发展的高度概括。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首次明确了不同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建设领域,突出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建设与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不仅关乎民生福祉,而且关乎人的尊严、价值与权益。从人的现代化的角度探讨社会建设相关问题,不仅有益于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更有益于人的现代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一、社会建设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为旨向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和目的,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目标归根到底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我国在经历30余年的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步入平稳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也由于对现代化规律认识不深,探索能力不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尤以人的现代化问题最为突出。回顾30年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使个人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的主体意识和开放、进取心理逐步养成,权利观念、民主法治观念逐步确立。但是,由于社会建设的滞后,社会转型既受到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制约,也受到市场原则的侵蚀,

前者使政府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长期不能摆脱全能政府的特点,社会事务上处处插手,导致人的自我管理与服务社会的意识不足,理性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不高;后者则使社会规则发生断裂,社会缺乏有效机制抵制市场规则的入侵,社会成员崇尚金钱与享乐,只顾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精神家园的构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弱化。

社会建设有着相对独立的建设领域和相对专属的建设目标。这个领域不是泛泛地与自然相对应的社会领域,也不是经济社会二分法下的社会领域,而是相对独立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域。按照社会学对“社会”(society)一词的理解,“社会”主要用来说明人与人之间以自由契约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形式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这个领域从其运行机制来说,既不同于政府系统,也不同于市场系统。社会建设在现代化这一鸿篇剧作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人又是社会建设成功的关键。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阿列克斯·英格尔斯所概况的:“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1]169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极,是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重要支柱,与现代化总体取向一样,必须坚持以人的现代化为旨向。忽视或漠视人的现代化维度,社会建设就无法找到行进路标与切实抓手,就会因缺乏民众普遍认同而丧失后续发展动力。

社会建设要以人的现代化为指向,这个“人”不仅是指类概念的“人”,更是指现代化建设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参与主体。社会建设要从人的发展的诸多问题入手,以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点,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释放人的发展的空间,发展人的理性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的素质与能力,不断完善人的社会建设主体的现代品质。

二、社会建设有助于人的现代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能够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并相应地形成各种能够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2]2人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人的发展就体现在社会力量的培养、壮大和社会运行机制创新的进程中。

(一)社会建设有助于个人权利的确立与维护

个人权利是现代社会中人的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个人权利在社会管理中的权重比例,决定了社会管理是政府管控还是社会自治。我国尽管在建国后不久就提出了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以后又将之具体化为“四个现代化”目标,但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高度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下,社会管理更多地体现为政府管控,个人工作、生活空间有限,思想行动高度统一。由于片面强调集体价值,忽视个人价值;片面提倡个人无私奉献,压抑个人权益追求,所以,尽管有现代化目标的指引、拉动,但由于个人权利意识缺乏,个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始终不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使公共权力从微观市场领域中逐步退出,个人权益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得以明确并逐步凸显。社会建设则使公共权利从微观社会领域中退出,个人权利在社区自治、社会组织独立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

(二)社会建设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和公平竞争意识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为后天努力者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上升渠道的功能有弱化趋势,这与公共权力过多地介入市场运行有关。公共权力与资本的过密结合,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不能公平占有社会资源与发展机会,而社会力量发展的滞后又无法阻止这种态势,由此,个人潜能和公平竞争意识被压抑,各种潜规则盛行。要扭转这种态势,必须发展能够制约公共权力滥用的社会力量,通过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防止公共权力对市场的滥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使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分配建立在个人努力、能力的基础上。同时,通过社会力量与政府的有效互动,对政府行政行为加以规约,使政府更多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为个人潜能和公平竞争意识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使通过公平竞争获取所得的评价方式为社会各方面群众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

(三)社会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报复社会事件有多发、频发之势,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和事件后错乱的社会评论,显示出部分国人的社会心态出现偏差与扭曲。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社会心态不健康说明广大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在快节奏、强竞争的社会环境下,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由于社会主体发育的相对滞后,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远未成熟,不可能即时承担起由单位制解体而释放出来的社会职能,而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物质财富的创造上,相对忽视了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的公平分配与社会保障建设,政府主动、持续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欠缺。失去了原有体制资源支撑,又走出熟人社会的国人,在缺乏社会有力支持的社会环境下,孤独无援,极易产生挫折绝望感,出现众多心理问题,一旦遇到事情无法纾解,就有可能采取各种极端的报复社会的行为,而有着相同心理与感觉的围观者,则会以极端言论抒发自身的愤懑。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人只有普遍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及时得到社会支持,人们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更理性地维护和争取自身或群体的利益。加快社会建设,既可以解决群众的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等基本民生困难,保持底线公平,又可以借助社会组织使群众多层面地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及时得到社会支持,这对国人社会心态的健康生长大有裨益。

(四)社会建设有助于提高个人参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无论是从服务还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社会建设都离不开公民个人的有序参与。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作为公民基于共同意愿而自发结成的群体性组织,社会组织具有自愿性、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四个基本特点。这四个特点体现了社会系统不同于市场系统、政党系统、政府系统的特点,这是社会组织能够作为社会力量与党和政府协力合作的关键;这四个特点使社会组织成为公民个人有序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个体相对分散的意愿可凝结为相对集中系统的群体意愿;自我有限的认知与行动能力可通过社会组织架构凝结为相对全面的认知与行动能力。社会组织所特有的形成方式与组织架构便于人们讨论、商榷,并在讨论、商榷中达成宽容、妥协。在有形、具体、持续的社会组织实践活动中,公民个人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将不断提高。

三、以人的现代化为旨向,大力推进社会建设

社会的自主发展与社会管理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会建设的理念、指导思想和制度设计都要立足于人的现代化,在社会的自主发展和社会管理现代化方面大胆创新。

(一)通过妥善处理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促进社会的自主发展。

社会组织是社会自主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现代化,必须在进一步释放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的同时,妥善处理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使社会自主发展。

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说,党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建立在这样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其一,党必须在法律框架下处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根据我国宪法,中国的所有社会组织包括政党均应当在法律的原则下开展活动,没有任何组织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不仅保障了社会组织在法律框架下独立开展社会活动的权利,而且开辟了党与社会组织平等合作的可能。其次,党要保持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我们党是执政党,其代表整体、长远利益的执政取向使其能够担当起促进人的现代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历史重任。各类社会组织囿于个别的组织取向和利益的有限代表性,只有在与党的互动合作中才能完善自身。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与社会组织同是公共治理的主体。政府在处理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时需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对社会组织的认知与评判定式问题。政府不能再把社会组织当做异己力量而压制其发展,也不能再把社会组织仅仅作为民间力量,忽略或不屑与其互动与合作。要客观评判社会组织在多元治理格局中的地位。第二,对与社会组织发展关系的目标设计问题。政府要以建立与社会组织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的自治化进程,与社会组织形成或咨询、或协调、或决策等合作性、制度性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行政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基于信任、契约的合作关系。第三,对发展社会组织的战略布局问题。政府应从公民个人现代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布局社会组织发展战略,发展虽可有先后,扶持也可有所侧重,但不能过分讲究效益。为了不改变社会组织自身的特点与功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扶助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能以行政管理的方式发展与监管社会组织。第四,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与政策问题。政府要进一步变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体制,从“严进宽监管”确实转变为“宽进严监管”,在为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组织运行的监管力度。

(二)通过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建设性互动,抵制市场规则对社会的侵蚀与控制

由于社会建设的滞后,市场规则已经越来越深地渗透到我国的社会生活领域,并日益成为支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规则。市场规则对社会的侵蚀,破坏了社会自身的运行规则,金钱取代了责任、荣誉;优胜劣汰取代了奉献、关爱。人们生活在冷冰冰的金钱世界中,价值理性缺失、伦理式微、情感荒芜。这绝不是我们要的人的现代化,充其量只能算是人的异化发展。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知、情、意结构、知识和技能、潜能等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对咄咄逼近的社会关系的市场化趋势,政府与社会只有保持互动渠道的畅通,互相支持,才能抵制市场规则的进攻。为此,政府需持续保持对社会的开放,以适时调整政策,完善制度;公民个人及各类社会组织也要不断提高理性表达诉求的素质和能力,以持续地激发和督促政府对社会运行规则的维护与建构。

(三)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正规范的行政行为为居民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民众基本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为民众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要从以往偏重经济活动的主体转型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主动承担起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任。

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冲突多发期,诱发社会矛盾的因素十分复杂。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注重行政行为的公正规范。凡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性、民主性的基本要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履行听证程序,切实反映利益相关者的多样性利益诉求;决策出台后,一定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未取得利益相关者同意前,不得随意变更决策;决策执行要依法、依规进行。为减少执行腐败,除了已有的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政策执行机构内部的监督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四)通过社会保障建设为社会各方面群众发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

为国民提供社会保障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国民发展多方面现代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由于社会、个人等方面的原因,个人及其所属群体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和实际占有量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我国设计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前提。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一方面是使弱势群体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在解决其生存问题的同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使社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使各方面群众都能畅享个人努力所创造的发展成果,以促其继续奋斗、拼搏进取,使社会充满活力。

在现代社会福利的建设上,西方发达国家走在前列。这些国家的经验我们要学习,但对于其间出现的问题,比如社会成员的惰性、实质上的不公平、社会发展的低效率、不堪重负的政府财政等,我们也要做到未雨绸缪。结合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实践和我国的实际人口状况,我国发展社会保障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必须在坚持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享有福利是公民权利,不断加大福利的覆盖面和层次性建设;第二,技术性处理权利与公益的张力问题。根据经济社会的承受力、环境的承载力等方面的状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计划,不要试图一步到位;第三,实行依法保障,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要选择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集中救助;第四,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公民个人力量,创造条件使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组织力量与个人力量相结合,实现福利实施主体和实施方式的多样化。

[1][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编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郑杭生.社会建设的前沿理论研究——社会建设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现代化政府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