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

2012-08-15 00:53王红卫
关键词:语义学体验性语义

王红卫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

王红卫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通过重点阐释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即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是百科知识;意义建构是概念化,进而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认知语义学的研究。

认知语义学;概念结构;语义结构;意义建构

引 言

认知语义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反对客观主义的哲学观及真值条件语义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语言学家Eve Sweetser曾经这样描述真值条件语义学:“通过把意义看作是词语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真值条件语义学把认知组织排除在语言系统之外”,而与此相反,认知语义学认为语言和客观的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语言反映的是概念结构,因此语言的意义是概念结构的表现。认知语义学主要关注经验、概念系统和由语言所编码的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从事认知语义学研究的学者主要考察知识表征(概念结构)和意义建构(概念化)。这意味着认知语义学家并不是因为语言意义本身而研究语言意义,而是通过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可以揭示更多的人类概念系统的本质。对认知语义学家来说,语言是探索概念组织的工具。认知语义学,跟它所属的认知语言学一样,也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那些把自己归为认知语义学家的研究者们都有不同的研究侧面和研究兴趣。尽管如此,他们却遵循着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Conceptual structure is embodied);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Semantic structure is conceptual structure);语义结构是百科知识 (Meaning representation is encyclopaedic);意义建构是概念化(Meaning construction is conceptualisation)。对这些指导原则的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个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四条指导原则进行阐述,并进一步的指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及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认知语义学的研究。

一、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

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指的是人类的心智和概念的组织是我们的身体和周围的世界互动的产物。换句话说,概念组织的本质就来自于我们涉身的经历(bodily experience),概念结构也是因和它相联系的涉身的经历而获得意义。以意象图式为例,Mark Johnson(1987)指出意象图式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来自于我们和世界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感觉和知觉经历。这些意象图式也是因和它相联系的体验性经历而获得意义[1]。比如设想一个被锁在屋子里的人。屋子具有“有界”这样一个结构属性:它的四周是封闭的,有内部,边界和外部。因为这些属性,有界的物体就具有了容器的功能:这个人不能走出这个房间。尽管这看起来是很明显的,但是这一结果既是来自有界事物的属性也来自人类身体的属性。比如人类不能像蚂蚁一样从门下面狭小的缝隙中爬出来。Lakoff(1987,1990,1993)和Johnson (1987)还进一步指出像“容器”之类的体验性的概念还可以经过系统的扩展从而赋予抽象的概念以结构,这种过程叫做概念投射(conceptual projection)[1][2][3][4]。例如他们认为概念隐喻就是一种概念投射。根据他们的观点,我们之所以能够用“in”谈论处在像“爱”或“困难”等状态(例1)是因为我们是用基本的概念“容器”来赋予抽象的概念以结构并且来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的,从这方面来讲,体验性的经历赋予我们更加复杂的概念以结构:

(1)a.Mary is in love.

b.John is in trouble.

c.The government is in a deep crisis.

Lakoff(1987)和Johnson(1987)都认为在例(1)中我们是把容器的意象图式投射到抽象的“状态”(诸如“爱”,“麻烦”以及“危机”)这一概念域中[1][2]。这就产生了“状态是容器”这一概念隐喻。这一概念投射说明了来源自身体经历的有意义的结构首先产生了像“容器”意象图式这样的具体概念,然后,进一步赋予抽象的概念如“状态”以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

二、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

这条原则指出语言是反映的是说话者大脑中的概念,而和外部世界的客观物体没有直接联系。换句话说,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是语言所编码的那部分概念结构,Vyvyan Evans称之为linguistic concepts或lexical concepts。然而,虽然我们说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完全等同的。认知语义学家认为语义结构(语言所编码的那一部分概念)仅仅是可能有的概念的一部分,毕竟,我们有许多的思想、感情等没有被语言所编码。比如Langacker(1987)指出英语中有一个概念用来理解胡子长出的的那个部位,但是在英语中并没有任何一个词语来编码这个概念[5]。因此,词汇概念仅仅构成了说话者大脑中全部概念的一部分。

对于语言理论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首先语义结构反映概念结构,因为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所有语义结构也具有体验性。探讨意义的身体基础 (bodily basis)构成了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另外,这条原则的重要性还在于:和语义结构相联系的不仅仅是词,还包括所有的语言单位。语言单位可以是一个词如“cat”,也可以是一个粘着语素如“-er”,“un-”等,甚至也可以是一个更大的句法结构,如主动句(2)和被动句(3):

(2)William Shakespeare wrote Romeo and Juliet.(主动句)

(3)Romeo and Juliet was written by William Shakespeare.(被动句)

由于主动句和被动句有功能上的区别,即我们看待句子主语的视角的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因此认为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本身是有意义的。那就是:在主动句里我们关注的是事件的主动参与者,把表达它的语言单位放在句子的前面;而在被动句里,我们关注是动作的承受着。根据认知语义学的观点,更小的语法单位包括词(如“the”)和表过去式的语素“-ed”等也是具有意义的。另外,语法范畴和语法结构从本质上讲是概念的蕴含着不仅开放类成分而且封闭类型成分都应在语义分析的范围之内。Talmy(2000)就明确的关注封闭类成分的语义学研究(closed-class semantics)[6]。使认知语义学区别于其它语言研究方法的重要的一点是它尝试为词汇和语法组织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而不是把它们看做是各自独立的语言的次系统。

三、语义结构是百科知识

这条原则指的是语义结构从本质上讲是百科知识。语言单位(如词语)并非“携带”了先前包装好的意义,而是提供了一个通往百科知识(概念系统)的接入点。这一语义观同传统的“字典观”(dictionary view)有着根本上的区别,传统的语义观认为,意义可以分成“字典”部分 (dictionary component)和“百科知识”部分。根据这一观点,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研究的应该是“字典”部分,百科知识是外在于语言知识的,它属于一种世界知识,不应该是语义学所关注的对象。成分分析法是这种意义的字典观的典型表现。这种方法把词语的意义分成一系列的语义特征,如“MAN”的概念被认为是由下列语义特征组成的:+HUMAN,+ADULT,+ANIMATE,+MALE。根据“字典”观,一个词的中心意义(core meaning)就是包含在这个词的定义中的信息 (如bachelor的意义是“unmarried adult male”),这也正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领域。百科知识被认为是非语言的知识,这种“字典”观使词汇语义学家把他们的研究限定在内在的或非语境意义上,而外在的世界如何与语言意义交互作用则属于语用学的研究领域。而意义的百科观认为自然语言的语义并不能单独脱离其它形式的知识,因此,语义知识和语用知识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别,语义知识 (knowledge of what words mean)和语用的知识(knowledge about how words are used)其实质都是语义知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成熟的)香蕉是黄色的,这是人们的百科知识。“香蕉”这个词中本不含有“黄色”这一意义。但是,这一百科知识逐渐融入“香蕉”的词义中,也就是说“黄色”变成了“香蕉”词义的一部分。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 (frame semantics)和Langacker的认知域理论(theory of domains)是意义的百科观的两个表现。

当然,我们说词是百科意义的接入点并不是否认词具有和它相联系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以下例(4)和例(5)意义的不同就是因为和“safe”,“happy”相联系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不同引起的:

(4)John is safe.

(5)John is happy.

然而,认知语义学认为和某一特定词语相联系的规约的意义仅仅是意义建构过程 (meaning construction)的一个提示(prompt):在话语语境中对合适的解释的一种选择。例如,“safe”这个词语,它有许多的意义,我们最终选定的意义是由这个词所在语境的选择的结果。比如例(6),这个句子的语境是一个小孩在沙滩上玩。

(6)a.The child is safe.

b.The beach is safe.

c.The shovel is safe.

在这种语境下,(6)a的解释是小孩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然而(6)b的意思是并不是海滩没有受到伤害,而是海滩作为环境没有给小孩带来伤害。同样,(6)c也不是说铲子没有受到伤害,而指铲子没有把伤害加到小孩身上。这些例子说明了“safe”这个词并不具备一个固定的意义而分配给child,shovel和beach这三个词。为了了解说话者的意思,我们需要调动我们关于child,shovel和beach相关的知识,以及调动关于“safe”的知识。事实上,我们是通过选择一个在语境中合适的解释来建构意义的。

四、意义建构是概念化

第四个原则指的是语言本身并不编码意义。相反,词(或其他语言单位)仅仅是意义建构的提示。根据这一观点,意义是在概念层面上建构的,意义建构等同于概念化,即语言单位作为一系列概念操作的提示的动态的过程。因此,意义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可以被语言所包装(packaged)的离散的事物。如前所述,意义建构需要运用我们的百科知识,还要涉及到推理策略。意义建构的动态属性在 Gilles Fauconnier(e.g.1994, 1997) 等得到了很好的阐述[7][8]。下面我们举一个Taylor(2002:530)的例子来阐述一下意义建构的动态属性[9]:

(7)In France, Bill Clinton wouldn’t have been harmed by hisrelationship with Monica Lewinsky.

这种句子叫做反事实句子(counterfactuals),因为它所描述的场景(scenario)和事实相反。这个句子促使我们去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是法国总统,他和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绯闻缠不是发生在美国而是发生在法国。在这种场景的语境下,克林顿不会因为他和莱温斯基的婚外情而在政治上受到伤害。根据概念整合理论,例(7)促使我们建立一个心理空间(mental space),即一个现实的空间 (reality space),在这个空间里克林顿是美国的总统,莱温斯基是他的实习生,他们之间有不正当男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发现并且他们之间绯闻得到确认。我们也建立了第二个现实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着法国总统及其法国文化的知识,在这种文化里法国总统发生婚外情是允许的。在第三个整合空间里(blended space),克林顿是法国的总统,他和莱温斯基有不正当男女的关系,这种不正当的关系被发现,但是没有出现绯闻。由于概念投射使得前两个空间和第三个整合空间发生联系,从而我们能够理解最初的输入或现实空间之外的东西。我们了解到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对发生在总统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这种婚外情的文化敏感性和道德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意义是在以现实为基础的不同的场景(reality-based scenarios)之间进行概念投射构建的。这种整合空间产生了新的意义,尽管它是反事实的,它也不能从百科知识中获得。

五、四个指导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以上我们讨论了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这四个原则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一个原则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或称为心寓于身的哲学观。既然心智和概念组织是体验性,认知语言学又认为语言反映概念结构,因此,语言也反映这种体验性。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建立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我们就会去考察语言如何去编码这种体验性,即语义结构如何反映概念结构。在第一个原则指导下进行的认知语义学研究主要有Johnson(1987)的意象图式理论以及Lakoff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在第二原则指导下进行的认知语义学研究主要有Leonard Talmy的概念结构理论。第四个原则是建立在第三个原则基础上的,因为第三个原则认为词(或其他语言单位)仅仅是意义建构的提示,意义是在概念层面上建构的,意义建构等同于概念化。建立在第三个原则上的认知语义学研究主要有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1982;1985)和Langacke(1987)的认知域理论[5][10][11],建立在第四个原则上的认知语义学研究主要有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从以上四个原则也可以看出认知语义学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或语义结构的研究来了解概念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而这正和认知语法学家的研究相反(或者说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和认知语法的研究是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认知语法是通过我们对概念系统的了解来理解语言是如何运作的。

结 语

本文主要阐释了认知语义学的四个指导原则,现简要总结如下:概念结构是体验性的指的是概念结构的组织来自我们的身体经历;语义结构是概念结构指的是语义结构 (即和词及其它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意义)等同于概念;语义结构是百科知识指的是词或其它语言单位是通往百科知识的接入点;意义建构是概念化指的是语言本身并不编码意义,意义是在概念层面上建构的,意义建构等同于概念化。

[1]Johnson,Mark.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i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2]Lakoff,George.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Lakoff, George.The invariance hypothesis:is abstract reason based on image schema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1(1):39-74.

[4]Lakoff,George.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M]∥in A.Ortony(ed.),Metaphor and Thought.2nded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02-51.

[5]Langacker, Ronald 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6]Talmy, Leonard.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2 vols)[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7]Fauconnier,Gilles.Mental Spa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8]Fauconnier, Gilles.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9]Taylor,John.Cognitive 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0]Fillmore, Charles J.Frame semantics.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M].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Seoul:Hanshin,1982:111-137.

[11]Fillmore,Charles J.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a,1985,66:222 -254.

H313

A

2095-0683(2012)03-0103-04

2012-01-27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SJB740005)

王红卫(1976-),男,安徽萧县人,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生。

责任编校秋 晨

猜你喜欢
语义学体验性语义
从观察生活到更好地生活——小学语文体验性作业生活化设计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语言与语义
传统村落的互动体验性景观营造探析——侨乡村景观建设实践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
西方语言哲学与俄罗斯当代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