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舞蹈课堂“四阶段教学模式”初探

2012-08-15 00:53许芸芸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舞蹈阶段

许芸芸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小学教师教育舞蹈课堂“四阶段教学模式”初探

许芸芸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205)

目前高师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现有教学模式都存在弊端,运用“四阶段教学模式”,将高师小学教师教育舞蹈课堂教学分为舞蹈作品欣赏与舞蹈基础知识传授、舞蹈技能教学和模仿、舞蹈作品表现与阐释、舞蹈作品创编四个阶段,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加强相应的教材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小学教师教育;舞蹈教学;四阶段教学模式

高师小学教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与一般的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大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面向大、中学生的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的培养则更注重学科性,强调学科的界限和专业的特色,而以小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小学教师的培养更注重综合性,强调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对音、体、美、舞蹈等技能的综合要求,小学教师要远远高于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音体美等专业教师除外)。

作为培养小学教师舞蹈技能的舞蹈教学是高师小学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会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舞蹈教育和舞蹈专科学院的专业舞蹈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整个舞蹈教学的现实状况是无论哪个学校、无论哪个舞蹈科目、无论面对什么教学对象,舞蹈教师所展示的教学状况大都千篇一律,培养的模式一样,教学的方法一样,教学风格一样,不一样的只是教学程度的深浅、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完全没有考虑学校的特色、培养的目标和对象。几乎所有的教学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标准的体态,最终使所有的舞蹈教学都陷入尴尬境地。如此机械式和复印式的教学培养出的只能是缺乏个性、创造力和生命灵性的“动作复读机”。这类舞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教师教育,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鉴于此,探讨符合高师小学教师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舞蹈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合格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根据高师小学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在遵循四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小学教师教育舞蹈教学的新模式——四阶段教学模式。

一、“四阶段教学模式”的提出

四阶段教学模式是以高师小学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舞蹈教学的学科特点, 在遵循教学模式建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小学教师教育舞蹈课堂教学新模式——四阶段教学模式。

(一)高师小学教师的培养定位是“四阶段教学模式”建构的基准

高师小学教师教育以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为教育目标,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音、体、美、舞蹈等专业能力。然而,高师小学教师教育对学生舞蹈专业能力的要求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和舞蹈专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高师小学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儿童,小学生的舞蹈教学只要教师带着孩子们用他们的肢体去描述生活、表达感情,唤起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舞蹈学习热情和创造的激情,让小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塑造形体、培养情趣、训练思维、学习交往、享受快乐。因此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学不需要学生具有专业舞蹈院校舞蹈专业学生那样优秀的基本功和舞蹈技能,掌握各种舞蹈流派的舞蹈风格和古今中外的舞蹈流派;也不需要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专业学生那要掌握系统的舞蹈教学方法,熟悉各种舞系的文化背景和舞蹈技能。相比之下,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育注重的应该是舞蹈兴趣、审美能力、舞蹈表达能力、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创造能力、情绪、情感的感悟等。

基于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和舞蹈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惯用于后者的舞蹈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不能适用于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学。因此,考虑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本文提出了高师小学教师教育舞蹈教学的“四阶段教学模式”。

(二)“四阶段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四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舞蹈作品欣赏与舞蹈基础知识的传授阶段;第二阶段为舞蹈技能的教学和模仿阶段;第三阶段为舞蹈作品的表现与阐释阶段;第四阶段为舞蹈作品的创编阶段。

1.舞蹈作品欣赏与舞蹈基础知识的传授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阶段的任务是教师通过口头讲授、作品欣赏和集中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对舞蹈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首先通过视频,以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展示舞蹈作品,通过美妙的舞蹈配乐,优美的舞蹈形体动作呼唤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开放式讨论,鼓励学生根据对视频舞蹈作品的直观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比如自己对舞蹈风格的理解、舞蹈动作的特点、音乐的特点,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等。对于学生的各样观点,教师要积极肯定,不要给以消极的评价。讨论环节,学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维路径产生了碰撞和交融,学生的思维和视角在这个过程中被打开,关于舞蹈作品的情感、意义、风格的理解也逐渐明晰。此时,在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和零散的理解之后,教师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总结和点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简要介绍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要义、情感意境和风格特点、动作要领等舞蹈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所学舞蹈有一个全面了解,当然这些知识的传授只需了解,不需要进一步地深入。在学生了解了舞蹈作品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的情感反复欣赏舞蹈作品,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舞蹈的各要素感受、分析、理解,并体会各要素在舞蹈中的作用,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深处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深化,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的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诱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舞蹈技能的教学和模仿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运动协调能力的提高、良好形体和气质的塑造以及舞蹈技能的提高。此阶段教师以“身授”、学生以模仿的方式学习舞蹈技能。教师首先整体呈现舞蹈作品,使学生对舞蹈有一个整体的映像,而后将整体分解为零散的动素,从动素开始进行技能教学,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身体感受等感观来感知动作,获取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去理解动作原理和运动路线。学生掌握了系列动素之后,教师再将动素综合为组合,进行组合教学,最后将各个组合综合为舞蹈作品。整个技能教学过程是总体呈现——动素分解——组合练习——综合表现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作品,呈现过程,展示范例,通过启发诱导、提示点拨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想共鸣,组织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在舞蹈技能学习和练习中通过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缓急的节奏有韵律地做肢体运动,音乐的动感调剂人的体能,高雅而优美的律动训练与身体姿态训练,赋予学生挺拔、优美的肢体与高雅的气质。当学生将情感特征反映在形体动作中时,他就会很快上升到艺术的知觉,当这种美的体验外化在形态上,使得学生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让他们看上去更有精神、更脱俗、更有意味。这一阶段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各种动素、动作、组合的理解,体会情感和意旨及其表达的方式,而不求标准化的动作复制。

3.舞蹈作品的表现与阐释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舞蹈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舞蹈作品理解力、舞蹈表现力。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将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渗透到已学会的舞蹈动作和形体姿态当中,将生硬的动作赋予情感和意义,使其产生艺术和生命的灵气。具体而言就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形体去表达情感,阐释意义。这其中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深入理解,对舞蹈作品的意境产生共鸣,他们不仅要知道舞蹈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而且要感同身受地理解,甚至达到身临其境的体验。第二个过程是学生将第二阶段掌握的动作技能与第三阶段第一过程所理解的意义情感相融合,以形表意、以意传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亲身示范、学生细致观察和体会,促进学生领会形与意、势与情的呼应关系、表现方式,总结情感、意义的表现风格和表达规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用自己的舞蹈动作去表达情感,阐释意境。

4.舞蹈作品的创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舞蹈创编的学习,训练学生对舞蹈元素的综合能力、舞蹈作品创造能力以及意义情感的表达能力。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但要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丽细节和丰富情感,产生各种灵感和创意,而且要能将自己的这些情感、创意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和作品表达出来,即进行舞蹈创编。教师在这一阶段首先用讲授的方式将舞蹈创编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比如如何确定主题、选择题材、构思脚本、调节情绪、安排节奏以及如何进行舞蹈调度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先以命题的形式给学生确定主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去创编,教师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不去给以优劣的评价,而是听学生讲解各自创编作品的属性,然后引导学生集中讨论各自创编作品的成熟之处和改进之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创编、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和增长新知识,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热情,发挥学习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是一个标准,他只是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因为,由个体先验的经验、认知能力以及感受性的差异造成了每个个体的情感体验系统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个体面对同样的刺激其情感的输出内容和形式会表现出差异。从这个角度说,每个学生在创编过程中虽然面对的是同样的主题,但其产生的情感可能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强弱的差异,可以是内涵的差异,也可以是表现形式的差异。加之个体在选取阐释感情的元舞蹈元素也会表现出差异,因此,学生在舞蹈创编过程中其作品的内涵和外延,包括情感、意义、意境、舞蹈的形体动作都会因人而异。面对这些差异,教师理所当然地不能简单地给以好与坏的评价,而应该允许、接受甚至鼓励这种差异的出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绝佳机会。

二、“四阶段教学模式”的实现

(一)重视舞蹈教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长期以来存在于社会、学校的那种重文化素质轻艺术素养的陈旧思想,制约着舞蹈教育教学的普及和发展。高师舞蹈教学作为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更要意识到舞蹈教学在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把舞蹈教育作为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开展舞蹈课堂教学研究,从意识上要让舞蹈课取得于其它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学校要加大舞蹈教学的投入,尤其是舞蹈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提高的投入。

(二)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

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舞蹈技能的教师就能教好舞蹈”已经不再适应现代高校舞蹈教育,尤其不适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育。“四阶段教学模式”的实现需要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因为舞蹈教学的“四阶段教学模式”涉及了众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训练的舞蹈教师,是不能胜任的。因此,为达到高师小学教师教育舞蹈教学教育目标,全面推行四阶段教学模式,深入运用相应的系统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舞蹈教学的具体内容、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建设适合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学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舞蹈教学所用的教材不仅仅是文本的教学材料,还包括丰富的视听材料,比如视频录像、舞蹈作品碟片、舞蹈音乐等一切教学素材。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体现,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的主要依据和载体。为确保高师小学教师舞蹈教学的“四阶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做好配套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全面有效达到预设的高师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有着重要的奠定性作用。没有一套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做基础,任何先进的教学模式都难以有效展开,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势必会影响整个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舞蹈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四阶段教学模式”的有力保障,也是保证舞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硬件设施的基础建设包括以下内容:要有专用的舞蹈教室,这是进行舞蹈教学和开展舞蹈活动的主要场所;要有音响功放设备、幻灯机、投影器、电视机、录像机等音响器材。功放设备一方面可用于学生倾听舞蹈音乐,另一方面可用于学生舞蹈表现和创作的音乐伴奏;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可以为舞蹈教学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使舞蹈欣赏、舞蹈知识、舞蹈创作等教学活动变得直观、活跃,促进学生感官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学习舞蹈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可根据舞蹈课教学的需要,配备钢琴、手风琴以及小型乐队所需要的中西乐器、音响设备等。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郭剑华.体育舞蹈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2):59-61.

[4]卡琳娜·伐纳.舞蹈创编法[M].郑慧慧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张楚廷.教学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Four Stages of Teaching Model in the Dance Teaching Class for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

XU Yun-yun12

(1.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Education Science,Changsha 410002;2.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410205)

Recently there exist some disadvantagesin teaching models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colleges.Based on such situation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four-stage teaching model for the first time and divides the danc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into four stages including dance works appreciation and the teaching basic dance knowledge、dance skill teaching and imitation,dance works performance and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dance works creation.By converting the traditional dance teaching theory,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elated textbooksand basic infrastructure,the quality of primary teacherswill be bettered.

primary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nce teaching;four stagesof teaching model

J70-4

A

1674-831X(2012)03-0021-04

2011-08-06

许芸芸(1982-),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舞蹈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