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设计理念在无障碍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12-08-15 00:51耀
山西建筑 2012年35期
关键词:坡道楼梯宽度

徐 耀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0 引言

当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居住安全、健康、舒适和便捷,城市无障碍化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保障,这就对大到规划小到建筑,及建筑设施等领域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残障人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各种无障碍建筑设施还不够完善,现代建筑设计要充分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内涵,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这一最基本原则,这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重庆爱心庄园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感受谈一谈无障碍建筑设计。

重庆爱心庄园项目是重庆市的重大民心工程项目,该项目位于重庆市铁山坪生态区,距重庆市主城区东约25 km,东到郭家沱街道锣旗寺社区(望江机器厂),南临长江铜锣峡,西靠铁山坪街道胜利村汪家沟合作社,北与渝北区接壤。建成后,爱心庄园将成为全国一流的儿童福利服务中心,为1 500名孤残儿童提供一个生活、医疗、康复、学习、成长的温馨家园。

爱心家园1号~10号楼总建筑面积21 700 m2,建筑层数为4层,建筑高度为13.95m,1号~10号楼由三种户型组合,该设计的任务主要针对残障人士服务项目的无障碍设计。笔者认为要达到设计要求,就必须对整个爱心项目有整体把握,找准设计切入点,这就是该设计方案既要让残障人士感觉获得尊重与理解,为他们创造了正常生活和参与社会的便利条件,清除人为环境中不利于他们的各种障碍,为他们创造能自行到达和退出的空间,满足其人文关怀;又要在设计中注重可供所有人群共享的环境和设施,满足全体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体现设计的人性化、伦理性和社会责任性。

这种寻求共同解的设计手法来源于“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的概念。最初的这种思维始于20世纪50年代,来源于某类产品与环境的特定设计中,设计者尽最大可能考虑面向所有的使用者的,传达出:“如果能被残障人士使用,那么就更能被所有人所用”的思想,其后在西方衍生出的“无障碍空间设计”(barrierfree design)与“广泛设计”(accessible design)的概念,都是有针对性地为身体障碍者除去了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障碍并满足其在生活环境上之需求。1987年,美国设计师Ron Mace结合前人观点,开始提出并使用“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一词,将这种通用性、广泛性设计思维统一。

而笔者认为将“通用设计”的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会是一种比较优化的无障碍建筑设计方案,在爱心家园项目设计中,秉承这种理念来进行方案设计,达到侧重而不失全面,个性而不失兼顾的效果。由于爱心家园项目整个场地空间还由其他无障碍公共建筑组成,所以下文中不涉及场地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和建筑立面表现,仅对单体建筑的室外和室内两大部分的无障碍设计方案进行详解。

1 室外部分:入口台阶及坡道

1)入口台阶分入口平台与踏步,前者指在台阶或坡道与建筑入口之间的水平地面,后者是解决室内外高差的一种方式。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应符合多、低层无障碍住宅设计要求,小于1.5 m,而宽本案设计中采用2.0 m宽,并在台阶起始处设置300 mm×300 mm宽警示地砖,警示地砖之间靠导向盲道连接。而踏步采用宽度300 mm和高度150 mm,并添加防滑措施。

2)坡道专指轮椅坡道,在坡度及宽度上以及地面、扶手、高度等方面符合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本工程采用坡道宽度1.2 m(净宽),坡度1/16(坡度小于1/15保证雨天能安全通行)坡道起始处保证有1.5 m宽的水平面,并铺有警示地砖,由于室内外高差0.45 m,在坡度抬高0.15 m处设置1.5 m宽休息平台,坡道地面采用防滑地面,两侧设高0.85 m的扶手,设两层扶手,下层扶手高应为0.65 m。设计扶手时应注意:扶手起点与终点处延伸应不小于0.3 m。

2 室内部分:公共部分和户内部分

1)公共部分包含电梯楼梯间等共用空间。a.电梯间首先要考虑候梯厅与电梯轿厢的无障碍设计要求,根据规范要求候梯厅深度不小于 1.8 m,本工程设计为 1.9 m,按钮高度 0.9 m ~1.1 m,电梯门洞净宽度不小于0.9 m,电梯口设提示盲道;轿厢深度不小于1.4m;宽度不小于1.1m,轿厢正面、侧面设高度0.8m~0.85 m扶手。轿厢侧面应设高0.9 m~1.1 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正面高0.9 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本工程选用侧重式电梯,载重量为 800 kg,速度为 1.0 m/s,轿箱底设防撞栏杆高0.3 m。b.楼梯在设计上应注意采用有休息平台的直线型梯段和台阶,公共建筑梯段宽度不小于1.5 m,居住建筑梯段宽度不小于1.2 m,考虑到残疾儿童出入的建筑物应注意扶手高度的设置,楼梯两侧应连续安装双层扶手,高度75 cm~85 cm和60 cm~65 cm,扶手的端部要设置盲文示意图,标出方向及所在位置等。很多视觉障碍者都会利用楼梯上下楼,所以对楼梯起始处、踏步立面与顶面的辨别加以注意,踏面应平整而不光滑,明步踏面应设高度不小于50 mm安全挡台。距踏步起点和终点25 cm~30 cm应设提示盲道。踏面和踢面颜色应有所区分对比。住宅、公寓建筑公共楼梯踏步最小宽度0.28 m,最大高度0.16 m;楼梯周围不应有危机通行安全的突出物等。楼梯在导向标识上应注意对那些公共设施、交通设施或视觉障碍者可能会经常出入的设施,应在楼梯和休息平台的起始处铺设警示地砖;当楼梯下面还有空间时,应特别注意安装防止视觉障碍者误撞的防护栏等;此外应格外注意楼梯疏散的安全照明。

2)户内部分的基本空间,由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阳台等构成,这些空间只有恰当的分部在户型中,才能满足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无障碍部分在空间构成中的设计主要是流线,流线便捷才能为使用者减少相互间的干扰,无障碍使用者处在使用空间时,不仅拥有一个顺畅的使用流线,还拥有一个安静的使用环境,室内空间分区明确、清晰。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干扰现象。日常行为使用上也会更加便捷。a.厨房:厨房并不是专为残障人士设置,其主要使用者为“代理者”即残障人的监护者等,所以在设计中除去考虑留出1.5 m的轮椅转弯半径之外,其他设施与使用均按普通厨房标准。b.卫生间:户内分设两处卫生间,一处专为“代理者”设计的普通卫生间;一处专为残障人士设计,靠近卧室:卫生间的各种盥洗构件旁,均应设置高度可以调节的扶手装置,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残疾人;地面要注意防滑与排水的通畅性;卫生间与室外的高差部分,可以采用缓坡处理(建议采用不大于1/12的坡度),具有高差的两侧,要有可调节高度的升降扶手。c.卧室:从无障碍设计角度来说,首要考虑的是残障人士及其使用设备如轮椅等回旋面积等空间需求,轮椅要有800 mm的通过宽度以及直径1 500 mm的回旋空间,床前通道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个通过宽度,同时床边、门边的回旋空间也要考虑充分;此外,在床、衣柜等家具旁,应设有距离地面600 mm高度可调节的竖向扶手,以及650 mm高度家具操作工作面。d.餐厅、客厅:客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尽量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保证厅内空间完整、通透。起居室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 m。室内设计时家具间的通过空间及转角部位,也要求有大于800 mm的通过宽度以及直径1 500 mm的回旋空间;起居空间、餐厅是家庭中经常使用的聚集空间,无障碍空间尺度应加大,交通流线要更便捷,才能保证使用者使用的安全与便捷。e.阳台:重庆市属于湿热地区,室外阳台一般做非封闭的,阳台地面均应做好排水、防滑处理;防护栏杆也应考虑到无障碍使用的特殊性进行设计,栏杆的高度也应符合无障碍的相关要求;晾晒器具的操作面高度,均应控制在650mm左右。

重庆市铁山坪爱心家园项目以“通用设计“为切入点的无障碍设计思路将住宅的各项功能性要求细化,其人性化设计也会深入到每一项住宅功能使用的细节中,笔者认为这种设计理念是今后在此类住宅设计中需要格外深化与加强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残障人士是最需要被关注的弱势群体,应该有更多的关爱赋予他们,让他们的生存与生活更加安全,增强住宅使用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同时也加大了无障碍需求者更多的使用空间,未来随着人性化设计被考虑的越来越充分,类似于铁山坪爱心家园这种体现无障碍设计思路和“通用设计”理念的项目会越来越多,而相应的设计规范也会不断完善和充实。

在社会发展中,世界各国都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作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是最直接体现对人关怀和服务的载体。建筑各功能空间设计,相互之间的协调也是必然的,人们便会拥有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想象空间和思维,而且会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去。笔者认为,“通用设计”理念为切入点的“无障碍设计”以及二者的融合必将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扩展性的未来的建筑设计思想,其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1]通用设计——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77397.htm.

[2]03J926,建筑无障碍设计[S].

[3]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4]王宜勤.谈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86-87.

猜你喜欢
坡道楼梯宽度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平朔东露天矿工作帮移动坡道优化研究
逃跑的楼梯
扫楼梯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原来楼梯还可以是这样的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坡道角度识别研究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客车坡道起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