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检测肌酐清除率的对比研究

2012-08-18 09:38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酶法肌酐样本

吴 宁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11

肌酐是一种肌酸代谢的终末产物,其是由磷酸肌酸通过脱磷酸基,并闭合成环从而形成的一种内脱水物。血中肌酐的浓度主要是与肾小球滤过率有关,因而血清肌酐浓度的测定是评价临床肾功能的重要指标[1]。目前实验室血清肌酐的常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碱性苦味酸法和酶法[2]。本研究对本单位采用的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肌酐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仪器

采用日立7020和美国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的生化分析检测仪。

1.2 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1)酶法X于日立7020的 仪器进行检测;碱性苦味酸法Y于贝克曼DXC600 仪器上进行检测。(2)每天随机抽取8 份临床样本,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重复检测,一共检测5 d。(3)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记录(Xij 和Yij),对每个检测样本的结果的均数(Xi 和Yi) 进行计算、样本经重复检测后的值间差值的绝对值(Dxi 和Dyi)和这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的结果的均数之间的差值(Yi-Xi)。对进行重复检测样本得到的检测值间的差值(Dxi 和Dyi)的均值进行计算。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均值间差值(Yi-Xi)的均值进行计算。如果判断大于平均数的4倍时,为无效的检验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pa常数(k)来评价两者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的判定标准:K<0弱;0~0.2 差;0.21~0.40尚好;0.41~0.60中度;0.61~0.80高度;0.81~1最强。

2 结果

部分患者样本检验结果见表1。所有样本重复测定值间的差值均未超过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值间差值的平均数,所有结果均有效。计算两种方法测定患者血清样本肌酐浓度结果,经Kappa检验,K=0.9237,一致性较好。

利用直线相关方程对两法在不同肌酐浓度作预期偏倚和相对偏差。两种方法的回归线性方程是:Y=0.9987X+15.953,(相关系数r =0.997 9),以1/4 CLIA'88= 3. 75% 为判断方法间的偏差临床是否可接受的允许值, 结果显示在低值和高值时苦味酸法与酶法的偏差不能接受。见表2。

表1 患者样本检验结果

表2 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预期偏倚、相对偏差及临床可接受性

3 讨论

目前肌酐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碱性苦味酸法)、酶法、电极法、毛细管电泳法及高效液相层析法等。碱性苦味酸法的成本较低,操作较简便,是一种测定肌酐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受维生素C、乙酰乙酸、丙酮酸以及青霉素G、头孢唑啉等能与苦味酸起反应的假肌酐物质的干扰,因而结果特异性不高[3]。

虽然酶法的实验试剂价格较贵,但是基质效应对肌酐酶法的影响较小,测试结果稳定,有很好的重复性,特异性高,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欢迎。同时肌酐酶法的线性范围宽,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肌酐检测方法。而当血肿肌酐的浓度超出一定范围时苦味酸法就比较难准确的进行测定了。相关研究表明碱性苦味酸测定方法的线性上限是2 210μmmol/L,而肌酐酶法的线性上限则可高达8 840μmmol/L[1]。本研究对分别采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血清中肌酐含量的结果作了比较和偏倚的评估。肌酐酶法作为对照的方法,评估了Jaffe's 速率法,经Kappa检验,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结果一致性较好。随着血中肌酐浓度的不断增大,相对预期偏倚随之减小。可以用直线回归方程评估方法间的系统偏倚。两种方法的回归线性方程是:Y=0.998 7X+15.953 (相关系数r =0.997 9),以1/4 CLIA'88= 3.75% 为判断方法间的偏差临床是否可接受的允许值, 由结果得知低值和高值时苦味酸法与酶法的偏差不能接受,当血清肌酐浓度为100.00 μmmol/L、500.00 μmmol/L和900.00 μmmol/L时,Jaffe's 速率法的偏倚分别为11.78%、2.64%、6.51%,与徐国宾等[4]、陈雪梅等[5]的研究结果相同。

苦味酸法的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存在偏差, 当SCr<100 μmmol/L, 实验结果假性偏高,大约偏高5%~10%,但 SCr>200 μmmol/L 时,测 试 结 果 则 假 性 偏 低,约10%~15%。亦有相关文献报道当血清Cr < 80 μmol/ L 时,两种方法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同时酶法的测定值普遍较苦味酸法低,甚至比正常参考值的低限低:当血清Cr<200 μmol/ L 时,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但当血清Cr>200 μmol/L 时,两者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酶法的测定值均较苦味酸法的的高[6]。因此可以看出,酶法的灵敏度高,是一种理想的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回收试验中酶法的平均回收率均高于苦味酸法的平均回收率[6]。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当用不同的方法检测同一份标本的血肌酐浓度水平时,不同的检测的方法,检测的结果并不相同[7]。因此在测定中,因为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参考范围,对比校正不同的检测方法,才能给临床准确一致的检测结果。

[1]张东玲.肌酐测定的方法学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27(6):521-523.

[2]张建平,王治国.肌酐检测的准确性问题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501-503.

[3]武强,王龙武,申春梅.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健康成人血清肌酐参考值的建立 [J].检验医学, 2009,24(1):69-70.

[4]徐国宾,李志艳.应重视实验室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961-965.

[5]陈雪梅,王亚平,王芳. 两种测定血清肌酐方法偏倚的比较[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512-513.

[6]屈引婷, 王鸿.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肌酐结果的比较[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0 (4) : 82.

[7]张建平,王治国.肌酐检测的准确性问题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6):501-503.

猜你喜欢
酶法肌酐样本
欧式早餐香肠改善出水和提高爆浆感的研究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规划·样本
响应面法优化凤尾草中木犀草素的酶法提取工艺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甜菜渣粗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组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酶法提取桂花叶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