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济运行研究

2012-08-18 08:44王秀兰赵立虎牛雪峰
东北电力技术 2012年9期
关键词:氧量流化床经济性

王秀兰,赵立虎,牛雪峰

(赤峰热电厂,内蒙古 赤峰 024001)

1 机组概况

赤峰热电厂1号、2号锅炉采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440 t/h循环流化床 (CFB)锅炉,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与135 M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匹配,可配合汽轮机定压启动和运行。分别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6月相继投产运行。

由于电厂老机组锅炉是煤粉炉,1号、2号机组投产初期,运行人员缺乏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经验,在燃烧调整方面,总是按照煤粉炉的要求进行调整,曾多次发生运行工况偏差和非计划停运情况,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且风机电耗大、飞灰大、煤耗多、非计划停运次数多,因此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周期和经济性迫在眉睫。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特性、运行工况偏差的系统试验分析与论证,采取多项保证锅炉安全运行、降低锅炉受热面磨损、提高机组运行周期和经济性的可行措施,并取得较好效果。锅炉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锅炉设计燃料特性见表2。

表1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

表2 锅炉设计燃料特性

2 加强运行调整提高锅炉经济性

在1号、2号锅炉试运初期,运行人员积极掌握循环流化床特性,研讨优化运行调整的方案,结合热力试验数据,制定了运行调整措施,针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多次试验调整,在实际运行中加以验证并改进,最后总结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的经验,得到4项燃烧调整措施,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经济性得到大幅提高[1]。

2.1 降低床压运行

在锅炉运行中,床压的测量值会随着锅炉的负荷、炉内灰的粒径、煤的质量、煤的破碎粒度及风量而变化。炉内床压控制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大量运行经验和测试数据来确定,在不同的锅炉负荷下,依据床压测量值,参考密相区3层床压值对床料粒度组成作出正确判断,控制床压在合理范围内运行。

在1号、2号锅炉投运初期,运行人员流化床锅炉调整经验少,为保证锅炉满负荷稳定运行,采用了较高的床压控制值,结果造成流化风量较高,炉内耐火材料和水冷壁管交界处管壁磨损情况严重,多次被迫停炉,影响了机组的经济运行。根据这种情况,经对床压进行多次测量,运行人员结合测试数据,多次降低床压运行控制值,并总结每次改变床压值后的运行情况,最终摸索出运行控制值(8~9 kPa),比原控制值 (9~11 kPa)降低2 kPa。在锅炉高负荷时床压保持在9 kPa左右,低负荷时保持在8 kPa左右,在该范围内锅炉床压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表3 负荷、床压对照表

2.2 降低一次风量

炉内床料由大量具有一定粒径分布的颗粒组成,其厚度分布的均匀性决定了锅炉燃烧的稳定性。1号、2号锅炉投产初期,分别对1 000 mm、800 mm和600 mm的床料厚度进行临界流化风量标定试验,并检查料床的均匀性。在3种不同的料层厚度下,临界流化风量都是100 Nm3/h,料床在600 mm已稳定。针对锅炉受热面磨损严重、非计划停运次数较多等情况,经研究分析,应适当降低一次风量[2-3],最终将锅炉的一次风量从 170 kNm3/h降至140 kNm3/h,不但减轻了物料对锅炉受热面的磨损,而且降低了一次风机单耗,使其从5.26 kWh/t降至3.13 kWh/t,风机单耗下降了2.13 kWh/t。

2.3 实施低氧量燃烧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初期,运行人员对其燃烧控制经验不足,对氧量的控制大多沿袭传统煤粉炉的燃烧经验及运行设计说明书,采用了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氧量控制值为4% ~6%,引起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如磨损大、床温低、飞灰大、风机电耗大等。通过多次氧量标定试验,对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将氧量确定在1% ~2%,运行可行且有利于锅炉经济燃烧。

因此,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应打破固定思维,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密封性好、漏风系数极小、氧量随烟气流向逐渐降低等因素,采用低氧量燃烧技术[4]。同时应减少风量使风机电耗降低;提高床温使锅炉燃烧效率升高、飞灰含碳量降低;降低风速使磨损减轻。因此采用低氧量燃烧技术可提高锅炉的燃烧经济性。

2.4 控制燃煤粒度

飞灰可燃物含量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性能指标之一,电厂试运初期,飞灰含碳量较高,达到5%左右,以至锅炉热效率低于设计值。根据飞灰化验结果,对煤的粒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入炉煤粒度小于10 mm且小于200 μm的不大于25%[5]。调整后可优化煤的粒度,减少了煤粒中过大、过小的成分,使煤在炉内的燃尽程度有了较大提高,有效降低了飞灰可燃物和大渣含碳量,采用上述方式,将飞灰含碳量由投运初期的5%控制到1.3%附近,飞灰可燃物下降3.6%。使1号锅炉效率比投运初期提高3.2%,2号锅炉热效率提高2.8%,大大提高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经济性。

3 改造设备提高锅炉经济性

3.1 降低厂用电率

2010年,为满足国家对锅炉烟尘排放的要求,电厂对石灰石脱硫系统进行了增容改造,同时将2台静电除尘器改为电袋式除尘器,系统的改造导致空压机运行台数增加、耗电率上升。针对厂用电率较高的情况,进行了除尘器布袋区间断输灰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确定在静电除尘器电场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布袋区每个班次输灰2 h,能保证灰斗粒位正常,这样可减少1台空压机运行,每年可节电197万kWh。

3.2 延长锅炉运行时间

投产初期,由于运行人员对流化床燃烧调整经验少、风量配比不合理、煤质硬、粒径大等,导致受热面磨损严重,多次被迫停炉。针对这种情况,电厂组织检修人员查找炉内磨损部位,组织热力试验组通过漏风试验查找尾部烟道漏风状况,经检测漏风率高达11%,比设计值 (4%)高7个百分点[6]。根据对炉内的检查情况和试验数据,对受热面重点磨损部位进行喷涂,对尾部烟道的漏风点进行堵漏治理,使1号、2号锅炉因磨损引起的被迫停炉次数大大减少,同时锅炉非计划停运次数也相应减少,延长了2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连续运行时间。1号锅炉连续运行254 d,达到了全国同类锅炉连续运行领先水平。

4 结束语

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降低了灰渣含碳量,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效率明显提高,风机单耗下降;通过设备改造,将静电除尘改为电袋除尘,并通过运行调整,减少1台空压机运行,每年可节电197万kWh;通过设备治理,减少了被迫停炉和非计划停运次数,1号锅炉连续运行254 d,达到全国同类锅炉领先水平。

赤峰热电厂通过采用合理的燃烧调整措施,依据热力试验进行锅炉运行调整及设备的改造治理,准确把握了4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方式,针对锅炉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从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2方面寻求解决方法,努力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

[1]钟 辉,王晓严.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05,26(11):31-35.

[2]孙学信.燃煤锅炉燃烧试验技术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岑可法,周 昊,池作和.大型电站锅炉安全及优化运行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4]刘建平,关晓磊,陈庆武.22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J].东北电力技术,2004,25(11):44-46.

[5]党黎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启动调试与安全运行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6]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氧量流化床经济性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探讨与分析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讨论如何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省煤器防磨改进
流化床丙烷脱氢反应段的模拟及优化
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集控运行研究
新型稳定防漏风测氧优化技术
单沉浸管流化床内离散颗粒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