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

2012-08-20 01:31谭玉林赵文健李建萍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11期
关键词:病理科动手病理

谢 明,谭玉林,资 源,周 君,赵文健,李建萍

(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部病理研究所,湖南 郴州 423000)

目前,病理诊断纠纷越来越多,很多原因是病理检验技术质量不过关导致病理诊断漏诊或过度诊断,造成病人延误治疗或过度治疗[1],病理临床迫切需要技术过硬的病理检验技术员,为培养高素质病理检验技术人才,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需要病理学教师下达功夫去做。我们连续在2007级、2008级、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中,开展病理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具体实施。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湘南学院2007级、2008级、2009级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第四学期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88人,将288人随机抽取改革组138人和对照组140人,学生的性别、年龄和病理检验技术理论成绩比较无差别。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带教模式,改革组采用重新设计的实验教学法即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分为准备工作、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状况、改革实验考试方法三个部分来完成。

1.着手准备工作,实验教学改革的准备工作。(1)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在课堂教育中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是关键[2-3]。为此,在动手准备课程改革前几年,教研室教五位师分别轮流到南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接受病理外检和教学培训一个学期,进修完毕回校后,每半年轮换一名教师到本校附属医院病理科承担临床病理工作,目前病理学教研室每位教师操作示范熟练、规范,能够引导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开展病理检验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有了现成的扎实基础。(2)合理制定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病理技术涵盖的内容较多,方法种类繁多,不可能教授所有的方法,根据实验教学课时和病理检验技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编写简洁实用的病理检验技术教学大纲。如教学实践中,学生操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对标本取材不当,固定时间设置不够或过长,石蜡切片不均、染色不佳等,影响病理诊断,让学生明白,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一个步骤没做好严重影响疾病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导致误诊误治,病人细针穿刺标本或胃肠镜小标本难以重新取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4],重点在讲授课程中强度病理检验技术工作的严谨性、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工作的责任感。

2.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改革组学生重新分组,把原来传统实验组二十人一组改为四人一组,每次共四组分别去四家本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四人一位老师带教,先安排每组学生观看取材、脱水、包蜡、切片、染色、封片一系列连续工作,然后四人分岗位亲自动手实验操作,岗位安排:取材室一周,组织切片室一周,染色液配置一周,脱水液配置一周。每周结束自己互相轮换,四个岗位一个月时间,要求轮换前座谈一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动手操作体会收获,每组一月共8次实验。在实验课程完成后,有兴趣的学生要求在周末继续去医院,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他们周末实验,如学生入病理科闻到福尔马林气味,学生马上提出有什么药液替代固定用的福尔马林?在染色时,要用已切片分别浸泡二甲苯两缸中,气味难闻,又提出有什么药替代脱蜡有的二甲苯?实验组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改良现有的病理检验技术工作方法,建议他们到图书馆去认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开展病理检验技术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教师跟医院病理科联系给学生提供继续实践的场所。

3.实验考试方法。278名检验系学生学科结束后进行一次病理检验技术的理论知识、基础检验技术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自行制定,以百分之计算。设计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满意度测评表,内容包括(1)动手操作能力;(2)学习兴趣;(3)创新性能力;(4)综合分析能力;(5)运用能力;表格简单明了,利于填写统计,发放问卷278份,问卷有效收回率10%。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学生的病理检验技术实验成绩见附表。采用u检验,比较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从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见附表,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二、实验结果

病理组织固定、取材、组织切片、染色、图像分析五个实验内容的考核结果,改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比较(±s)

附表 两组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年级 实验组(n) 对照组(n) u P 2007级 86.51±5.87 69.35±9.35 9.09 <0.001 2008级 87.54±6.10 75.17±7.10 9.50 <0.001 2009级 90.16±4.72 71.62±6.76 15.32 <0.001

在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很多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取材、染色、图像分析一系列病理检验技术实验。三年来,回收改革组和对照组共278份调查问卷中显示,从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创新性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能力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实验教学改革组明显优于与对照组,两组采用u检验,比较两组学生实验教学的五个方面满意度,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三、讨 论

本组资料表明,改革班的实验知识于动手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病理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检验系改革组对强化病理检验技术、对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能力提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考核结束后,将实验组的操作每一步相片制作多媒体展示全体学生,一一讲解,大家认为实验组教学方法对培养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起到明显作用。

能较大提高病理检验技术的实验成绩,这主要因为:其一,我们在教研室教改前反复探讨,确定实验教学目标,建立实验教学体系,编写了《病理检验技术实验指导》实验教材,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了改革,并进行临床病理检验技术设计行实验的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性实验项目标书思路讲座和讨论,学生自己按设计思路实施实验;其二教学互动和身临医院病理科,闻到福尔马林气味,学生想到改良固定液,用无味的液体替代现在的液体,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学习主动,课后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动手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如“探究最适比例松节油—正丙醇试剂在切片制作中应用”、“新型病理大体标本固定液的研究”,学生们自觉到医院病理科做了大量预期实验工作,创新性实验由0%增加到10%;其三,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学校四个附属医院病理科的实验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技能,学生参加临床病理检验技术工作,可逐步熟悉临床病理技术员如何操作,如何分析制片质量不好的那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病理检验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今后从事临床病理技术工作的责任感。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才的培养由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5],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更好的病理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临床病理检验技术工作及创造性工作奠定结实基础是病理检验技术学教学的目的。如何进一步完善、提高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1]乌力吉白乙,黄雅风,等.病理组织切片中的人为现象与解决措施[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6):677-678.

[2]韦艳红.改进临床教学的方法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58-2459.

[3]顾传龙,张晓明.基于医学教育改革环境下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11,03:51-52.

[4]王世贤.病理诊断技术新进展研讨班(常规技术)会议纪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3)136-137.

[5]马 琪,张建龙,金 辉,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和管理,2010,27(7)10-13.

猜你喜欢
病理科动手病理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床旁快速现场评价的探索
我也来动手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层培养教学模式总结及思考
新进展文献介绍在临床病理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