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底和调整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主基调

2012-08-25 06:55韩文高
资源再生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经济

□文/韩文高

编者按: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韩文高先生,是活跃在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媒体学者,近年来,在许多重要的经济会议及论坛上发表的宏观经济演讲,都能切中时弊,颇受关注。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我们选取了他在2012中国再生金属高峰论坛上做的相关演讲,略作整理,刊载如下:

看看目前的中国股市,你就会明白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况。在这个意义上讲它没有骗人,一切盲目乐观的智者在一片惨绿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只有资本才是真正的智者。因为它只认识利益,不懂得骗人。

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开始降温

1. GDP增速持续回落,从2010年1季度的12.1%回落到2012年三季度的7.4%,创下3年半新低。

2. 出口增速持续回落,从2010年前10个月的32.7%回落到2011年前10月的22%,再到2012年前10月的7.8%。欧洲板块的下滑是出口下滑的核心因素,负增长5.6%。

3.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20.5%,比上年前三季度的24.9%回落4.4个百分点;

4.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5.4%,比上年前三季度的32%大幅回落一倍以上。

5.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4.2%,比上年前三季度的17.7%回落3.6百分点,虽然环比上升,但有待3个月确认。

6. 10月份CPI创两年多新低1.7%,虽然 PPI连降14个月后首次回升,但仍为-2.8%。虽然通货膨胀压力得到明显缓解,但不完全是治理的结果,与经济下行相关。

7. 虽然我国官方PMI指标10月份回升到50以上(50.2),11月份汇丰PMI也回升到50.4,但这不意味着经济马上好转,只能说有企稳筑底迹象。美国PMI指标略好,10月份也不过是51.7,欧元区PMI则下滑至45.8。

8. 受10月份利润增速反弹拉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前10个月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标明我国经济正在夯实底部,但脱离底部尚需时日。

二、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同时遇到难题

1.出口问题很大,今年10%的增幅已经无法保证。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输入性衰退是中国经济陷入调整的核心原因之一。世界贸易增速,已经从2010年的13.8%到2011年的5%,再到今年上半年的3.7%。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景气度重要指标波罗的海指数(BDI)已经跌破2000点盈亏线到达今年9月12日的661点,虽然11月底有所回升,也没有突破1100点。曾经的高点是2008年5月20日的11793点。从前三季度中国远洋的63亿元的巨亏即可见一斑。

第二、我国出口商品类型过于低端。一没有核心竞争力,二没有较高的附加值。政府已经吸取2009年4万亿投资的教训,在投资上会更加慎重和稳健,比如高铁投资,在2011年停止投资之后,2012年前三季度投资3400多亿,明年计划投资5000亿,而2009年却高达7000多亿元。

富人消费递减、中等收入阶层预期不佳和低收入者无能力消费以及房产消费对其他消费的挤压,内需很难拉动。也就是说靠投资支撑起来的庞大产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消费能力。以前,我们还可以通过出口消化产能,可现在出口受阻,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提高消费率,产能过剩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

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已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2011年人均GDP购买力在世界排名91位。如果按汇率法(5432美元)将排在百名以外。

2.投资与消费呈反比例增长态势。(如下表)

年份 消费率 投资率1952 78.9 22.3 1980 71.8 26.4 2009 45.4 95.2 2010 37.3 54.8 2011 51.6 54.2

3. 居民消费率更是从1978年的48.8%降到2000年的46.4%,再降至2010年的33.8%(2011年回升至38.5%),低于全球水平的61.5%。

4. 资产价格回落导致的“去杠杆”与生产价格下滑导致的“去库存”同步进行,加剧了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资金链紧张以及销售链紧张比预期还猛,“金融加速器”和“存货加速器”的逆转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力量。“去库存”导致GDP增速下降可能达到2个百分点左右 。“去杠杆”,使“金融加速器”开始逆向运行,直接导致内生性的资金紧缩。

5.上轮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发作:

(1)流动性泛滥带来的经济泡沫问题;

(2)产业振兴带来的产能过剩进一步放大的问题;

(3)地方投资快速扩张带来地方投融资平台过度扩张;

三、中国经济过去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用核心技术更多的产品打开出口大门。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目前依靠的是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此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整体素质不高和运行不稳定。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

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1位,但各项技术中90%是“舶来品”,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仅占10%;我们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都被进口产品占据。我国目前拥有手机近10亿部,但是手机的芯片技术是人家的。

在中国华南生产的苹果手机售价600美元,提供处理器和闪存芯片的三星公司187.5美元(31.25%),美国设计部门、品牌商、发行商和零售商405.96美元(67.66%),中国厂家6.54美元(1.09%)。苹果公司的市值在上个月达到6200亿美元,是中国目前股市市值的1/6,是中国上市四大行的总和,是世界股市总市值的1/77。如果将其与世界各国GDP一起排名,可以排在第21位。

四、中国国民分配比和税负制度要调整

1.改变国民分配比例并加强社会保障,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幅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切实地拉动内需。改变税负结构,让企事业单位在流通环节少交税,产生利润多交税,资金呆滞时间过长再交税,让企事业单位有钱并运转起来。

比较 1979-2010 1991-2010 2001-2010经济增长 9.9% 10.5% 10.5%中央财政 18.7% 20.7% 19.8%地方财政 12.4% 16.4% 20.3%城镇收入 7.3% 8.2% 9.7%农村收入 7.3% 5.8% 7.0%

2.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要改变投资结构、投资方式以及投资理念。

第一产业2.3%;第二产业43.8%;第三产业53.9%。对农业的投入太少,农民收入太低,农村市场无法启动。科教1.8%;卫生社保0.8%;居民服务0.4%;公共管理1.9%。对公共及公益事业投资太少,抑制了消费,相反在推高GDP的亢奋中将企业产能扩大到过剩的地步。

年份占比 1980 1990 2000 2010居民消费 77.5% 78.2% 74.5% 71.3%政府消费 22.5% 21.8% 25.5% 28.7%城市居民 39.5% 49.6% 33.0% 76.8%农村居民 60.5% 50.4% 67.0% 23.2%

3.缩减贫富差距——我国基尼系数2006年已经达到0.497,有国际组织估算2011年已经高达0.55、远远高于日本的0.25、德国的0.28、法国的0.33、英国的0.36和美国的0.41,消费边际效用严重递减。

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程度远大于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五、中国高发货币的推动模式必须改变

1. 减少货币供应——我国目前的M2已高达到94万亿人民币,按目前6.24的汇率计算,等于15万亿美元,比全世界的美元总量10万亿美元还要多出5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是15万亿美元,中国GDP却只有7.5万亿美元(47万亿人民币)。美国1美元GDP对应0.67美元货币,而中国1美元GDP对应2美元货币。如果都以本国GDP为参照系,中国货币供应量应是4.69万亿美元,超发10万亿美元,或者说超发63万亿人民币。

为避免未来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大幅贬值,我们应减少货币供应,用改革税制、调整国民分配比例、加强社会保障(改变中等收入者的预期不佳)来释放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定期存款,让M0变大。我国目前M1=29万亿,M0=5万亿。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步伐,回笼境外人民币。

我国三种货币政策的具体解读:宽松的货币政策17-18%;稳健的货币政策15-16%;紧缩的货币政策13-14%

2. 控制外汇占款——2011年只有0.2万亿美元,2011年达到3.2万亿美元;外汇占款按最低1:6.39计算达到20.5万亿人民币,是2011年货币供应量85万亿的24%。

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冲高3.3万亿美元之后,回落到3.2万亿美元的水平。根据目前情况判断,外汇占款继续扩大的可能已经不大,我们要提高警惕。

3. 平抑热钱——我们不能再让房市、股市、汇率大起大伏,给短期热钱带来巨大套利空间,反过来又因为热钱的大进大出造成我国经济的更大波动。

据统计目前热钱超过3000亿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的10%以上,热钱进入中国存款一年都有8%收益(升值5%加利率3%),更何况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

六、中国经济将在较长时间里痛苦盘整

1.因为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因为欧洲经济严重下滑,因为中国不可能短期内调完产业结构,更不可能快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出口形势短期内不可能好转。

2.因为我国要科学发展,粗放式投资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在适当规模投资和不放松房地产价格调控的前提下,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告一段落。

3.因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有很多顶层设计还需要时间,现有利益分配格局不会很快改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缓慢,所以,拉动内需缺乏支撑。

七、中国经济要在世界流动性中把好舵

1980年,全世界GDP1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12万亿美元,没有金融衍生品。2006年,全世界GDP46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370万亿美元,是GDP的8倍。2009年,全世界GDP58万亿美元,银行资产73万亿美元,金融资产232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688万亿美元。2011年,我国GDP44万亿元人民币,银行资产已达113万亿人民币。

八、中国经济到了出口金融产品的时刻

1.我们靠输出资源和产品换回美元,然后用美元购买美国的金融产品还回美元。

2.美国卖出金融产品换回美元,然后用美元购买我们的廉价资源和产品。

3.中国持有8.7%,而美国个人和机构持有42.1%,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持有17.7%,美联储持有8.8%,美国军队退休基金持有6% ,其他国家持有16.7%。

4.我们要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设计并出口优良的金融产品,换回我们的人民币。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孰轻孰重? 中国经济亟需强化“脱虚入实”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