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内涵健全机制合肥全面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

2012-08-27 12:02洪力
决策 2012年11期
关键词:村庄农村建设

■江 洪力

(作者为中共合肥市委常委)

近年来,合肥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县域工业突破、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大工程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产业互动发展、区域联动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进入城乡统筹力度最大、县域经济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明显、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蓬勃壮大,肥西、肥东、长丰三县进入中部百强县,肥西县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百强县。新农村建设开创全国模式,整村推进型在全国创造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加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全部行政村通水泥路和农村公交,城市供水网络覆盖近郊17个乡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城乡民生福利并轨共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在全省率先实行城镇居民医疗、养老、失业、失地保险,实现了城镇医保和新农合“两保合一”。农村综合改革彰显活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2006年以来累计兑现四大政策财政奖补资金近50亿元,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150多亿元。

美好乡村建设,是在村庄整治基础上,通过生态环境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人居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精神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把村庄建成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提升。必须要准确把握美好乡村建设的内涵要求,切实突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关键,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的路径方法。

第一、围绕美在布局,突出规划引领,着力构建农村集聚发展新格局。布局美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前提基础,要以村庄优化布局为主要平台,加快公共资源、产业要素和农村人口合理集聚,合理布局居住、生产、公共服务等功能区块,实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便。

一是以中心村为重点,修编完善村庄布局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和“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中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优化村庄布局的重要平台,要因村制宜地制定中心村规划,充分体现美好乡村特色。二是以分类推进为原则,突出美好乡村载体建设。在发展思路上,明确各类村庄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自然村,着力提升特色村。在村庄建设上,坚持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在项目实施上,坚持配套推进,把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生态、商贸等建设项目有机结合,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有效整合资源。三是以配套衔接为要求,促进要素优化配置。努力实现土地利用、城镇体系建设、农村社区发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规划的无缝对接,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建设规划能落地、可实施。完善公共资源的配置机制、产业要素的集聚机制和中心村功能分区,引导家庭工业、农业生产、农家乐、商贸服务等适度集中,发挥其对农村发展的集聚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第二、围绕美在环境,突出综合整治,着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新面貌。环境美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关键,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推动农村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建设村容整洁、环境清新和秩序井然的新农村。

一是注重乡镇全域整治和建设。要按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生态功能分区,开展点、线、面综合整治,整体推进村庄内部、交通沿线、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工业污染等治理,改变区域农村整体面貌。二是注重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加快推进“星级乡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提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水平,实现有保洁队伍、有环卫设施、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的“四有目标”。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引领,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村庄绿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批“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特色鲜明、林业发达”的森林村庄。三是注重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境整治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从队伍建立、职责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完善等环节入手,创新和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环卫机构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社会化、专业化保洁和养护服务。要发动群众参与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制度的制定,发挥群众性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群众建设和维护美好家园。

第三、围绕美在生活,突出兴业富民,着力开辟农民创业增收新领域。生活美是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要着眼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美好乡村建设与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村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富裕程度。

一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要充分依托区位条件、自然禀赋、产业发展等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业的要求,科学合理选择村域经济发展之路。二是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村庄养殖小区、家庭工业小区和商业服务区,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加强农民创业培训,提供场地、信息、项目一条龙服务,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林权、土地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农机具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拓宽农民融资渠道。三是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集体经济发展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增值保值。利用村级留用地政策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多形式地发展村级经济,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第四、围绕美在风尚,突出管理创新,着力形成文明和谐新局面。风尚美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长期任务,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着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形成文明理念广泛认同、文明素养普遍提高、文明行为自觉形成的新局面。

一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保障基本药物价格和质量稳定。以提标扩面为重点,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保、五保供养等保障标准。二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努力实现镇村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化。深入实施体育小康村建设计划,推进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文明镇街、文明村和文明家庭,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村。三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深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抓好“阳光村务”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服务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新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勇于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求实效,为合肥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新跨越,进十强”、全面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村庄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的小村庄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村庄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