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2012-08-27 13:55
海峡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柯 真

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柯 真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语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确越来越被边缘化,面临生存危机,有的甚至“中途下岗”。该文就此论述在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 大学语文 重要性 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于包括三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在提倡人文素质的今天,大学语文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文基础课程中的地位却日渐萧条,与各类专业课相比,更是显得不足轻重。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因专业的开设随时修改或删减。在所有人文基础课程中,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地位和受重视的程度与政治类课程无法相提并论,也远没有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受重视,甚至连选修课也基本没有开设。然而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又经常因为语文知识的贫乏造成许多的不便和错误,例如最常用的请假条和通知写作。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强调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重要性。

1 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存在,是我们从咿呀学语就润物无声地在使用了,早在我们与人交谈、认字、写字、写作文、写材料,甚至读书看报等等都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然而很多人在上大学后,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写的请假条,经常连最基本的格式、称呼都写错,有的甚至连请假内容那么短短几句话都出现很多病句、错字;其次就是学生写论文,论点论据文不搭题,里面也是错字、病句连篇;再次,在工作中,人们写材料、写公文,通常也是文种不对或书写格式错误,常常也是要上网或者重新翻书来核对确认;在如今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环境下,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懂,如何谈人文关怀、人文素质?

以上种种都是因语文知识的贫乏造成的尴尬,可见语文运用的广泛和重要性。而今大学语文课程却断层了,各高校对开设大学语文“不够热情”,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2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2.1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符合国家教育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16号文)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就意味着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外,还要特别加强素质教育,这符合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通知确立了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的性质、功能和目的。可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顺应了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要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依靠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语文课程。这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为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

2.2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本质特点是培养学生有活跃的思维、富有想象的创造力和能运用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求学过程中能拓宽自身视野、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健康品格。

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除了突出专项职业技能外,还要把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人文教育系列课程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夯实课程根基。大学语文属于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其它专业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学习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的一项重要环节。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成为学生提升全面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3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含了国家和民族需要传承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教材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内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世界之美、人性之美、语言之美,展现着丰富的人生百态、人世沧桑和生活历程,从而引导和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构建,增强学生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政治理论课和一般人文修养课所无法取代的。再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来看,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方面,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增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人文与素质的融合,提升品德修养。

相对于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综合素养相对偏低,可利用大学语文的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人格,培养爱国情怀,教育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好平台,它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一门课程的范围。

2.4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精神境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专业成才”,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精神成人”。要做到“专业成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任何专业都离不开语言之间的交流,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写计划、写总结,任何科研项目都离不开论文表述,只有精确地使用语言工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交融起来。例如,理工科专业要有基本的文字功底来准确地叙述实验过程,并书写实验报告;园林设计专业在创作设计中为了体现出文化氛围,往往要使用诗词曲赋来命名,其中插花艺术为了表现其意境的深远,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达意,还有旅游专业,靠的就是最明显的语言魅力和文学素养。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有目的地锻炼说话能力,锻炼口才,使学生能流畅而优雅地使用语言。还可以欣赏高雅的文学作品,来增加审美情趣,提升欣赏品味,改善认知能力,从而合理调配知识结构。

另外,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精神成人”的主渠道。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大学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提升精神境界。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教育必须做到德教为先,以大学语文课自身的魅力引导教育学生懂得爱、懂得奉献、懂得人生,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精神,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实现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2.5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进行独立性精神培养的必然要求

大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阶段,为了高考,很多人都照着书本的答案去做,不敢多做思考。在大学语文课文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实施自己的想法,可以利用大学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来改变学生们长期以来存在的等老师讲解正确答案的做法。学生在课堂内外,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上网搜索,不是找百度就是找谷歌帮忙,而不是自己先到图书馆或资料室找相关的书籍或材料查阅,然后再进行思考,得来的答案,完全没有自己思考的成分,没有自己的思想。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也变少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也经常遭到冷场,提问时,一个个宁可低头不语,也不愿意思考回答。

所以,要利用大学语文课的独特魅力,通过精选优美篇章,从文学性、知识性、时代性方面寻找可以探讨的话题,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例如:在课堂上互动性地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反映历史和现实社会中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并分析探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意愿和开拓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大胆求证、大胆尝试,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追求方向,促使各种不成熟观点走向成熟,从而具备精神独立性。

2.6 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各项能力培养的基础

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口语是各项能力的基础。大学语文内容是古今中外的优美篇章,对培育学生口才表达能力方面是最有益处的。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首要问题就是向别人推销自己。很多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上用语言推荐自己都很艰涩;很多新生,在课堂的自我介绍时连话都讲得不清不楚,有的连普通话都讲不明白,咬字不清。大学语文课堂上可通过诵读文章、练习吐字归音等语音基本常识,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

在经济发达和自由竞争的社会中,口语表达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和交流能力的体现,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就能得到这方面很大的锻炼。可以通过相关课程内容的探讨,练习态势语、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基本技能。大学语文课的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口才的充分表达。思维的活跃、方式的活跃、师生关系的活跃。在课上培养学生养成发言的习惯,让学生不怯场,任何时候都能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3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与任何其他形式教育一样,都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人才的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原高教司文科处长徐晖曾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很大程度要落到大学语文课程上。”[3]大学语文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在这一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并开好这门课程。

[1] 梅健.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4-128.

[2] 傅文第.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 陈移瑜.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能与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0-16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