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调研的高职数控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研究

2012-09-04 08:45徐忠兰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岗位实训职业

徐忠兰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精密制造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基于企业调研的高职数控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忠兰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精密制造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根据对企业数控加工用人情况的调研,结合高职现状,对高职数控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从多方面做了探讨与研究,切实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困难.

数控专业;企业调研;职业素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高素质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中,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十分重要、迫切[1].在充分调查研究企业岗位及要求的基础上,对高职数控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与研究.

1 企业调研

数控专业教研室对苏南地区18家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通过分析、总结,列出以下相关度较高的几点.

1) 技术员岗位知识能力.技术员工作内容是首件加工、调试,技术员的岗位层次处于操作工和工程师之间,工作含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不仅仅是加工,很多时候还要做夹具:安装、打孔、装销、做钳口、打表找正,会调试程序等.调试员岗位是数控专业培养学生的首岗目标,工程师是提升岗位.

2) 岗位设置及工作内容见表1.

3) 对校内证书、课程等态度.从调研柱状图来分析:数控程序员、UG CAD/CAM和加工中心考证需求程度比较高;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数控原理比较重要,专业课程CAD、CAM、编程、工艺、实训比较重要;选修课程数控设备维护与管理、高速与多轴加工、模具类零件工艺编制、MasterCAM建议多开设.主要侧重于制图、工艺、编程、软件CAD、CAM的使用与实训.加工中心工作过程的柱状图显示:最难的是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参数,其次是毛坯的安装与找正,这需要调试员有比较高的综合能力,再次是根据工艺文件安装调整刀具、夹具.总之,从职业能力来看,编制工艺、手工编程、调试调整程序能力要求高.

表1 数控专业岗位设置及工作内容

2 数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探讨

2.1 专业建设

1) 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品牌化和特色性直接影响着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竟争力[2].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苏州是世界上最热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当前,苏州经济的发展也正在完成从“制造”到“智造”的完美转身.从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调研结果来考虑,一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高素质,满足这两点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两点.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高素质是指相对高端的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时就要兼顾到“高素质”和“技能型”.所以设置课程应该主要侧重于制图、工艺、编程、软件CAD、CAM的使用与实训技能.

2) 师资培养.职业院校的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本身的水平和经验对教学的效果有绝对的影响.但职业院校大多数教师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企业锻炼过程.有些教师是从企业转行到职教系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呈现,教师也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所以专职教师要下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和用人要求,掌握企业职业标准和先进技术.同时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部分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力争将团队打造成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专兼比例合理的教学团队.

3)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有重大意义.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形成流通的立体教学实训场所.实训基地由资讯计划区、软件仿真区和操作实践区组成,每台机床2人,一人仿真,一人机床操作,再交换,通过仿真降低实际加工的错误率,又充分利用了时间.引进企业的生产标准,提高实训的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入驻企业,安排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生产性实习,提高操作技能.寻找校外合适的企业,建立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指导专业建设,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安排教师下基地学习、实践,开发横向课题.与企业签订双赢合作协议,使校外实训基地发挥最大作用.

2.2 课程改革

1) 科学制定课程标准.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合作,岗位和技能目标相结合,操作规范和加工精度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细化,整理出数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3].分析表1中的的调研内容,作为初级技术员,要能读懂工艺单,根据工艺单安装或制作夹具,领刀并检测,装刀对刀,会找工件原点,传输程序并读懂程序,熟练操作机器面板,过程检测尺寸,能根据测量结果微调程序.

2) 正确理解运作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企业的实践技能、标准相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学习中,这将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符合学科专业要求,建立、正规、严格的管理体制,校企互利互惠,双向受益共同持续发展[4].

3) 优化教学方法.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或项目为目的而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采用企业生产线上的实际零件为载体实施教学,引用企业的生产标准来要求学生,既锻炼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4) 丰富实训教材.建设项目化教学的图文并茂的书面教材,以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零件为载体组织和序化教材内容,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测、评价”六大过程完成零件,通过难度、复杂性螺旋上升的零件加工,不断强化该六大过程,容仿真、实际操作、撰写报告、评价、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使用介绍等一体的新颖教材.建立实用便捷的电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课外预习、复习巩固实践技能.

5) 改革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毕业综合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的选题要注意与专业密切关联、与就业顶岗实习的关联等[6].目前有些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和学校要求还比较对口,撰写的论文质量比较高,但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工作内容很简单枯燥,写不出有价值的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第5学期开始,给学生设计几个方案针:①找到对口实习企业尤其是订单班的学生可以放心地到企业实习,撰写论文;②将多个课程设计整合,教师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校完成;③按企业调试员岗位要求,在校设计并加工企业的某零件,撰写论文.

3 结语

根据企业用人要求,从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专业宣传、学生引导、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设意见,从制定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毕业综合实践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意见,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的职业能力有切实有效的帮助.

[1]张燕,王建华,葛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68.

[2]陆建洪.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6):30-32.

[3]韩英,张雅君.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8):77-80.

[4]龚小勇.“四环相扣”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1-44.

[5]徐锋. 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1(8):16-18.

[6]管新平,舒虹,等.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素[J]. 职业教育研究,2011(8):18-20.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Reform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for Numerical-Technology-Specialty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Survey

XU Zhong-lan

(Department of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

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 survey for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n numerical machining ,the paper conducts researches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numer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giv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which can solve some problems practice.

numerical-technology-specialty;enterprise survey;professional quality;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curriculum reform

G718.5

A

1008-5475(2012)04-0091-03

2012-09-29;

2012-10-30

徐忠兰 (1970-),女,江苏兴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加工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李 平)

猜你喜欢
岗位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